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7號 wrote:
雖然周休也都有5萬以上
但是以年薪來說
扣掉周休2日 扣掉2月只有28天 扣掉年假 扣掉工作有時候銜接不上而休息
大部分作工的年薪約略 60多萬
除非像大大一樣自己有接案 才比較有機會更高
但是沒年終獎金
沒績效獎金
沒保障
勞健保要自費至工會加保
夏天將至 一堆人說沒冷氣如何過活
但是作工 沒冷氣吹 還要忍受大量灰塵
強力膠氣味 油漆味 噪音 真是挺辛苦的
嚴格來說工資並不算高
如果有其他選擇 不建議作工...(恕刪)
大大您真是太棒了 , 難得有人懂得我們做工的辛苦
做工的確很辛苦 , 但是我為了賺多點錢也只能這樣
如果有比較好的待遇 , 那就不要選擇比較辛苦的做工
不過 , 要是外面混得也不怎樣 , 只能領三四萬的人是可以考慮考慮
做工 , 不會有年齡跟學歷的限制 , 只要你肯做就行
而且只要是願意拼的人 , 可以自己接案當老闆 , 像我這樣只接到小案
三月份接的案子加一加20萬 , 扣掉材料跟師傅工錢 ,
自己的工錢跟利潤 , 夠22k的人做半年了
像家父那樣接大場的 , 賺得又更不只了 , 所以做工也沒不好
自己有多拼 , 拼出來的結果 , 回報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做工也準時上下班 , 就算加班 , 加班費可以賺更多
現在裝潢的技術性人員面臨斷層 , 等四五年級的老師傅退休
我覺得蠻有機會漲一波的
不怕苦又想多賺錢的人 , 可以考慮一下
像我們這邊好師傅好難找 , 蠻缺的
jordanal wrote:
的確是文組的只能說自...(恕刪)
時代不同,十幾年前大學生較少,比較值錢,工作機會比現在多。
我十幾年前國立大學文組畢業,應徵幾家公司都全上,薪資開低於28000以下的不考慮,因為當時留在系上當助理就有28000,後來選的公司薪資不是給最高的,而是選有較多成長空間,薪資剛開始給36000,常有外派其它國家的機會。那時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跳槽的機會也很多,常接到獵人頭公司的電話,就業環境的確比現在的大學生好很多。
只是說這些也沒用,與其抱怨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如努力打拼將上面的中年主管幹掉吧,不管哪個年代,表現優秀的最終都能出頭。
不少位網友提到, 現在大學生的門檻比以前低太多了; 剛好我以前發文裏面估計過, 所以原文節錄貼在下面給大家參考.
我個人是覺得錯誤的教改把國家跟一兩個世代的年輕人的前途給毀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2162573&p=1
------------------------------------------------------------------------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用15-19歲 以及 20-24歲 的人口年齡分布, 來粗估一下可以知道, 2010年時, 大學學齡 (18-22歲)的人口, 大約是在 160萬左右, 而這個數字在 1991年時, 大約是 186萬左右 (美而美啊, 你的少子化論點的鐵證!! XD)
越找越有趣, 找到了下面這個歷年來各級學校學生人數的統計~ ^^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看起來按照他的定義 1991年時, 台灣大概有 25萬名大學在學生, 而到了2010年時, 有大約 102萬名大學在學生.
所以比例上來說:
-1991 年時, 18-22歲的年輕人裡, 差不多有 13.4% 是大學生
-2010 年時, 18-22歲的年輕人裡, 差不多有 63.7% 是大學生
雖然本來就有"現在大學生滿地都是"的印象, 真的這樣粗估出來, 還真是會嚇一跳...Orz (誰好心幫我算一下, 有沒有估錯 ^^)
這樣來看的話, 拿"大學生"這個頭銜來比較兩個時代裡,"學歷所代表的薪資水準", 已經沒有意義了:
- 如果很不幸的一位大學生的起薪是22K 的話, 雇主可能的理由是: "啊你這個年齡的人, 2/3都是大學生啊, 要我給你多少..."
- 打死我也不信, 台大電機的畢業生, 現在的起薪比二十年前低.
- 冤有頭, 債有主, 不爽的年輕人請去罵主持教改的人, 不要來網路上打壓"既得利益者"....
- 下次看誰又PO 文說, "當年大學生起薪多少錢, 現在多少錢~ bla bla bla", 就當他是阿呆好了 XD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