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於,土地。 *當然,這部分要看地區,大台北、都會地區,土地成本遠大於其他費用
套一句話,當你是地主,建商來跟你談時候,你人生就那麼一次可以坑殺建商的時刻,你會拿當年的鳥價格跟他談???
(會的話,台灣就沒那麼多釘子戶啦。)
是地主,100%會拿"附近""新"蓋好的房價來跟建商談,而且還會拉更高,慢慢殺!
這就是現實阿...
不會有哪個地主這麼大發慈悲的拿當年價格跟建商談,這就是現實。
(我親戚50年房子當初買5萬塊的"地上權",還不是跟建商獅子大開口喊要兩三千萬......=_= 還想之後蓋好拿一樓跟樓上的房子...)
老實說,除非...建商早就在好幾年已經收購土地 (那種空地非常非常非常久的,至少十幾二十年那種)
不然這幾年進場的建商,坦白說,土地成本就是這麼難看。
(現在才開始收購土地...根本就是...死阿XDDD)
至於建材喔?坦白說,在怎好,了不起一坪20萬-30萬,而且不是毛胚屋,是包含衛浴廚具基本設備 (那種好是浪費的華麗風、古典等等那種一堆雕紋或者大理石之類)
嘛,個人覺得現在還是別買好了XDDD
因為早就被人炒到太高拉,說建商坑?後期進場的建商也是被坑殺了阿...
真正賺走的是一開始就進場的建商跟炒起來的投資客....
剩下就看誰吃下這個燙手山芋吧。
基本上需依照當地行情計算,位置面向皆有影響。
2.建坪成本
獨棟透天、雙拼透天、社區連排透天、RC大樓、SRC大樓等…成本計算上都不盡相同,用料好壞往往是天與地的差異。
3.建商利潤
若是自己投入了許多金錢、時間、風險完成了一座心血堡壘後,合理的利潤應落在哪?
4.房屋定位
對建商還是代銷來說它就是商品,既然是商品的一種,就會因為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有不一樣的定價、定位策略產生,也因為每個建案有其各自優缺點,所以可以議價的幅度也不同,尤其是如此高單價商品,除非是精品策略否則不可能沒有議價空間,最後當然因為是商品就有被售出的需求。
===================================
所以大膽開價議價吧,如果剛好符合對方的定價策略是有機會談成的,畢竟建商也不只有一間,如果價位談不到自己估算的合理值,那就自己賺這筆興建利潤吧,最近找建築師畫圖、統包應該不會太難找。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