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003 wrote:
1樓的房子就還他們1樓
差別只在於舊公寓一樓 都更後變成電梯大樓的全新一樓還給他
但是5樓以上就是空出來的 可以拿來當社會住宅 或是新增住宅供給
可是看以前的相關的新聞,建商說,為了公平起見,要用抽籤的,
一樓店面剛剛好全都變成建商的。
如果你有一棟四層樓透天,共100坪。
一樓開店做個小生意,現在說要都更。
一樓店面變成建商的,四層樓分成四個單位,一個家分作四份,分散各棟。
然後呢.....公設,抓他個30趴好了,實住變成70坪。
透天...通常還會頂樓加蓋,實住至少120坪,現縮水至70坪。
再來...房屋稅,都更完,房屋稅大漲。
更不用說以前不用繳的管理費、公共用電等等
1.實住面積從120坪縮水至70坪
2.維生店面沒了
3.房屋稅大幅增加
4.每個月管理費、公共用電等等
你會都更嗎?
但我需要先叮嚀樓主, 也不用在意一些不會思考的人的留言。 一樣是論壇, 幾乎國外的英文論壇素質跟我們的就是有差。 哪天這 01 上面不再看到一些人廢話了, 酸言了, 不用腦了, 也應該就是我們台灣真正進步的日子到了
台灣過去這幾年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沒有管控房產, 土地, 只推給一句 "價錢是市場供需自己決定" 就推掉了政府該負的責任, 可為何在真正先進國家如德國不是這樣?
台灣過去的經濟, 自從製造業都轉到對岸去後, 每況愈下, 但台灣人很 "奸巧"; 既然我賺不到錢, 那我就把自己手上所擁有的東西 "自我喊高價值" - 最簡單的也最快速能致富的, 就是房地產。 可除非你自己有祖公屎 - 兩間以上的房子, 自己賣掉一間還能有一間自住, 否則賣掉高價位的房子換另外一間高價位的房子 (而且還是老屋, 問題很多的老屋) 有那個意義嗎? 台灣人不會去思考這問題, 只會想說, 別人房子賣多少, 我的為何不能賣那麼高? 從不去真正重視 "價值" 更不懂 "價錢來自價值"
台灣高房地產只要泡沫沒有破, (也因為銀行是最大的債主, 所以不會讓它破) 換來的更多的問題, 已經是國難 - 少子化, 人口老化, 請問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老人比有生產力的年輕人還多, 會如何? 國家資源會快速耗盡, 國家因國庫無法靠正常的稅賦收入而維持運作, 人口加速外移 (移民) 國家自然走向更糟的情況。
"安居樂業" 大家都知道, 可大家卻不去重視真正的根 "安居" 的必要性, 因為資本主義, 因為投機主義, 最醜陋的事實是, 我們國家是有錢人, 既得利益者說了算!
回覆到樓主說的, 老屋本來就該淘汰掉, 老車開久了就要報廢讓它功成身退, 飛機飛久了也是要送到解體廠, 船隻也是一樣, 只要是 "物" 就一定有它的使用壽命
不僅台灣很多城市老屋太多, 基礎建設也不夠, 不但老房該快速被拆掉重建, 也該增加更多地下儲水庫 / 地下停車場, 持續更新的基礎建設才能讓都市發展更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