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00元牛排,你可以選擇不吃,魯肉飯老闆也想跟著賣200,你也能選擇不吃阿,當你餓死了,選擇吃了以後,付了錢了,才發現隔壁的隔壁便當一個才賣60元,你要求魯肉飯老闆退你或者你罵他奸商,不覺得很魯蛇嗎?
買房不去做功課,不去看自己能力,不去問問附近的隔壁鄰居,不去看附近的地段商機,不去研究是否未來有何都市計畫,建商投資客說啥你就聽啥,還一骨腦的買下去,這就怪自己吧。
自住永遠都沒差,本來就是真理,貸款多幾百萬,怎沒差??? 但是有問自己,為啥你會多這幾百萬的貸款???
你在買的時候都沒做功課? 如果你都盡力的去研究訪查附近的房價,依然還是買下去,就代表那裏的房價就是這樣,買了以後漲跌根本就無關緊要了。
講我自己的例子,我住彰化,6年前開始要買房了,到處看,公寓的也看,透天的也看,當時我也沒去研究多少,第一就先挑自己喜歡的房子,第二衡量自己能夠負擔的房貸,最後買了一棟890萬的集合式透天,貸款720W,月繳3W多的房貸。我媽有陪同我去買房,一直認為很貴,因為認為附近的2手房子貼出來的價格只有6-7百萬而已,代表這邊應該沒那麼貴才對。現在.............裡面社區的人2個月前才賣掉,不多,1340萬成交。我買的時候覺得自住沒差............貸款的時候..........自住沒差,反正不繳錢也是花掉.............漲價了.........自住沒差.........以後.........也沒想賣掉.......自住更沒差。
現在我舅舅要為他兒子買房,理由也是買房強迫存款,彰化現在蓋的賣的基本都是千萬起跳了,我住的對面也是同家建商賣的,也是1400萬起跳,最後挑的房子,地點比我偏遠一點,第段也還好,唯一好處就是距離彰化交流道比我更近,我要4分鐘他要2分鐘,預售屋,成交價820萬。2年後交屋
房子只會越來越貴,但如同股價,會有波段低點,波段高點,但整體趨勢一定是看漲。
多做功課吧,不要當下決定買了,才來嫌東嫌西。
這就讓我想到買廉價航空的事情。一個背包友,去廉價航空網站訂了去日本的機鰾,他觀察了幾天的票價浮動,最後買了7000元來回,想不到,過了幾天,航空公司推出限時大特價,他的時段航班只需要來回4500元,他很不甘心,就去寫信跟航空公司討價還價,還寫信去抗議,然後上討論區討溫暖。
大家覺得呢?????
買房不就跟買廉價航空的事情類似嗎????永遠沒有最低價最高價,只有自己合理的價格才是最好的價。沒買就多看多查,買了就不要去回頭看。
感覺賺到就沒差,感覺賠了有差也要說服自己沒差,
人性 + 生活終究還是得過下去 + 沒蓋上棺材前誰會曉得,不是嗎?
不過就如隔壁樓寫的,這版需要多點話題,給大家練練宵話,熱鬧點也不錯。
-----------------
對了,我是真的支持自住沒差。
版上一堆人覺得自住也有差的,都是在討論一種特定狀態下(感覺吃虧時)的"感覺"
EX:
1. 兩年前同社區只買500,我買1000,感覺虧了,要付比別人多,怎麼沒差?
2. 我買1000,過兩年跌到500,感覺虧了,還要繼續付,怎麼沒差?
而我考量的,是還有其他狀況的感覺 + 現實
舉例擁有一間房的自住者:
1. 賺了
感覺- 之前買500,現在漲到1000--> 嘴上說:自住當然是沒差啦! 心中只有爽啦!

現實- 漲了沒賣又怎樣? 賣貴給別人,再買也是一樣被貴回來-->所以現實還是沒差到哪去
2. 賠了
感覺- 感覺虧了,怎麼沒差?-->這我承認,心情不好,人之常情,這是人性

現實- 1. 日子總是要過,當初決定買了,不管價格多高、跌到多深,就代表應當還是付得起才是,不會因為跌價就要去跳樓了吧?! 勸還是看開點,自住沒差、自住沒差...

至於有一間以上的自住客...賠錢一定有差,賣鬧阿,別再裝自住了,乖乖回去當你的投資客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