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甚麼台灣人都喜歡大馬路旁的房子?

jonny2008 wrote:
想必你比較睿智!馬路這種環境當然不算環境啦!...(恕刪)


這我回給燕子湖的吧?至少引言要引正確 ...

按照燕兄的說法,台灣的肺癌排在前幾名,所以質疑汽車空氣污染是罪魁禍首,我google了一下,有人認為主因是吸煙跟油煙造成的,請參考

肺癌成因


ejan1969 wrote:
台灣差不多要富到第三代了,漸漸會開始懂得吃穿的,所以以居住環境來說,我是比較看好新北市的...(恕刪)

沒有這回事
懂不懂得怎樣吃穿,跟富裕程度沒有絕對關係
在台灣買房產的人,第一件事都是考慮經濟效益
店面最好在市中心,公設比例越低越好
在可以侵占的範圍內,能蓋多少違章就蓋多少
完全的侵入式居住環境,有甚麼品味可言??
就單看台北市中心的建築物,有那一家肯把自家門前清一塊地
種種花花草草,美化一下市容??
除了水泥,還是水泥!!

懂吃穿??
要那天台北市民懂得分享空間給別人這種思想
那才叫懂吃穿呢!!
大直算不錯,某些區域鄰近河濱,景好。幾位學術圈的名人也住那。

除去工作及就學考量(師大語言中心、天母僑校),我認為「相對上」外國人比較喜歡親水親山親景,不像我們,「相對上」親錢。如果某人手舉一張充滿細菌的千元大鈔,對著路人說只要舔100次之後就是你的,我保證許多台灣同胞都會跳出來爭著舔。

我之前提到空間留白的重要,也在思索為何台灣人不留白。答案有了,因為台灣人勤儉嘛。想想早年常見機車3貼甚至4貼,就不難以理解這道理。只是3貼可以透過立法節絕,蓋房子不行,一概就成定型契約,除非毀約拆掉,手續上太難。

所以房子不僅擠,單位面積容納最多最好,當然還要高,將飛機、風箏、甚至飛禽的航道都佔掉也不要緊。既然建商只要經濟上的CP值極大化,不管事後住戶出入不便、洗澡被偷看、廚房油煙香菸味大廈內四處蔓延、夫妻之間悄悄話或罵小孩的三字經被無意聽去、狗叫聲、溫室效應、甚至呼吸困難,只要政府不管,當然隨便你蓋。直到政府受不了民怨,說選票重要、安全重要,於是開始限高限容積限路限建商蓋屋不准阻擋別人屋子的日照權每天幾小時。

人家國外不一樣,一開始就整體規劃、設定標準,多或少都不行。

現在的重劃區規劃不錯,的確。只是重劃區只佔少數,也往往是商業用地。只是整體來看用處有限。畢竟美是要整體才會美,你總不會說一張畫作的左下角20%美,其餘部分並不美吧。於是,就算有錢住在美區,望著住家窗外都是美景,但總要出門啊,一出門100公尺、甚至一轉角後就不美,隔壁戶張姓人家的阿嬤大內褲跟國旗一樣在你面前飄揚,要不屬於身體分泌物洗不掉後殘餘的印象派圖案,甚至都啦耶摸小叮噹的可愛圖案,天天看著屋主換不同國旗,那心情的轉折實在難以形容,好笑又不好笑。

在台灣就算你有能力住在價值100億的豪宅,也完全躲不掉這種視覺上的三溫暖洗禮,只能默默接受。

其實樓主的命題並非不精確,樓主說「為什麼台灣人都喜歡大馬路旁的房子?」,這是很聰明的命題,因為他沒提到是要「住」的啊。所以我一開始就點出是要拿來幹嘛。若做一般大眾生意的如早餐店、麥當勞,我也會選大馬路邊,無紅線禁停周邊無對手競爭人潮經過最好有學校醫院的路邊最好。

至於噪音污染,有人說對健康影響微乎其微,我想說,對台灣的影響未必亞於空污!有興趣的不要猜會不會影響健康了,親自動手找醫學研究報告吧。噪音對健康的影響(血壓、情緒、聽力等)早有明證,不相信的去找隻倒楣老鼠,拿大聲公放24小時不間斷的狂想曲給他聽,你看他的活動變化,以及過陣子對你聲音刺激的反應就會知道了,非常有趣滴。
大馬路當然比巷弄優

1、交通:一樣上班通勤,巷弄還要繞出去大馬路,多幾分鐘行車時間,如果仰賴大眾運輸光搭公車捷運還要走出巷口就很麻煩,更別說交通法規支線車比幹道車沒路權

2、生活機能:7-11很少開在巷子吧
幾個重點.....

台灣人自住通常喜歡帶投資 成分 馬路旁房子基本上容積率跟公告現值就比巷弄內高很多,

以台北市為例,容積差40%以上換算坪數就很驚人了

利弊!吵?未必!我的標準是 四線道內 無公車專用道 有隔音窗 根本還好,甚至無感..

取決您隔音工程 跟隔音窗品質,基本上有錢都能解決。當然如果超跑重機 路旁巷內都差不多

反而窄巷內發動機車因為有回音,反而更吵!基本上你鄰居打小孩,或是樓上有人跑跳也很吵。

路寬的好處前面說過了,北市窄巷跟路旁我都住過,窄巷最囧的是,搬個大型物件暫停一下

後面車就堵上來了,因為北市窄巷都是單行道 你就這樣來回移車就夠賭爛了。


前面有人提 住市中心跟郊區的差異,基本上台灣人普遍高工時,我絕對不想下了班要開車或通勤一小時回家

一天來回兩小時 一年下來 十年 二十年?換算一下,你已經犧牲了多少休息, 或跟家人女友相處的時間?

甚至少活人家好幾年都有可能吧?國外是地廣人稀 住商分離 就不用整天比來比去的了。

那麼愛通勤?就當是情調欣賞路邊風景好了。如果是自己開車,連在車上補眠都不可能。


如果你只想享受都市的好處跟便利,卻抱怨一大堆,建議山上買塊地當自耕農,這些困擾就解決了。















etjan64 wrote:
利弊!吵?未必!我的標準是 四線道內 無公車專用道 有隔音窗 根本還好,甚至無感..

取決您隔音工程 跟隔音窗品質,基本上有錢都能解決。當然如果超跑重機 路旁巷內都差不多

反而窄巷內發動機車因為有回音,反而更吵!基本上你鄰居打小孩,或是樓上有人跑跳也很吵。

路寬的好處前面說過了,北市窄巷跟路旁我都住過,窄巷最囧的是,搬個大型物件暫停一下

後面車就堵上來了,因為北市窄巷都是單行道 你就這樣來回移車就夠賭爛了。


前面有人提 住市中心跟郊區的差異,基本上台灣人普遍高工時,我絕對不想下了班要開車或通勤一小時回家

一天來回兩小時 一年下來 十年 二十年?換算一下,你已經犧牲了多少休息, 或跟家人女友相處的時間?

甚至少活人家好幾年都有可能吧?國外是地廣人稀 住商分離 就不用整天比來比去的了。

那麼愛通勤?就當是情調欣賞路邊風景好了。如果是自己開車,連在車上補眠都不可能。


如果你只想享受都市的好處跟便利,卻抱怨一大堆,建議山上買塊地當自耕農,這些困擾就解決了。


真的,我台南住家是在巷子,高雄的工作室在大馬路五甲路,另一份工作在工務局單位也是在大馬路旁,說真的要我選還是會選大馬路而不會是巷道

住在巷子最大缺點就是讓出去巷口意味著交通時間要多出不少,尤其是住在弄得更慘,如果仰賴大眾運輸的走到巷口的捷運站或公車站牌也要花掉不少時間;至於大馬路車子噪音問題,現在房子隔音多半不錯而且空調開了密閉空間,根本聽不到車水馬龍聲音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