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在這條法案的保護之下, 很多財團老闆的老婆兒子是自耕農, 或者自身是自耕農, 於是透過政商關係探知某些區域的都市計畫內容, 甚至利用政商關係影響某些地區的都市計畫, 於是自耕農的老婆買進大量農地, 然後都市計畫內容出爐, 該地區公告地價上漲數倍, 然後再由自耕農移轉給開建設公司的財團老公, 馬上省下好幾億的土地增值稅, 很多人也發現, 台灣在過去的都市計畫區的道路規劃往往讓人摸不著頭緒, 原本規劃的棋盤式道路, 中間即沒有山, 也沒有河, 卻是可以有的區塊大, 有的區塊小, 有的道路寬, 有的道路窄, 有的道路筆直, 有的道路彎彎曲曲, 但是只要翻開計畫區的土地持有狀況, 就能發現其中真正的道理何在, 被徵收做為道路, 作為公共設施的往往是小農, 小地主, 大財團, 民意的代表的的就會剛好落在住宅用地, 商業用地, 於是一條筆直的道路到了某塊區域就會做一個45度的轉向, 只因為前面那塊地是議長的, 一個公園的東邊會缺一角, 因為那塊地是媒體老闆的, 左邊有一塊閒置的大空地不徵收, 卻硬是要徵收右邊這邊上面有幾十戶民宅的土地, 種種亂象不勝枚舉
看到您勇於發表自己的所見所聞
縱然今天是有點累了,心中也似有不吐不快之感
今天大家就當在網路上把酒論國事吧
先論台灣的政策
首先,談論房市,不能不論土地
土地就是房屋的原料,也是開發中成本最大一塊
在台灣
政治與土地開發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立法院的立委們,是不可能去違背自己的利益的
因此土地的改革,在台灣極其困難
交通的建設、重劃區的開發、園區的開發
都牽涉很巨大的利益
土地的開發,就是政治這條路的最大附加價值
借別樓的文章給分享給大家
土地爭奪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_LlWU9GiJE
區段徵收讓台灣的農地變住宅地
再加上台灣土地、空屋持有的成本幾為零
房子是人民的必需品
等於可以正大光明的屯積民生必需品
所以土地只會不斷上漲
這裡面的故事還很多
其次
我們要了解貨幣的系統
銀行可以借著不斷的放貸、變魔術造出貨幣
沒有房地產這個市場
就沒有不斷變魔術的機會
因此房地產是依賴法幣的政府及想從中謀利的銀行家
一定會扶值的市場
起起伏伏的房市與股市
裡面充滿著資本家們佈下的重重陷阱
姑且可以說是現實版的「駭客任務」
怎麼把人變成一個電池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隱含稅其實無時無刻的在發生
無論是在股市、無論是房市
都不是一般人能說不參與就不參與的了
Nelson5 wrote:
比起所謂房地產投資客...(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