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數國家升息,而我們低息時,大多數的錢會流向高利息國家,還有人可能在台灣借錢,拿去國外存錢,而高房價的台灣,買房借貸來出租時的投報率若低於存款利差時,會有資金大逃亡...一堆錢不買房了,都拿去國外存款了,只剩下自住客買房了...有錢人錢不放房子了,還把房子賣了拿去國外存,賣壓升高了.....(存款拿取容易,現在房子又有賺,這邊賺一筆,拿去國外再賺一筆利息錢)賣壓大增,就有人會少賺先跑就是贏....房價就先跌一波了..(也有可能井噴,那最後接手的可能更慘,因為接下來利息上升時,他更撐不住,倒的更快)當國家發現,所有的錢都出走了,還有人不惜借錢去存國外,結果變的跟現在大陸一樣,銀行沒錢....隔夜拆款利率大升,(「銀行錢荒」。原來銀行把錢都放款放掉了,自己不夠錢,還得去跟其他銀行借,借錢要利息啊,利息多高? 對面一度高到13.44% 比拿去存銀行還多)所以銀行為了把錢留住,就只好跟著升息了....升了息,借了大把錢的自住客+還沒跑掉玩高槓桿的投資客,影響最大,撐了一陣子,沒法了,只好先賣房子....不巧前陣子有錢人先跑已經壓低了一次,現在又更多人拿出來賣...更難賣喔~賣不掉又付不出來,就被法拍了....-----------------------------------------這是小弟對於利息的高低和房市的連動影響自己腦補的~重貼現率定義,一般銀行資金不夠時,除同業間相互調借外,便是向中央銀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是用手上現有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重貼現,以 獲得資金,此時銀行必須支付給央行的利息就叫做重貼現率。隔夜拆款利率,是指金融同業的資金相互調借所需支付的借貸利率。也就是參加銀行同業拆款中心之會員(包括銀行、票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郵匯局等),可以向其他會員拆入或拆出資金的利率,為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指標之一。銀行是把你存的錢拿去借給別人,如果那個人把錢拿去存在國外,而你又要向銀行提錢時,銀行這時就沒有錢給你,只好向別間銀行先借錢來還給你,但別間銀行不會白白借錢,所以也要向你的銀行拿利息....這就是最簡單的說法了
pds1 wrote:敢問各位,QE至今幾次,又退場了幾次?影響房價的因素眾多,將房價下跌繫於QE3退場,有點一廂情願。 沒有人期望QE。而是期望QE結束之後會「升息」。QE不會戳破台灣房價泡沫,但是升息會。
請問一下,前兩次QE終結後,台灣利率如何變動?在QE尚未實施前,台灣利率水準為何?這兩點如果明瞭,就不會對台灣大幅度升息作太大期望。再者,房價尚有供需、持有成本、稅率、通膨、資金走向、經濟環境等影響因素,QE對房價之上漲雖有一臂之力(主要是市場心理層面),但如將其視為決定房市走向的唯一因素,恐怕只會再次失望。gameheven wrote:沒有人期望QE。而是...(恕刪)
如果今年台灣房價的漲, 與美日的double QE無關當然, QE的退, 何關台灣房市買房的氛圍轉變, 就在兩國QE的接力賽, 你可以反查房屋的看好看壞的資訊就知而, 這氛圍的轉變頗快, 下個月公佈的看好看壞資訊一定很差在美國QE退場消息前,這月月中 中立機構(非莊家機構)公佈的資訊就開始轉差,如國泰金相較國際股匯債市的巨幅波動, 所謂台灣房市的絕緣論, 看來十分的可笑是這波動可笑, 還是這絕緣論可笑?
pds1 wrote:QE對房價之上漲雖有一臂之力(主要是市場心理層面),但如將其視為決定房市走向的唯一因素,恐怕只會再次失望。 QE與房市有沒有直接關係我不敢說但若是升息,那就絕對有關係。房市都是崩在升息之後。
我有點看不太明白樓上幾位大大的意向是支持還是反駁,不過可以逐項分析看供需,公告空屋超過150萬戶看成本,昨天蔡森老師說同樣2000萬台幣的等值房價,在台北月租僅能收15000元,在香港也是15000元,不過是港幣,我想老師不是澎風,以投報率看成本過高看稅率,真低!看通膨,彭老和央行控制得很淡定!看資金流向,大退潮這不必再說了,股市是前哨站,資金都變少了,不會是都拿去買房吧看經濟景氣,台灣跟大陸間的合作變成競爭,我實在看不出來未來會更好如果還有不足處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