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決定在南科投資建五奈米廠(現在應該正在試產了)
問這樣一個廠大約可以帶來多少就業機會?
因為他們想評估有閒錢應該是在台南還是回老家新竹投資房地產(非純投資,兒女將來也可用)
我跟他們說
一般人會覺得一個半導體廠就是幾百人一千人的就業效應
但其實不然
因為台積的新廠現在的模式是會有一期二期三期四期
雖然未來的趨勢因為自動化所以人力需求會下降
但還是可以期待這個廠會持續未來十年內貢獻就業人數增加
再來一個台積新廠會帶來相關週邊的供應商
不論是設分公司,辦公室,租用據點,出差住宿,出差交通
或著是現有的在地支援駐廠擴大人員編制規模都會再帶動人口流入和成長
再來以上這些人產生的消費是很可觀的
吃飯,喝飲料,聚餐,慶功,出遊,辦公,耗材乃至育兒托兒
可能有論文研究或統計數據可以算出相關人的與帶動的產值
總而言之 別的小公司不敢講
若是台積電這種大公司宣佈的一個新廠那絕對是帶入人流數千人計
所以結論是
如果韓總利用現階段人氣可用
提出超優惠方案積極洽談台積電鴻海電子業+生醫+綠能等大廠等收集十個新投資案兩年內進駐現在利用率不高的高雄園區
這些工作機會和人口流入短期也許僅是數萬
但是背後可以滾起的是群聚效應更多大廠投資案如竹科中科一般
另外也帶動新生兒出生數目上升
搭配陸客觀光復活及農產品恢復大量銷大陸(不管對岸安什麼心)
他的選舉口號要在四年內實現其實不難
但這也是短期目標
長期目標應該是市長(其實應該是中央政府)需要替高雄定位在全球戰略中找一個可行的舞台
個人淺見認為在地若沒有新的明星產業發生可把年輕人吸走去就業
就絕對淘汰不了根生蒂固的舊產業
而且產業政策不是電燈開關說開就開立刻見效 高雄人要有心理準備
例如高雄有港明明是優點
怎麼在如此繁忙的東亞及全球貿易中節節敗退變成雞肋
想想大陸的珠三角蓬勃發展及"規劃九年"最近通車的港珠澳大橋
別人都在團隊作戰放眼十年二十年
我們還天天在電視上看到高雄造遊艇產業的緬懷專題及旗津渡輪的夜市觀光
台灣分明是被政策不靈活,沒有遠見甚至自斷手腳害慘至今天的地步
高雄是一個明顯的縮影
台灣人再被意識形態綁架再不動作 下一次淒涼的背影也許就是竹科和台北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