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房子可能沒漲,錢變了

不是新房哦,是 1980買的那間,可能我描述的不清楚,或打錯字,抱歉。

altar0812 wrote:
新北市32坪新房7,500,000元 賣我一間好嗎

要1980年價值2,000,000元的地段喔

謝謝,...(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1980 和 2013 的價格,是指同一間房子,就是 1980取得,放到 2013 都沒賣的那間。
同一地段目前32坪開價最高約 60,實際成交可能在 45萬/坪,約1400萬。

你所提到的都用新房計算,我用我家附近的算了一下。(很抱歉,我還是偏向用保守的數字)
1980年 200
2013年 1400~1800

新房成交金額約漲了 7~9倍

40倍的話,假設我1980年的取得成本是錯的。將 2013年同區段現值回推。
1400/40=35萬 (一戶32坪)
1800/40=45萬 (一戶32坪)
就我家附近來看,應是不太可能。或許您住的地方地段不同,所以算出來不太一樣。

純分享,如果有錯,我們再互相討論改正。目前看來,應是誤差不大。提供您參考。


aaaa2015 wrote:
01各位大大就這麼容易被騙嗎??
給個錯誤數據大家就拼命按讚!!
仔細看一看吧!!
下面這個數據有問題
"年份 1980
新北市32坪房子 2,000,000元
年份 2013 》》 7,500,000元
年增率 >> 1.041"
1980年新北市32坪房子200萬??

聽他在亂講
1980年=民國69年, 以新店為例當時市公所附近32坪的新房子大約是50萬(因為當時家裡買房所以價格很清楚)
2013年750萬買的到新店市公所附近的新房子, 告訴我一聲, 我跟你買, 至少要2000萬才買的到.

正卻是數據是:
年份 1980
新北市32坪房子 500,000元
年份 2013 》》 20,000,000元
年增率 >> 1.12

以樓主的算法33年來房價只漲了3.75倍
但實際上33年來房價漲了40倍才對
樓主用差了10倍的數據來欺騙大家
竟然連9000萬大都被騙了
著實讓我實在驚訝於01鄉民的智商啊...(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AnChieh Tsai wrote:
不是新房哦,是 19...(恕刪)


當時是預售屋, 那個就應該和現在的預售屋比價錢, 不是和3,40年的老公寓比價錢

是的,我是單純以我家附近 (新北市) 的觀點在看。沒有考慮其他地區。
或許您也可以算一下您住的附近,分享一下,數字可能會有出入。


kweas2005 wrote:
樓主是以台北看天下嗎...(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1980 和 2013 那間房子是同一間。在 1980 取得,2013 還沒賣,同區段實價登錄成交價為 750。
提供您參考。

3~5% 是非常保守的值,僅用來示意時間價值的差異。
如果按新房市價算,前面有一個回覆,有再算一次了,您再參考一下。



adolf1106 wrote:
北市1980 房子兩百萬是什麼房子
北市2013 房子七百萬是什麼房子

文寫的不錯但是爲了凹通膨3~5%舉的例有點bug吧
32坪北市七百多萬,可以分享一下嗎...(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我對日本不熟,有機會,或有人有興趣,可以再拿日本的數字來套一下。
或許可以當件猜出台灣未來20年的模板。
但我個人是認為,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可能會使日本模板失效。

sunhm wrote:
你忘了 "人口紅利" 的效應.
在紅利高點反轉之後,
經濟要好就有點難了!

每年跌 "4%" 也不算多,
全新的17年後剛好腰斬....(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謝謝,單純,正面的提供一些訊息。的確是非常有用的資訊。感謝

ericars wrote:
舉我家例子:中和 近捷運站 18坪(幾無公設比)
1979年 32萬(紅豆餅一個一元)
1990年 75萬(同社區另增購一間)(印象中1993年Lancer 39-42萬)
2013年 630萬(實價登錄)(紅豆餅一顆至少10元以上)

房子年增率約8%,食物類漲幅倒沒那麼大。...(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公設比問題,我也有想過,只是變數太多,實在不好算,也沒能力算。

但換個方式說,
我家舊房 32坪,改建後 48。
我家新房 36坪,實坪約 26。
但沒什想回去舊房住,這和上面有人提到的生產技術其實有點相似。

我不是現任閣員。

ethan_wu017 wrote:
一樣是買32坪,1980年可以住4個人, 2013年的房子已經住不到4個人或住的不是那麼舒適了....
這還不是漲嗎?
只看數字...請問您也是現任的閣員嗎?...(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1980年 的價格,我承認沒去求證,只是蓋算,但應也高過 70,上面有回覆過原因和算法了。
2013年 的價格,如果是新建案,一千萬,依實價登錄資訊,即使是有電梯的老房,在我家附近可能也買不到。

我猜想,可能還是地段不同造成的。


arminarmin wrote:
1980 新北市32坪房子 2,000,000元

------------------------->

光這一點就是錯的,我家就是1980年的房子,30多坪,70萬,跟你講的200萬差3倍,

2013年我家附近的新建案,實坪32坪 = 至少40坪 也要1000萬。

所以因該是70萬變1000萬才對,比你講的30年物價變化,多太多了...(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不好意思,我沒有完全看懂。

您應是想表達 GDP 成長,沒反應在人民薪資上。
前面有提到,我沒有能力分析這個。畢竟只是外行。

但也好奇的想請教您,什麼地方出錯了?正確的情形又應是如何?

d8888888 wrote:
分析得當,好文

但我想加...

知名周刊的資料

在1158期商周裡面提到一些數據:
1.2009年台灣全體民間企業受雇者平均月薪為43,000元,相較1999年,十年間薪資略成長5.4%,如果扣除物價後的實質薪資,十年來不增反減,變為-4.3%。
2.2008年台灣受雇者報酬占GDP約47%,遠較日、美、法、英、徳等主要國家為低,企業盈餘佔GDP比重達48%,又遠較上述國家為高,政府佔5%亦遠較上述國家為低。
3.臺灣就業總人口約1,400萬人,民間受雇者占70%,遠較雇主與公務員多,如果十年來GDP成長30%,薪水應該漲30%,但十年卻是薪水停滯、萎縮的十年。
1999年到2009年實質GDP上漲17.5%,但工業及服務業實質平均薪資卻為-4.3%。...(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