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房地產為何常出現只漲不跌的"過程" 現像?

我先說股票商品和房地產商品持有結構不太一樣的特色...

房地產有50%以上是債務持有...

股票商品市場....大部份是用現金交易...少部份是用融資券...

所以股票有斷頭情況...即使斷頭後依然可以找到投資者補差金額或上法院求償...

房地產也有斷頭情況...但法拍後常常也是有吊帳情形...

最大特色是....假設二種商品同樣漲50%...並不會有所差異...

但同樣跌50%....下場卻是不一樣...

例如:假設台灣股票市場市值1兆...房地產市值7兆...同樣跌50%...

股票市場並不會出現違約風爆而影響到未來的發展...一樣隨著經濟週期活動漲跌...

房地產市值因為債務不會因市場價跌50%而消失...債務比重80%約5.6兆...市值卻3.5兆..

問題來了...2.1兆的價值誰要負責處理....我們會計學叫備抵呆帳...未實現損失跌價..

2.1兆會一直存在及影響到未來...直到有人來吃掉它...誰吃? 誰吃? 誰吃?

新台幣吃掉啦...

所以二種商品的結構不同...

發生違約風爆時...一個是個人造業個人擔...另一個是禍害千年...的差別...

我說過...當全民總動員時...就會是社會問題....不能單單用理論來斷定市場...

股票市場也是全民總動員的市場...但結構部位現金是佔大數...頂多歸零...不會有負債...

所以股票市場機乎不會嚴重到變成社會問題...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日本房價崩盤20幾年
日本完了嗎?
杜拜房價崩盤
杜拜完了嗎?
冰島經濟崩盤宣告破產
冰島完了嗎?
美國08年次貸風暴房價崩盤
美國完了嗎?
澳洲房價大跌30%
澳洲完了嗎?

別相信台灣房價崩盤台灣會完了
但我相信台灣房價繼續漲
年輕人會持續外流
年輕夫妻不生小孩
那台灣就真的會完了

最近開放的同性婚姻,還真的不能生小孩耶,慘CC
說好的少子化,根本就是假議題~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加稅短期內房租會先漲
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回跌
為什麼
主要是未來租屋需求會一直減少
簡單來說沒人了誰來租?
房東反而因為持有稅上升壓力變大
降價求租或賣掉變現的可能性會大增
長期而言持有稅增加對房市的健全是有利的
任何商品都無法逃脫供需平衡
少子化跟老年化是難以改變的
少子化的趨勢花了20幾年才形成
要扭轉花這麼長的時間才形成的趨勢是非常困難的


少子化雖是事實,
但仍要考慮人性,
因為人口還是會往都會區擠靠,
這點只要看近幾年來人數減少、甚至收掉的小學在哪,
額滿的明星學校又是在哪,
就可查知一二,
只要城鄉發展不平衡,
都會區房子的居住需求仍是少不了的。

以台北市為例,
家戶數仍比建物總數多了約10萬,
可說需求仍大於供給,
房價撐的住有其道理;
但其他縣市雖然建物總數大於家戶數,
人口數也沒什麼大變化,
人口較集中的地方卻莫名其妙的也漲多跌少,
所以光看人口數變化的衡量基礎只怕是不夠的。
我用的的白話來分析...日常用品為何是"只漲不跌"的神話...

其實文中已有提到...只要"利潤" 大於 "成本"....只漲不跌就不會是詐騙...

為什麼衛生紙..便當...民生必需品..可以維持"只漲不跌"的現像...

那就是個人生活收入 大於...民生必需品支出...

在這情況下...人民可以透過"選擇" 或"替代品"來壓抑商品市場...

例如:手沖飲料...比一個便當還貴...為何還有人排隊去買...

因為收入大於支出成本...人民有可選擇去是否消費...

但因為民生必需品很容易受到人民的喜好...很快的消失於市場...

而且...做小生意很少會用到大額負債...很多都是信用貸款就能做了...

根本不會成為社會問題...所以特色是..."只漲不跌" 且 "直接消失"...

另外"房租"...能說只漲不跌嗎?....我不認為喔....房租是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會有漲跌的...如果當環境造就成本只漲不跌的話...

大家可以試想...下場會是什麼?...

當然...如果 "收入" 大於 "成本"..."只漲不跌"的情況還是有可能維持的..

不知我的說明能不能讓大家明白呢?
房地產為「有用的東西」之狀態下以人壽來看,那些缺乏這的人關注這的人會產生如此錯覺不令人意外...
時間稍微放長那就必然不是這麼回事了。
只是對於「已經感受到這回事」的人來說,還有很久得支撐呢。

羅以爾 wrote:
少子化雖是事實,
但仍要考慮人性,
因為人口還是會往都會區擠靠,
這點只要看近幾年來人數減少、甚至收掉的小學在哪,
額滿的明星學校又是在哪,
就可查知一二,
只要城鄉發展不平衡,
都會區房子的居住需求仍是少不了的。

以台北市為例,
家戶數仍比建物總數多了約10萬,
可說需求仍大於供給,
房價撐的住有其道理;
但其他縣市雖然建物總數大於家戶數,
人口數也沒什麼大變化,
人口較集中的地方卻莫名其妙的也漲多跌少,
所以光看人口數變化的衡量基礎只怕是不夠的。


都市化集中的現象是存在的
但是你忘了一點
"交通便利"可以打破都市化集中的現象
使都市化變的扁平
台灣交通很便利
離市區1個小時的地點還是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地方
而且因為都市化的影響
少子化減少的人口會由郊區、鄉下去承擔
導致郊區、鄉下的房價下跌幅度會比較大
不過別忘了一點
我們常說的郊區、鄉下可能只是離市區1個小時車程的距離(台南到高雄還不用1個小時)
當市區與郊區的價差變大的時候
郊區會對市區人口產生吸力
屆時市區房價才會真正受到少子化的影響

還有別忘了一點
在沒有外力的影響下
少子化的趨勢恐怕長達半個世紀都不會改變
而這一切才正要開始而已(少子化的第一波小孩現在剛上大學)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都市化集中的現象是...(恕刪)


你錯了!!
離市區一小時的地方應該是大家會捨棄的!!
我住的鄉下離大家都會去上班的大型工業區車程不過40分鐘,
騎機車可到,結果人口流失至少80%以上(跟民國80年以前比較)。
大家都主張都市集中的論點來支撐房地產...

其實這和少子化的論點來壓抑房地產的道理是一樣的...

特色是...需求及供給來斷定...這是不夠的...

必須要加上...價格位階及收入水準一起研判才會客觀...

舉例:商圈為何會移轉? 人潮消費力不足及租金成本過高

一個是收入無法支撐消費....一個是營收無法支撐房租...

所以即使集中化也不見得能支撐其價格水準...要看經濟活動

少子化也不見得一定會造成房價大跌...

舉例:少子化只是人口減少...不代表生產力減少...

我們的下一代可以透過政府更多的資源去培育更好的專業知識...

教育可以改變生產力的基礎...經濟成長可以調整歪曲的市場..

日本的少子化是因為經歷泡沫的傷害...需要用時間來填補泡沬的缺口...也就是債務

大陸現在正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如果泡沬破了...傷害自然會造成...當然也需要時間來填補

維有透過技術及創新來增加經濟動能...加速縮減時間成本...未來一樣是可以重新再來...

我們稱之為週期循環...

台灣還沒到那麼嚴重的地步...還可以救...希望人民及政府要懂得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

人口的多寡...只會影響到"其它環境不變下"而有所同向變動...這只看供需...

但市場是要看價格及經濟活動來決定...並非如此單純...

如果政府無能...人口在多也只是負擔罷了~!

相信我...少子化不是問題~! 高齡化才是最大的問題~!
jerry4567 wrote:
當市區與郊區的價差變大的時候
郊區會對市區人口產生吸力
屆時市區房價才會真正受到少子化的影響

這個前提是郊區的環境要夠吸引人,若多數人仍偏好市區環境,且負擔得起,還是會優先選擇市區,這樣影響市區房價的主因就不是少子化,而是收入,只要有夠多偏好市區的高收入者,市區的房價就會撐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上。像雙北的郊區有很多在山邊或山上,特別潮濕,吸引力因此大減,即使交通再方便,很多人仍不愛,寧可多花錢住市區。

反過來說,若未來多數人的偏好改變了,比較喜歡住郊區,高收入者紛紛往郊區買房,市區房價就會下跌了。

russiahouse2001 wrote:
因為只要經濟是正成長,貨幣發行總量就越多,有錢的人就會把錢存到都市房市或土地。...(恕刪)


其實不是只有不動產...只要是投資商品都有可能是一樣的操作...例如.股市或原物料..

這叫正向循環...因為經濟正成長..貨幣需求量自然會增加...

其實真的把經濟成長結構打開來看明細...會看到是"什麼產業"帶動經濟成長...

一個國家經濟成長...是需要靠"低利率"..貨幣寬鬆...來創造經濟成長...

那真的很悲情...只能說這個國家沒有競爭力...

一個國家經濟成長..."利潤增加"..各項需求自然會增加..."使用成本"也會增加...

利率怎可能還會維持低利率環境....

但這幾年來...台灣GDP正成長...利率及薪資還比慘的...

政府至少還有人看不下去...願意調整基本工資及時薪...

所以大家看新聞...看表面數字...都是對的...

但看到裡面的結構項目....唉...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