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灰熊 wrote:
sorry~ 也許您...(恕刪)
我覺得對未來大家都是在依自己的經驗在推測,誰能肯定呢?
憑什麼我就不可以依我的經驗推測?是吧!
況且,你覺得有可能你現在房屋稅是5000,改成市價課稅後變成10萬,
那修法者,不是腦殘(他也是擁有不動產者),就是被百姓亂棍打死!
平心而論,我們日常生活上,買任何東西,
都是市場機制,依供需來調整交易價格,
而課稅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抑制貧富差距的速度不要激烈,
向大陸平復差距的速度就非常快,社會容易激化。
所以,不管大家到賣場或是便利商店買任何東西,
大家應該不能接受說:
10顆雞蛋公告售價是5塊,實際售價等你要結帳時,
櫃臺告訴你,他們的雞蛋優點多多,所以售價是100塊,
你聽了後,因為別家的雞蛋優點宣傳不同?所以也沒得比
那價格該喊多少?所以只好看自己口袋裡有多少錢,以及有多想吃雞蛋
再決定喊個50塊,最後成交價在60塊,但是打給你的發票還是只有5塊,
你不覺得他在逃漏稅嗎?
再者,他一盒雞蛋成本只有20塊,賣你60塊,他淨賺40塊,
他申報所得時,是負15塊,所以他根本不用繳所得稅,
就以上而言,
買方付出越來越多,而且還要繳稅,
賣方所得越來越多,而且還不用繳稅(或是一點點(對於所得真的只有一點點))。
結果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以上是簡易的假設,當然跟房屋交易有很多的不同點,
但是將所得納稅以及交易價格資訊的普及,是對買賣雙方比較有保障的,並不是說能將房價壓下來。
畢竟買房子(自用住宅)的大多是所得不是最高的那20%的人,
台灣繳稅的人,都是那些上班族(我也是~),對於那些所得比我高,卻不用納稅(政府漠視),
物價上漲,間接造成我的財產縮水,把我逼向貧的那頭,我是很厭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