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略談德國房市之跪求不要再轉崇洋文啦!(已補充)


freud0718 wrote:
我不貼參考文獻
是因為我懶,
要知道,打筆戰是沒稿費的....
...(恕刪)


有個小疑問

樓主先質疑報導有問題

而引起其他網友質疑樓主的看法..樓主不更應該把相關資料公布嗎??

怎麼會以打筆戰沒稿費為由拒絕?

這場筆戰的起因不就是樓主質疑報導有誤而蓋的?

大力馬痲 wrote:
有個小疑問樓主先質疑...(恕刪)



這是常識吧
根本不用查
印度 俄羅斯 比台灣窮多了


你去看看 印度孟買的房價 ~
比皇翔F4 帝寶 貴的 一大堆
俄羅斯也一樣 幾百萬/坪 超多的




孟買房價高過上海,新德里房價直追北京,這是我來印度前所不知情的。
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窮人多、國家不富裕,但其房價卻敢與世界最發達國家一論高下,
2010年孟買房價甚至挺進世界前十,


有點兒令人不可思議。據2010年線上房地產調查公司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進入世界最貴房價的十大城市是摩納哥、莫斯科、倫敦、東京、香港、紐約、巴黎、新加坡、羅馬、孟買。就拿孟買與巴黎來比吧,巴黎在世界最貴房價排行榜上位居第7位,為每平米12122美元。孟買排行第10,平均每平米9163美元;而2010年巴黎每人平均年收入36966美元,孟買每人平均年收入只有900美元。相比之下孟買的房價為何如此昂貴?難道另有隱情?


  高房價,令人震驚
  印度的大城市房價奇高,尤其是孟買,房價貴得離譜,
每平米均價達到了六萬到七萬人民幣。
我知道印度人喜歡將孟買與上海放在一起比較,但即使是與上海相比,
孟買的房價也不該如此之高。2010年上海每人平均年收入為5660美元,
平均房價是每平米兩萬人民幣,而每人平均年收入只有900美元的孟買,
房價卻已經是六七萬人民幣,看起來就好像是統計數據出了問題,事實又是怎樣呢?

  來孟買後我才知道,之前聽說的傳聞並非謠傳,這裡的房價的確高得嚇人。
80多歲的拉吉老人是孟買一家小型會計事務所的老闆,他住在海邊一棟高檔公寓樓裏
,因為晨練時經常見面與我稔熟起來,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家做客。老人的家在樓房的第5層,
這套公寓有4個臥室、4個衛生間和2個廚房,套內面積有300平方米。聽老人講,這套房子是1975年買的,
買的時候是期房比較便宜,才60多萬盧比(合10萬人民幣)。“那現在價值多少呢?”我忍不住問他,他哈哈笑了起來:“現在?這套房子至少要3億6千萬盧比(約合人民幣6000萬)
”30多年的時間裏房子竟漲了600倍,真讓我驚嘆!




一次和中國在當地常駐的記者朋友聊天,才知道像拉吉老人家的情況很普遍,
孟買大部分住房價格都是在近十幾年裏翻番暴漲。他告訴我有一處位於孟買南部班卓爾的小樓,
面積大約有1000平方米,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房子的售價是400萬美元,
到了今天已經暴漲到5000萬美元。一家外國機構只是詢問了一下價格
,房主立刻加價到5500萬美元!買主只得放棄。

  2007年孟買房價飛漲,在南孟買素來是富商巨賈、寶萊塢明星聚居地的庫巴拉山一帶,
曾經出現過9萬盧比1平方英寸的房子(請注意,單位面積是1平方英寸,即每平方米約合人民幣1984萬)
那是一座塔樓,外表像火柴盒一樣簡單普通,毫無特別之處,可當年一推出,
很快就被印度人搶購一空。對比孟買當時的年每人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有點像是在開“國際玩笑”,可事實就是如此。 孟買的房子基本都貴在地理位置上。
這個城市像個錐子一樣向南插入海中,與北京二環線以裏的房子最貴不同,孟買地價是南貴北賤,越往南走地皮價格越高,房價越貴。因為那裏是老城區,古建築多,設施完備,而且沒有地方再開發了;北邊是新開發的城區,相對便宜,再往北更遠處的郊區房價更便宜,是許多中產白領的首選。

  不僅孟買,這些年新德里、浦那、班加羅爾、欽奈、海得拉巴等大城市的房價都在翻著跟頭地往上躥,經濟發展越快的城市漲價越快。相比孟買,班加羅爾人就好過得多。這個號稱印度矽谷的城市只有幾百萬人,2009年每人平均年收入1萬人民幣,房價不到5000元人民幣一平米。不過2009年以來隨著人口從孟買向班加羅爾快速遷徙(都認為那裏房價低,有發展),房價已經大幅上漲了。



因為房價高,所以印度的房租總的來說也是偏高的,不同地方的房租也有差異。就拿我在南孟買的卡夫瑞地區租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來說(單位給租的房),房租每月11.5萬盧比(折合人民幣1.57萬元)。那是一片富人區,房子每平方米售價達到了10萬到15萬人民幣(印度售房不按建築面積,而是按照套內面積計算),相對來說,1萬多元的租金還算公道。
  在孟買花月租1.57萬元人民幣租下的房子是何等模樣?須知在北京,這麼高的租金要住進設施一流的公寓綽綽有餘。而我租住的這套房子格局老舊,窗戶是鋁合金的,遇到颳風下雨就嘩啦嘩啦地響;做飯使用的是罐裝煤氣,熬粥燉肉的時候就怕“半路熄火”;空調是窗式的,熱季(5月份)需要整夜開空調,巨大的轟鳴聲好像發動的坦克。
  在南部孟買,一棟樓有時候就是一個小區。我們住的小區算不上高檔,沒有院落草坪,只有一棟拔地而起的樓房。鄰近的一個高檔小區不僅樓下有草坪、樹木、休息長廊,還有會所和兒童遊樂設施。有的小區還建有游泳池和網球場,不過那裏的租金更嚇人。有很多人無法承擔市區高昂的房租,只好選擇在郊區租房,雖然每天要乘幾個小時的城市火車往返,租金卻可以省下很多。比如在孟買北部郊區租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樓(60平米,房內有基本傢具,沒電器),房租每月差不多13000盧比(折合人民幣2500元),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多采取合租方式,五六個人合租一套,每人負擔400到600元人民幣。

  高房價有原因
  印度人不炒房,也基本不跟風買房互相攀比,為什麼這些年房價連連暴漲?其主要推手有三個:城市人口爆炸、拆遷難、地主不願賣地造成土地價格飆升。
  擠壓到無空隙的城市
  伴隨經濟發展,原本生活在農村的人大批地涌進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暴漲,推高了房價。孟買的人口爆炸始於1993年,當年印度政府頒布了《孟買工業用地政策》,撥出一部分土地供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使用。這些企業需要人手,紛紛大量招工。很多生活在偏遠農村的人都以為孟買就是金山銀山,只要來了就有工作、有飯吃,紛紛進城淘金。我記得20多年前來孟買時大街上沒有這麼多人,空地挺多,陽光明晃晃地刺眼。這次再來時,無論在街上、商店裏或者海邊,到處都是人。特別是樹陰下,街角裏,經常可見閒散地坐著或躺著的皮膚黝黑、衣衫不整來自北方鄉下的窮人。
  無論是原來固定居民還是後來涌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儘管可能在城市生活得不如意,但仍然選擇繼續呆在城市,哪怕是住在貧民窟裏。到2010年,印度城市人口已經達到了3.4億,密度居世界第四。
  情願蝸居也不回家
  像司機巴龍那樣從農村來孟買的屬於“早覺悟的一批”,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後來涌進城的農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房價飆升,他們只能擠進貧民窟。 我認識的一個辦公樓清潔工阿迦爾來自拉賈斯坦邦,10年前就和哥哥一起來到孟買淘金,到現在哥倆還住在孟買郊外偏遠的貧民窟裏,和其他3個來自鄉下的年輕人合租一套20平方米的簡易房,租金每月3000盧比,每人出600盧比。阿迦爾說,南孟買房價太高,房子又少,即使在貧民窟租一個很小的空間也要價離譜,他們根本無法承受,只得選擇在遠郊租房。雖然也是住在貧民窟裏,但是房子面積較大,衛生條件也說得過去。只是哥哥已經有了女朋友,卻不知道去哪找房子結婚。他說雖然現在的生活沒有原來想像的好,還是比在老家強很多,他一點兒也不想回去。

freud0718 wrote:
沒講德國打房政策,是...(恕刪)


沒成功過嗎?
起碼文章中統計的 2007 年以前是成功的

那麼你說現在不成功...或許吧

看看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統計資料
同樣民國 100年Q1 ~ 102Q4 台灣全國屋價平均漲幅相較於民國99年也是 30%
台中更是48.5% 的漲幅
....
30% 的確驚人

再相比對 平均每人GDP(美元) 2011~2013
台灣 20057 ~ 20952 4.5%
德國 41370 ~ 43474 5.1%
恩~~同樣漲30%~~但德國的GDP還比台灣多個 0.06%
但,對於台中 新北 就悲劇了,因為漲幅是 48.5% 與 39.1%

---
話說回來
若再對比 GDP 與房價漲幅
台灣房價指數由民國 89Q1 - 103Q3 指數 79.2 - 136.77 72.69%
台灣GDP 14519(2000) - 21450(2014推估) 44.73 %
以收入的角度來看,收入的成長只有房價成長的 80%

德國GDP 26,066(1999)/23,086 (2000) - 44,549 (2014推估) 70.9%/92.9%
...
因為沒德國同期房價數字,就不比了(萬惡的舊文章是說 30年間 所得增加三倍,房價上漲 60%)
德國GDP 9,659(1979) - 40,480 (2007) 319%

明顯的
台灣這十多年來房價的上漲幅度,的確是比薪資所得上漲幅度高

你說德國抑制房價手段無效,所以現在德國房價飆漲
那麼,我更說
台灣連個抑制房價的手段都沒有,所以房價更是漲的沒有天良
德國青年慘,台灣的青年又是每個輕鬆度日嗎? 22k 不是喊假的!!


---
當然身處德國的你,會比我們這些人更了解德國的現況
但前面也有前輩提到
帶動台灣房價上漲的 "需求" 究竟是 居住的需求 還是 炒作的需求 ?
先前關於德國的文章 主要還是要探討 如何抑制炒作的需求
對比的是台灣沒有良好的抑制手段

畢竟,你說德國人的方法不成功,因為德國的房價近年來還是被炒作起來
但,我說台灣連方法都沒有,為何不能參考相關制度,來強化國內抑制房價的機制呢?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freud0718 wrote:
前幾天,我認識一個剛到德意志銀行的年輕人,

他直白地告訴我:第一年見習階段,800歐.第二年900歐,第三年1100歐.三年之後,如果公司還有缺人才有候補正缺的機會.

我問他:"800歐夠生活嗎?在慕尼黑光租房就要五百啦!!"

他苦笑著回答:"先住家裡,之後再看看."

德意志銀行可不是甚麼普通的小公司行號啊!!

不好意思這段小弟不信
德意志銀行台北分行的總機美眉薪水都比800歐高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Ramsa wrote:
因為沒德國同期房價數字,就不比了(萬惡的舊文章是說 30年間 所得增加三倍,房價上漲 60%)
德國GDP 9,659(1979) - 40,480 (2007) 319%...(恕刪)



金融海嘯之前 , 德國房價是很平穩沒錯 .

可是金融海嘯之後 , 各國房地產猛漲 , 德國自然難以例外 ~

至於GDP部分 , 德國在金融海嘯期間倒沒啥明顯增長 ... 根據IMF資料 , 2008年德國GDP

是44,397美元 , 到了2013年則是44,999美元 ~




========

.....德國著名統計網站Statista的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到2013年,德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
價幾乎翻倍。如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2007年每平方米房價為1775歐元,到2013年第三季度已
達3760歐元。而房價最高的慕尼黑,6年前平均每平方米房價為2876歐元,今年則達到驚人的
6011歐元。

http://big5.huaxia.com/xw/gjxw/2013/10/3576458.html

piwu0531 wrote:
金融海嘯之前 , 德國房價是很平穩沒錯 .
可是金融海嘯之後 , 各國房地產猛漲 , 德國自然難以例外 ~
至於GDP部分 , 德國在金融海嘯期間倒沒啥明顯增長 ... 根據IMF資料 , 2008年德國GDP
是44,397美元 , 到了2013年則是44,999美元 ~


當然數字這些東西,都是各有解讀
畢竟大家都是在瞎子摸象

只是說
難道平抑房價手段失效...就該讓房價隨市場任意炒作嗎?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amsa wrote:
當然數字這些東西,都...(恕刪)



其實近年台灣政府打房措施不少

這使的房地產成交筆數較金融海嘯之前下降頗多 .... 今年可能又要創SARS以來新低了 ~







[延伸閱讀] 101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329,741棟 年減8.3%

piwu0531 wrote:
其實近年台灣政府打房...(恕刪)


轉移棟數確實有其代表性
但,也僅表示轉移數量變少...不代表房價的下降
回應開版文章的說法
房價指數沒有下跌,都不算是有效的打房手段啊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amsa wrote:
轉移棟數確實有其代表...(恕刪)



主要是因為08年後中國開放將錢匯回台灣 , 一堆台商及藝人將在大陸賺的錢拿來台
灣買房 , 這就造成不少問題.. 畢竟對於這些賺中國錢的人來說, 台灣政府再怎麼打
房, 房價還是很便宜呀 !!

像我姊她家在仁愛路的那棟大樓, 雖然地下室停滿名車, 不過平時根本只有看到那
些瑪莉亞在中庭出入, 只有在過年那段期間才比較熱鬧些 ...像是很少在台灣露面
的周董 , 據報導在台北亦擁7億房產及14部名車哩 ~~


所以說未來如能換人執政, 中國恢復對台資金管制後, 台灣房價自然會回跌啦 !!!

piwu0531 wrote:
說未來如能換人執政, 中國恢復對台資金管制後, 台灣房價自然會回跌啦


不認為
你的說法頂多只是錢不再流入而已
最多就是沒人買...但也不會有人賠錢賣

要到真的有資金撤出房市
(如:升息讓貸款炒房的人撐不住,但要有配套,畢竟已有魏家這種全貸款買房的案例,
此外,也可能會傷到正常購屋的人)
價格才會跌

換人執政會房價回跌....夢中實現的機會還比較大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