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有房子住」跟「有房子」是兩回事吧?


CSIL wrote:

小弟的主張很簡單,在台灣還有很多縣市房價低迷,而台北地區又明明不難租屋的情形下,某些人「想在台北買房子」的慾望,不應該成為政府干預市場的正當性基礎。)


是阿... 那你覺得該怎麼做?

政府也會想聽你的高見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小弟沒錢買車,所以每天很認命的搭公車捷運上下班.....社會福利不等於社會主義。"

你正在享受政府的交通建設的社會福利呢.....怎麼沒聽你抱怨呢!!!
公車票價跟捷運票價,不應該也回歸自由市場機制不是嗎???
政府幹嘛要補貼業者跟限制漲價阿....不也只是每天多個10幾塊20塊的,樓主應該不反對吧...
seven-11 wrote:
現狀是什麼.現況就是...(恕刪)



說得很好,如果小弟不想忍受捷運的擁擠,就該把房子賣了,換成「租屋」跟「買車」。一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想買台北房子的人身上。


萬一小弟又不想賣房,但又想開車,就跑去要求政府打壓車市,打到讓小弟買得起的程度,這樣對嗎?



小弟當然知道捷運公車都有政府補助,但這是源自納稅人的錢,而且就算有車的人也可以隨時來搭捷運公車,所以政府補助捷運公車,當然是干預市場(計程車就大受影響),但因這種干預行為的「獲利者」明顯多於「受損者」,而且政府也有對「受損者」補助(印象中計程車不用繳牌照稅,而且捷運通行後,計程車也有漲過價),所以這種干預行為才有機會取得正當性。


回到干預房價,這次奢侈稅不是只打台北,中南部也受影響,請問全臺灣「有房子的人」真的比「沒房子的人」來得少嗎?中間的差距有到達「捷運公車族」跟「受影響的計程車司機」的差距嗎?如果從權利本質來看,前面說過了,兩邊都是「財產」(而不是什麼「住在台北的權利」),那還有什麼理由「厚此薄彼」?



kendokidz wrote:
"小弟沒錢買車,所以...(恕刪)



大眾交通補貼的問題,已經在上一篇回了,請自行參考。


至於要談「社會福利」,小弟至今沒有看到有專家學者把政府干預房市(或說此次奢侈稅立法)當成一種「社會福利」(如果有的話,小弟誠心想要拜讀)。補貼租金或許是福利,蓋社會住宅大概也勉強算的上,但利用稅制來進行無差別的壓低房價,也能算社會福利嗎?


不說別的,中南部的民眾會認為這次奢侈稅是社會福利嗎?



CSIL wrote:
說得很好,如果小弟不...(恕刪)


中古車一台不到十萬,比機車還便宜。


你先買一台來試試看,
到時候再來拿"汽車通勤"作比喻吧~


沒開過車,
就一直認為開車很爽... 這只是你幻想的情節... 或者說是"鍵盤車手"



此外,
方法是人想的,
現在還有種東西叫做"通勤共乘"(還有網站可以約)

你照樣可以享受到你幻想中的"汽車"上班的快樂,
又不需要真的去買一台車,負擔壓力,車資也超低。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CSIL wrote:
「惡意炒作」是一個問題,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是只有「壓低房價,拉自住客財產陪葬」這種方法。


房價大漲的時候...建商的口號不是說...房價很高但是對自住客沒差嗎
怎麼現在又有拉自住客陪葬這種說法


CSIL wrote:
很簡單啊,因為以前賺的錢拿去繳房子頭款,現在跟以後賺的錢要拿去繳房貸,所以除非錢賺得更多,否則當然沒有餘錢買車。

這就是小弟想強調的,每個人賺的錢雖然是固定的,但要怎麼分配,卻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賺的錢無法同時兼顧「買房」跟「其他生活條件」,那不就該讓每個人為自己的取捨負責嗎?



你有二手車可以選
十萬以下的還不少

賺的錢是固定的...有每個人都賺一樣多嗎
但是物價卻沒有分高低...
當大多數人都覺得買不起房的時候
我想房價是真的太高了


CSIL wrote:
萬一小弟又不想賣房,但又想開車,就跑去要求政府打壓車市,打到讓小弟買得起的程度,這樣對嗎?


如果有很多人和你一樣的想法
那政府就會有動作了
但目前似乎少有人這樣認為
所以你就先別打這個主意吧
民主是多數決
這世界既公平...也不公平...伯樂到處都有.....只是.....你並不是千里馬......
怪怪的!!
租是別人的房子
買是自己的房子
自己的跟別人的怎麼會一樣??
樓主這論點好特別啊~
很簡單,我告訴你為什麼,

有房子對於失業的抵抗能力提高,以沒貸款來說,失業還可以撐很久,
沒房子,失業繳不出房租就準備睡馬路,還是要去搭帳棚?

再者,面臨結婚壓力的人,沒有自己的房子,
誰想嫁給你? 跟你組家庭? 想太多

租屋租約到期還要看人臉色,要不要續簽,
很多現實面都不是有房子住就好了。
14700K 4070 / Redmi Note 14 5G
dougmichelle2001 wrote:
中古車一台不到十萬,...(恕刪)



對,小弟沒錢買新車,就該買二手,這跟「沒錢買房,就先租房」不是異曲同工之妙嗎?既然二手的車也可以體會開車的樂趣,難道租來的房子就不能遮風避雨嗎?


至於「沒開過車就不該幻想有車的好處」,那敢問現在要求政府打房的朋友,難道都買過房子嗎?既然沒買過房子的人可以大張旗鼓要求政府打房,那像小弟這種沒錢買車所以沒開過的人,何以不能基於生活經驗,幻想一下有車的好處?


至於您提到許多其他方法,像是共乘等等,小弟都很贊同,但您也知道這些方法不該包含「要求政府打壓車市」,不是嗎?


很好奇,樓主的論點是定在奢侈稅一通過,自住的房子也會跟著跌價,問題是,所有的房子都跌價嗎? 就算都跌好了,如果是自住,它價值多少有差嗎? 只有一房自己住的也不可能賣,除非是換屋,問題是假設所有的房子都如你說的全跌了,那換屋的成本也降低了,不是嗎? 所以已經有房子的是虧在哪? 財產縮水? 在另外買房或者乾脆租房前不能賣掉的東西,它價值多少在賣掉之前都是自己看著爽的~ 沒賣掉,什麼也不是。

再來,怎麼不看看有多少有房子的人也支持奢侈稅? 以我們家來說,光是中部的住宅就有四棟,台北也還有辦公大樓出租中,新北市也還有一塊地是去年才投資買下的,我們家全都支持打房,你認為所有已經擁有房子的都不願意打房?

換個角度來說,市場真的是理性的嗎?所有的價格都是不需要干預,一切都回歸市場制度就好?要是沒有這些買幾個月就轉手賣出去賺一筆的"投機客",房價還會是現在的價格嗎? 看看從17世紀的鬱金香狂熱、18世紀的south sea bubble、20世紀初的經濟大蕭條、20世紀末日本經濟泡沫化...等等等,消費者真的是理性的?

看看日本房市是如何泡沫化的,然後看看台北目前的房價,對比日本東京目前的房價,然後再大聲告訴我們目前房價是合理的,政府不需要干預。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