• 14

台灣年輕人的悲歌-低薪、買不起房、養不起小孩,只因生不逢時?

以前的年輕人比現在苦,埋頭苦幹者多,說嘴抱怨者少.
現在的中年人要為子女付出更多的學費上大學,結果畢業後的程度,比以前高中畢業還差!
yutaiC wrote:
這種就是老人編故事自...(恕刪)

老了還看不開的最慘,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難怪有死要錢這名詞,阿斗當然就會套牢
現在買房子都是中年人在買的啦
年輕人想買房?!有富爸媽可以
給幾百萬頭期款在說吧⋯⋯
lim5464 wrote:
以前的年輕人比現在苦...(恕刪)
所以我們這代要認清,小孩不喜歡念書,就別浪費錢讓他們唸了,早點讓他們自己獨立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才是重點,今天的0分跟其他不及格大學說真的,勉強給他唸並不會為了他以後的生活增加多少幫助,況且,他們學不會獨立苦的還是父母自己,以後養老自己要先顧自己,把錢留著,子女孝順便罷不孝順至少也能保持有尊嚴的活著養老
最近新聞三不五時就提到少子化,台灣即將(應該是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結構。
怎麼辦怎麼辦?每次看完新聞,感覺大家似乎都頗著急,但我與我身邊同齡的朋友們,完全無感。
無感不是說我們嗅不出不婚或少子化帶來的危機,應該說我們這一代的孩子,
比起父母或是祖父母那一輩,更重視「生活」,活著不只是為了「生存」而已。要說自私也好,或是只把握當下也罷。
我們這群七年級生,出生時台灣經濟正飛黃騰達,活在亞洲四小龍的光環裡。
那時政府鼓勵生育,口號是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孩子恰恰好。舉凡我身邊親戚同學,家裡至少都是兩個孩子起跳。我們這代唸書很重要,上大學是基本,國中開始有手機,物質生活不匱乏。小時候過的太富足了,無情的金融海嘯在2008年來到,剛好是我出社會那年。政府當時為了解救失業,產生了22K。個人覺得22K其實並沒有錯,錯的是現在又10年過去,時薪一再調升,但基本薪資卻只來到23,100?
有次整理公司舊資料,無意間發現民國70幾年的報紙,那時刊登的求才資訊,簡單的會計或是內勤行政人員,薪水居然就已26000~28000。更別提當時的房價與物價,26000可以做的事,跟現在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除了低薪與高房價以外,書唸太高的結果,就是大家延後出社會,也延後結婚這件事,結婚晚了,孩子當然生的少。
不僅僅是表面上年紀的關係,當書讀的多,能力強了,視野廣了,眼光就高了。
尤其是女孩子,我身邊好多優秀的朋友,她們長得漂亮,會賺錢,養寵物,每年出國是基本,單身過的如此愜意,何苦結婚綁死自己?
結婚就無法在自己原生家庭過年,更別提逢年過節還要跟一堆親戚周旋,關心妳生幾個孩子,孩子喝母奶還配方奶,請保母會不會被虐待。雖然沒結婚也是會被親戚追打著問哪時要結婚,但至少限於自己原生家庭這邊,只有一邊的親戚,煩一邊就好。結婚真的𥅽比較好嗎?

低薪丶高房價丶同居取代婚姻丶25-27歲還在讀書丶離婚率高丶台灣女生對婚姻的態度已經改變等等。

每年一定出國玩丶寧買車兜風丶花錢養小狗小貓也不願存錢買房,台灣年輕人注重活在當下。
舉例來說我的房客:研究所學生25歲二男二女住一起,真的是讀書不忘享受同居生活。女孩子覺得你沒房照樣跟你睡。
所以你覺得他們買不起房丶養不起小孩很悲慘,我倒覺得他們過著很快樂,因為房子小孩已經不是重點,活在當下丶享受人生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沒錢只能當阿宅... wrote:
現在買房子都是中年人(恕刪)
幾百萬頭期款是自己資金有9成了
貸一成嗎?
sunnight123 wrote:
最近新聞三不五時就提(恕刪)


時代的變遷,造成年輕人思想的改變,說真的我剛開始上班也是22K,超慘的,還要靠家裡給零用錢才能打平,雖然現在已經60K,也覺得生活普普通通。
sunnight123 wrote:
最近新聞三不五時就提...(恕刪)

假設都如你所說的,那房價還能有未來嗎?
OldWilliam wrote:
台灣年輕人的悲歌-低薪、買不起房、養不起小孩,只因生不逢時?(恕刪)

民國50年代要到機車行學技術,要住店裡,所有打雜的事都要做,
而且 沒有薪水。工廠徵女工是1,2 百元。
那時家裡養不起孩子還有送別人養。

生不逢時,那個年代 生不逢時 ???
cougar2015 wrote:
民國50年代要到機車(恕刪)


沒有那時候房價多少?這舉例有點失敗。

那個年代家裡都生一堆,像我阿嬤生11個,還不是都養大了,書都讀到高中大學,不知道你養不起的定義?現在有幾個敢生11個的,你說看看。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