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來插個話一下, 我從小在士林長大, 後來房子買在淡水竹圍, 現在因為潛在的換屋需求, 注意的區域就是淡海新市鎮和重陽重劃區~
說真的, 如果比較這兩者的話, 重陽重劃區真的有那麼差嗎, 我不太相信~ 當然我是沒有親身住過這裏
不過至少它是一個離台北市很近的重劃區, 未來會有捷運~ 講到捷運, 學問大了, 在喊捷運的地方很多, 但會蓋的機率會有多少, 這個真的就要用心去判斷了~ 這裏的捷運, 我的看法是, 它的規劃是捷運環狀線, 南環已經動工, 如果北環不做的話, 就不叫環狀線了, 整個功用大打折扣, 所以我認為是一定會蓋, 絕對比安坑, 汐止機會還來得大
再講到淡海新市鎮, 地圖一看, 位置點上偏遠許多, 價格呢? 現在號稱新建案沒有低於20萬/坪的了
說真的, 淡海新市鎮20+, 重陽重劃區30+, 不論自住或投資, 我都覺得再怎麼樣也要選後者, 如果資金許可的話.
如果淡海新市鎮都有人住的話, 重陽重劃區怎麼會沒有人願意住呢?
我想新的房子, 尤其是在重劃區的, 兩三年內入住率低, 其實也是正常吧
至於為什麼會沒有便利商店, 我也不太瞭解為什麼, 淡海新市鎮倒是便利商店開了不少
樓上有人問到為什麼沒有便利商店,我想這是因為人口密度低的緣故。
上禮拜去同事在南崁的新房子參觀,那邊也是很多空地,很多房子,同事的社區有個蠻大的中庭,好幾棟圍起來,大約200戶吧,回程時我就跟我太太說,光這樣一個小型社區的戶數就比我們住的重劃區五華街那一整排加起來還多,所以重劃區養不起便利商店很正常。
我以前在天母住很久,後來買房子在北投,已經很習慣人口密度低的環境,每次去到那種人多車多的地方就很受不了,像有一次週日去內湖B&Q買家具,想說吃完晚餐再回家,就去隔壁大潤發,在美食街那種人生鼎沸一眼看過去全都是人,幾個餐廳也都要排隊等很久,就覺得很受不了,就跟我太太說,我們回高島屋去吃好了,半個小時後就像脫離戰場般,在糖朝舒舒服服的吃晚餐。
所以我可以理解樓上的夫人為什麼喜歡這一區,因為我換屋時找房子來這一區也有一樣的感覺,就是一種悠閒感,人少車少,有人行道,有公園綠地,這樣就很好了。
chene_yen wrote:
短時間內你看到的換手...(恕刪)
搬來這裡差不多半年的時間,認識了不少這附近的鄰居,這些鄰居有的是跟我同一個社區的,有的是隔壁這幾個社區的,由於我是新面孔,所以有時在大山公園或自家中庭遇到鄰居朋友們時就會主動來跟我聊個兩句,就我的瞭解,圍著大山公園的這幾個大樓跟starbucks隔壁的元亨新富從蓋好的現在轉手賣出的很少,由其是陸江二跟元亨新富新貴,這三棟過去三年來轉手的次數基本上一隻手算的出來,所以有鄰居在賣的話,大家很快就會知道,因為這些屋主在找房仲來談之前已經會先讓鄰居知道看看有誰有興趣,所以想知道成交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賣家急不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去年剛來重劃區看房子的時候,因為老婆跟老媽指定的關係,所以我只看大山公園這一區的房子,這一區光是等人家把房子放出來賣就讓我等了半年,然後開始一個個去談價錢到真正簽約又花了我快四個月的時間,這裡的賣方急嗎?我並不覺得,真要是那麼急的話,他們的價格不會擺的那麼硬,姿態也不會那麼高,讓我談的那麼辛苦。買方凱嗎?我才30初頭,以我的財力凱不起來。其他鄰居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跟你說,以我這個老台北的觀點,一坪40初頭的房子,天母士林開車跨橋5分鐘就搞定的東西(不是跨了橋到西門萬華的那種),跟其它炒的漫天高的重劃區比起來,普通而以。
ejan1969 wrote:
樓上講的是全坤翠峰吧?面公園60坪的很不錯,4房3衛,坪數適當,CP值很高。
翠峰面公園60坪的房子過去這一年多以來大概前前後後被我遇到了3戶要賣,有的是自住屋主要換,有的是自己就住在大樓內初期買了好幾戶的投資客,他們的價錢都很硬,我談不下來,權狀60坪室內差不多40坪左右,沒有43萬房仲根本不理我,我後來算一算,這些房子我一定會需要再重新整理,這一整理下來至少也要300多萬,不要說43萬一坪,就算是38萬一坪給他買下來x60坪再加上整理的300多萬,我的預算會爆錶,所以就放棄了。。這棟的外觀普普,工跟建材還不錯,大門出來直接連公園是個big+,客廰望出去一片樹海是蠻酷的。可惜無緣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