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房自然會找一堆房價不合理的理由, 台北市一坪三十萬一樣嫌太貴, 怎麼會為了一間房子犠牲生活品質呢? 改天有房要賣的時候, 自然覺得我的房子是台灣第一, 一定要比別人貴個兩三成還是五成才是合理價囉, 人性. 我老婆說我當年沒買房的時候, 也是整天叫房價太貴, 一定崩盤. 這就是人生啊.
我發覺很多人都不懂折舊。以企業買不動產為例,企業也會買廠房及辦公大樓買入後,分為土地及建物分別列在資產負債表上土地會有增值或減損。建物會有折舊大部份的人沒有這樣的觀念,因此錯估租金報酬率。未來很可能是土地減損+建物折舊,而不是土地增值+建物折舊。
牛奶伯 wrote:想買房自然會找一堆房價不合理的理由, 台北市一坪三十萬一樣嫌太貴, 怎麼會為了一間房子犠牲生活品質呢? 哈欠改天有房要賣的時候, 自然覺得我的房子是台灣第一, 一定要比別人貴個兩三成還是五成才是合理價囉, 人性. 笑我老婆說我當年沒買房的時候, 也是整天叫房價太貴, 一定崩盤. 這就是人生啊. 茶 真的....這很經典!! 我當投資客前八年,都還很難擺脫這些情緒.....
MaxTsai0712 wrote:從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不用去考慮建物的折舊問題,在正確的地點買到爛房子也能賺。一個夜市口或百貨公司旁的三角窗1f,就算60年也不嫌舊,月入百萬租金。 商圈的精華店面供給稀少, 久久釋出一間自然屢創天價, 就像現在的西門町.不過要是商圈移轉了, 那麼價格就一落千丈, 乏人問津了, 好比台北的延平北路.
個人想法:如同版主說的,舊屋折舊其實很合理。但普遍買房的人「可能」都有 「認為增值空間遠大於折舊的耗損 」 的共識所以沒有屋舊折舊(太微小)的問題---------------題外話 (關於版主假設房價跌十年)關於房價看漲、看跌,愚昧認為如果沒被房貸壓著、急欠錢的人,(撇開央行的利率介入不說)不大會有「整體」房市看跌的狀況一種相對的概念,蛋黃區跌價,投資者只是外溢到他們能負擔的區塊好比早先北市房價量縮、但鄰近的新北、桃竹或台中、高雄等地,交易量不減反增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