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ikki wrote:這...一點也不正常我在澳洲住這麼久,也沒看過有任何人覺得三個多小時的通勤距離是正常的 你認真了. 台灣也不會有人住台南每天通勤到台北上班吧. 拿那種幾百公里遠鄉下的房子來說澳洲房子很便宜, 本來就是很奇怪的事. 更別說台灣人口密度有澳洲兩百倍這點, 兩者的房價本來就沒法子比.
一個這麼小的國家加上發展又受局限(工作,交通,醫療,天氣..等)青壯年人口一直往都市擠(當然下一代也很可能一直留在都市),都市中政府又一直將土地徵收後開發賣給建商,地怎麼能不貴?房怎麼能不貴?你說少子化?拜託哦...有錢人房子可是越買越多的...你不要那都他買囉(別懷疑..你到各大學附近的包租公包租婆問問,房間數持有上百間的人多的是)
THE666 wrote:台灣本來就地小人多...(恕刪) 大大.鹿港鎮從來就不是鄉下啊!過去有句話說 一府二鹿三艋舺鹿港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很熱鬧人口多的地方所以大大的舉例不好。你應該舉鹿港旁邊的芳苑鄉才是鄉下尤其是那種打開門口看不到第二戶人家的畫面。不過洛杉磯真的是個好地方,就如大大畫面那樣(map.google.com.tw一下看一下實景圖就覺得好讚)
lku wrote:叫你們下一代有能力...(恕刪) 說實在,這我管不到,出手買一樣要勇氣房子也可能會跌,一樣有機會成本五年十年前也一堆人唱衰房價那我以前很節儉存錢的時候,你在做什麼?結果論現在去看大立光的股價,傻子五年前也知道要買
THE666 wrote:把你的文章內容順序...(恕刪) 台灣的持有稅只有國外的1/5不到 原本是1/20不到 稅率過低 造成炒房投機盛行現在歐美先進國家 都認為是居住使用 不是作為炒房工具瑞士人不買房的故事德國人甚至說 居住是人基本的權利國外另有空屋稅 屯屋稅 土增稅甚至達到50%(讓炒房者 無利可圖 半數都先給國家)徵起到的稅 拿去蓋社會住宅跟社會補助 盡量讓國民都有房住所以你用稅收的觀點要誤導讓人輕生的邏輯是說不過去的....反正因為沒有一開始就學國外課50%土增稅 把稅收拿來蓋社會住宅 才造成悲劇(當然台灣政府會不會真的學國外照顧人民 跟是否確實執行有待商榷)就像台中南屯的大地主 有著10~30億的土地 繳1%不到就說要去賣血了...相關討論串下面網友紛紛說 10億的地都給他 以後的稅願意幫忙繳 地主不用為難 還可直接捐贈給國家~~所以國外先進國家 有些光領補助就能過活了(尤其北歐)以前會斷頭的 是貪心買很多戶 想等他上漲 超過自己能負擔的上限沒想到利率太高 房市又下修 最後虧損 又不肯認賠 等到剩3~4折時 已無力回天以前沒有"勞退年金" 假若你3~40歲買房 等你50~60歲時沒有工作能力 一旦付不出20年的房貸房子立刻被銀行法拍收走 又不像國外稅金雖高 福利補助也高~~沒房又沒有經濟收入 只能慘淡收場現在在房市反轉點 道德勸說而已 讓能跑的快跑 想買的觀望看多的可以不受影響或覺得台灣目前房價超合理的可以繼續進場呀 沒有人會阻止你的.....但如果真要投資 我會建議找目前人口紅利正數的大陸之類的~~
以前有個從德州來的同事 她說在德州時她每天的通車時間是單程一個半小時 單程90 miles早上六點半到辦公室 下午三點走人通勤時間她是覺得還可以接受為什麼要住這麼遠? 因為她家的農場在那裏呀 住在農場上才能騎馬 chihikki wrote:這...一點也不正...(恕刪)
所有問題在貧富差距拉大且現實是貧富世代世襲在現有市場機制下房產就是投資材既然是投資材就有績優股跟雞蛋水餃股問題在市場機制不變下有漲有跌是正常合不合理不在比較各國因為市場永遠不會錯漲跌是複雜多因素重點是在個人財富能力所有討論問題追究到底是財富階級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