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wrote:
1.股價回歸基本面,...(恕刪)
"品質好"的"青年"國宅
又是一個明明月收入五萬都沒有
卻整天肖想住在台北市好區域的草莓族...
就算真的用分配的 會分到品質好的住宅的人
也是要有背景或特別優秀的那種啦
跟北韓一樣 想分到平壤的好房子 也是要有點身分地位或能力的
整天只會在網路幻想跟抱怨的人
就算台灣變成共產主義 也只會被分配到鳥房子
還期望政府最好能免費給你地段好的房子...
ro911 wrote:
很多月入5W以上的精英,連買"北市"都不敢想,是差距有這麼大嗎???
銀行爛頭寸為什麼這麼多呢?
有些人可能是太年輕, 有些人可能是沒留意到, 民國75年前後10~15年間, 光開計程車月收都超過5萬了

雖然當時房價也漲很快, 但大家賺的很快, 本金還的快, 就算利率高, 影響也有限, 很多家庭都在那個階段, 賺了錢存銀行, 結果銀行就有了爛頭寸壓力, 外加上市櫃公司每年股利又丟出一些現金給股東, 若台股沒有除權息, 指數也有個1萬5千點的樣子
現在重點在於為什麼月所得5萬變成不太容易呢? 以前大家普遍都沒錢, 銀行存款也不多, 沒甚資金又如何炒屋呢? 現在狀況不一樣, 收入趕不上炒價是很正常的, 那麼要炒到何時呢? 就要看資金還在不在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