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老大 wrote:總覺得有人在喊人口紅利那20年後,人數 台灣人口紅利快沒了,而且嚴重老化,更嚴重少子化,將快速變成人口負利。過去數十年人口快速增加、人口紅利超高,炒作房地產多是大漲、然後新房子蓋太多,還是會跌。明年,沒有人口紅利以後,房地產再也炒不動了。用過去的房地產經驗套用到未來,是完全不對的。
用人口,供需來分析房市,和已當官的學者幾年前就断言一樣,事實已證明食古不化的推論,是對的嗎?根本的原因是游资太多,房子已不是必需品,是投資商品,只要有新建案出來,就有新的投資題材可操作,國内產業不振,资金自然追逐房市,最多只是量縮價穩,下檔有支撐,交叉換手,除非加重戎资成本,或轉移游資,才有可能
machiusheng wrote:用人口,供需來分析房市,和已當官的學者幾 當然不只有人口問題。2、利率上升。3、新房子越蓋越多,蓋1~3年完工交屋,投資客再鎖奢侈稅2年才好賣,建商笑呵呵。最近解鎖的新屋大都是2009~2010年開工的,數量最少,再來2011年以後開工的新屋會陸續解鎖,量就會更多起來了。資料來源 內政部營建署台灣近年一般住宅開工量 (單位 萬平方公尺)2013第1季6692013第2季3922013年7月180.0 , 8月111.92013 1~8月 1352今年台灣開工的住宅總量,鐵定創近年新高。2012年 1534 (7.1%)(面積年成長率)2011年 1432 (20.2%)2010年 1190 (25.4%)2009年 0949
就像一部開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油錶已經到底亮燈了, 不知何時會沒油需要找人救援,坐車的人盯著油錶看的心驚驚,但開車的人說這表不準啦, 你看, 油門踩下去還是很會跑, 不用管它, 目的地很快就到了,就這樣繼續開著, 其實車上的大家都知道, 車子有很大的機會拋錨在高速公路上,但也沒人能叫這開車的人把車開下交流道安全的停車加油...畢竟這剩下的油夠不夠到達目的地也不一定...台灣人口紅利快沒了
問題在於這一波的房價的爆漲2008~至今和人口紅利 產業發展進步 一點關係都沒有沒有人口紅利 產業衰敗充其量只是沒有再注入動能但卻無法大幅改變現狀真正的問題在於把不動產當成投資(寬待年限 高槓桿) 置產(遺產稅調降)的標的有錢人做資產配置投資人做投機槓桿追高最快的方式應該是調漲遺產稅 提高持有成本但我想執政黨不會這麼做的那剩下的?應該就只能等逐步修正了畢竟有錢人有置產需求 不會賤價變賣 很難期待多殺多投資人以租金養房貸應該也還可以再撐個一陣 但應該會緩步下修畢竟除了大陸來台置產外應該也沒什麼利多可炒了
machiusheng wrote:用人口,供需來分析房...(恕刪) 在怎麼投資還是需要需求,還不是國人要住嗎?縱使有錢買一堆房子,還是要有足夠的自住客來解套光其他的不說,新房的增加只不過是慢速通膨,銀行不斷的出貸也是有極限的!沒人口紅利的實際需求去支撐,加上原本的空屋率和新建案就繼續看下去吧!接下來的建築總面積要下降了
統一木瓜牛奶 wrote:如果現在高點買下去,我房貸要背二十年,我不如把長輩的小公寓買來翻新,也不要買新房子,...(恕刪) 人都是這樣的對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想看衰 如果是既得利益一方看法就完全翻轉你不覺得你自己發的文有很矛盾的地方嗎如果你堅信你的看法 10年後會跌30%那你現在不就很應該強力要求長輩把小公寓給賣了?反正你認為一定跌30%麻 不是嗎那現在還放著幹嘛?放給他跌嗎?重點是你現在賣 你會便宜賣嗎?還是會想賣個好價?你應該用實際行動去替你的觀點背書不過我相信 如果你跟你長輩說 未來一定會跌30% 現在快脫手 你長輩應該會覺得你瘋了
房地產漲當然有它的原因,跌也一定會有原因.很顯然,2008後這一波急漲是和供需無關的.所以用人口紅利來解釋是沒辦法完全讓人信服,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因為這5年以來,台灣沒有一下子增加30%的人口,國民所得也沒有一下子增加30%.所以態勢很明顯,就是所謂的低利環境,資金行情.錢在市面上流動,尋找投資標的.這原因不知多少媒體都說過了.問題是:買了房子的人,一付就是20年貸款,所以接下來的變化一定要可以應付.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個10年.尤其是自住買家.有沒有誰可以保證,接下來20年都是滿街的錢在流動,來維持這樣的房價水位?20年銀行的利息都是1.x%,完全沒有升息的可能?若真的20年都是這麼低的利息,代表台灣的經濟狀況已經奄奄一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房價得比,世界上第一低的租金/房價比,還撐得住否?20年是個很長的時間,世界會有多少變化還真不知道.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雷曼風暴都在這20年內.銀行定存利息有8%的,也降到1%的現在.我不是空方,我10多年前就在台北市買了房子,10年前就清償房貸了,當初認為買貴的房子,現在房價沾光的也漲了100%(去年的實價登錄,我家正樓上).我的父母除了在台北市有房子自住外,也有店面租人.所以真的房價跌,我們損失都一定是有的.雖然我現在一直想在台北市再買一間.上面這些事情,我真的不知道.說不定20年一直這樣的低利,說不定20年內市場上一直有這麼多的資金流動.說不定即使這些因素消失,20年後房價一直還撐在此,甚至上漲.說不定又有其它因素,撐住這投資標的評等只有一顆星的房價,這都有可能.誰知道.
差別就在,租了四十年房子還是別人的,二千萬進別人口袋,但是付房貸四十年最後房子是自己的,二千萬回到自己口袋重點如果有家庭有什麼變掛,還有這間房子可以套現(不管到時是漲還是跌),想表達的是,一樣四十年要付那麼多錢,一個最後是二手空空,一個是至少還有間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