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unhome wrote:有人說現在成交量這麼...(恕刪) 吐血,這種財務知識水平別在外面丟人現眼了還流動比例勒,誰看資產負債表呀,閣下先發表一下現金流量觀點吧還流動資產呢,景氣差你應收款收不到、短期投資觸雷潛水,應付款付不出,銀行再抽短期放款及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銀根你現金也沒了,到時拿塊招牌去宣揚你的流動比例吧
說句正經的 大多數建商借貸的情況都很誇張 資金壓力都很重...很多時候 各位會看到你家附近的建案名稱 怎麼突然換掉了?十之八九就是原建商週轉不過來 不得不轉手給其他狀況比較好願意接手的建商...這種案子 能不要買就最好不要買 因為中間的轉換期難免停工 也難保證承接的建商更有良心...會照原規格持續施工...一堆建築物的暗傷就這樣種下...
虎大的發言我常常看,但是從沒回覆過"建商財務狀況都非常好"看到這句我就笑到噴出來讓我終於忍不住回話了財務槓桿玩最兇的行業就是不良建商了(除了投信金融)幾近是買空賣空先用建案貸款取得資金用預售屋/ 成屋跟買方套現付貸款蓋房子就發給二包三包對下包廠商付款期又超長的(半年~一年)房屋銷量一短少現金流量立刻出問題利息繳不出來的時候就爆了
angusweng wrote:別傻了 還真的跌15%只要比市場便宜個5%就一堆人搶著進場還當作真的大跌只要[新屋交屋沒打七折]的理論發酵之前 一切都空談...(恕刪) 只要比市場便宜個5%就一堆人搶著進場?是鬼在搶?應該是便宜個5%就一堆人搶著賣唬大你有傳人了
yunyunhome wrote:有人說現在成交量這麼...(恕刪) 房產的存貨價值是依照『現值』去評定的,也就是說,存貨現值是隨時會變動的。漲的時候會增加,跌的時候也是會減少。拿存貨去借貸,借貸的金額會是固定的,雖然會每個月還帳的方式減少,不過房屋資產下跌時,資產金額減少了,但貸款的金額沒有因此而減少,本來1000萬資產貸900萬,不過下跌個10%,那麼1000萬的資產只剩下900萬,不過借貸還是900萬..,本來的債務比90%會變成100%不要忘記,手上的現金來源只有兩個,一個是處分資產,另一個是借貸得來,資產處分不掉,現金不足時只能用借貸。不過資產現值越來越少,可以借的錢也會越來越少,但是原本欠的帳務卻不會減少,這樣惡性循環的下場,就是債務愈來愈高,同樣數量的存貨價值卻愈來愈少,現金流量不足,如果不再處分資產,那就會被銀行抽銀根,整間公司岌岌可危..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只能加速資產的處分,比如說,降價促銷。一般來說資產價值下降個20%~30%,現金流量不足,就容易產生負債過高的狀況,所以一般的公司財務規劃上在景氣好時會加重資產的比例(因為資產容易處分加上增值),景氣不好時則加重現金流量的比重,減少資產的持有(因為資產會下跌,而且可能會出現必須要降價處分資產的問題),而減少資產的情況必須要進行債務的調整,否則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