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_wws wrote:
彭淮南:國立中興大學...(恕刪)
經濟系用很多數學,你知道若貝爾沒有數學獎,但很多數學家都是以經濟模型而拿到經濟學獎的
數學不好?
看到這個討論串,我只能說01發言真的不需要公信力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表示,相較於一般戶房貸平均成數七一%、平均利率一.九四%,有銀行對豪宅竟可貸到八成至九.七成、利率低至一.八四%,明顯違反授信風險控管原則。
彭淮南表示,很多人說會買豪宅的人口袋很深,根本不需要貸款,但從銀行提供數據,不只有向銀行貸款,成數還比一般戶更高,顯然與外界認知有落差。
彭淮南說,今年四月起央行透過專案金檢及道德勸說,雙管齊下,多數銀行已建立自律規範,緊縮豪宅放款,但因各銀行規範不一,為強化風險控管,遂訂出可供遵循的統一規範。加計昨日新制,央行迄今共祭出三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過房價似未明顯回落。彭淮南表示,大台北高房價主因是供需不均,但若央行沒有任何作為,「我敢說台北的房價一定會漲得比現在更快」。
對於「低利率會導致高房價」的質疑,彭淮南也回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研究結果,兩者並無必然關連,如澳洲、紐西蘭及英國利率都比美國高,但房價漲幅卻也比美國大。
---------------------------------------------------------------------
對於「低利率會導致高房價」的質疑,彭淮南也回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研究結果,兩者並無必然關連
低利率不會導致高房價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零利率卻依然距離當年房價高點還很遠。
彭十幾年來對於通膨的控制,由下表可以知道。特別是這幾年控制通膨的能力,物價才不至失控。




彭控制銀行的授信風險是正確的決定
美歐的金融風暴皆是由於房地產過度的炒作,造成資產價格嚴重與實質脫節,目前的決策算是初步的控制授信風險,依照豪宅貸款成數不超過六成,與股市融資相同的成數,意思就是在這政策實行前,房地產的借貸比股市融資成數大,一般認為房地產波動小,不會暴跌,因為台灣還未曾發生房地產崩跌的現象,然而世界卻已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當資產價格發生快速的修正,貸款比例高達7成8成的人,完全負擔不起這樣的債務,銀行將會產生嚴重的呆帳。如彭所說,買豪宅的人口袋很深,為何需要使用到這麼大的貸款成數?
炒作不是一定是不好,因為市場本來就需要流通性,但這些風暴最重要會變成泡沫的因素是,銀行授信沒有嚴格控制風險,把資金借貸給實際上資產-負債是負數的人,意思就是他們沒有能力負擔這樣的債務,純粹藉由借貸的資金來炒作,當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度修正,資產價格會修正,負債是不會修正的,最後結果就是這些負債變成銀行的呆帳,銀行回收不了這些資金,而且洞太大,又發行太多衍生型的債券,連動起來影響經濟。
去槓桿將個人所能擴張的信用降低,間接讓投資者去承受房價下跌的風險,若彭今天讓貸款成數一樣這麼高,最後強制法拍的房屋資產價值已經大幅貶低,最後結果銀行也是收到一堆呆帳。
美國,日本,希臘,愛爾蘭,西班牙,連中國經濟學家一再對中國房地產提出警告。
從台灣房地產推案量,成交量,成交件數,人口紅利,經濟成長,外銷訂單,都看出房地產價格的風險逐漸升高,央行總裁的工作是控制風險,不是抑制資產價格,媒體寫這種行為叫做打房,這樣的行為只是在幫銀行控制風險而已,特別是多頭市場十個人有九個都賺錢,當他們賺錢就容易忘記風險,央行總裁就只是幫他們做好這個工作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