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灣經濟的苦難來自對房地產的迷戀

llinsh wrote:
抄襲, 不見任何回應...(恕刪)


把香港換成台灣也差不多阿!
既然是抄來的, 您又說樓主的話沒邏輯(這也代表謝國忠所言沒邏輯),
那請指正, 讓大家知道您的深度有沒有比謝國忠強

日本沒落二十年就是最好的寫照, 不要以為台灣就能躲過
很不幸現在只是開始而已, 就業市場已經緊跟日本了, 大量的派遣員工, 不斷下滑的薪資水平...
現在老闆都知道員工有房貸壓力, 現在那些賺飽的老闆跟主管們, 已經吃定這些有房貸的員工

不要被百貨公司周年慶的假象以為經濟很好, 現在大家還有老本可以吃
要像日本百貨公司殺到一折都還冷清, 那就很慘了

sdragonlee wrote:
是寫得不錯啦..但是...(恕刪)

噗...不知台灣ECFA之後會不會像香港
但至少這抄襲已經把台灣香港化了...
投機+貪婪+自私
造就台北現在可笑的高房價
與炒作追高的風氣

可惜這邊是房地產版
許多人的思維早已與庶民脫節...
的確是蠻了不起的
抄來改一改的文章再包裝一下,
就是個利用民粹的好方法...
口口聲聲的ECFA是毒藥,
Po的文算不算另類的中國資源?

個人不努力只想靠政府和怨氣來過爽日子,
天底下沒這好康!
口口聲聲台北高房價是泡沫,是貪婪,
沒人搶著進住台北,
房價還會高?
如果台北市空地和房子跟高雄一樣多,
工作人口跟高雄一樣少,
台北房價還有得炒嗎?
來看看 陳忠瑞今天於某時報對央行及房市泡沫的建言

~~~~~~~~~~~~~~~~~~~~~~~~~~~~~~~~~~~~~~~~~~~~~~~~
央行不可坐視的數據

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在立院表示,目前匯入台灣卻未購買股票的外資金額高達5200億元台幣,其中3700億元是央行認為的「疑似熱錢」,而央行為了對付來勢洶洶的熱錢,大量購入美元阻升台幣,使九月份外匯存底暴增84.42億美元,總額一舉衝過3800億美元。據估算,全球約有4兆美元熱錢流竄,而外資機構推估,外匯管制的中國,熱錢流入逾700億美元,超過其外匯存底30%,10月起針對外資投資固定收益商品如債券,提高稅率的巴西,其熱錢據估也逾200億美元,熱錢流竄全球已是各國央行共同夢魘。

經濟學有一個名詞叫「壑鄰效應」(bagger-thy-neighbor effect),原始的意思是,牌局中一家通吃其他玩家,後來引申為一國政策只為獲取己身利益,卻傷害到其他相關國家的經濟利益。1985年的廣場協定逼迫日圓大幅走升,吹大日本資產泡沫後崩解,使日本經濟積弱十年,就是標準的「以鄰為壑政策」。而美國製造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開始大量印鈔救市,輸出「超額流動」至全球,引發原物料及新興國家房市炒作,統計從美國流出的資金近600億美元,11月初美國FOMC會議,即將採取二度「量化寬鬆」措施,全球貨幣戰爭方興未艾。

長期享有經常帳順差而累積外匯存底的國家,永遠是被要求升值的一大要素,縱使如外匯管制的中國也無法例外,中國幾十年來抗拒升值,反而引來更強烈的升值預期,及資金不斷的流入。十幾年前有朋友想賺取人民幣升值匯差,但因一般人無法大量購買人民幣,就以購買上海房地產方式迂迴投資人民幣,結果匯差與房產雙雙獲利,而中國房產也因此幾近泡沫化,逼使中國政府出重手打房。

相同場景是否將在臺灣出現呢?央行的長期阻升台幣政策,已開始引發兩極化的看法,而央行緊盯公債的外資買家,是否讓熱錢轉向其他投資工具如房地產,則須密切留意。中國最大的鐘錶零售集團亨得利,以每坪556萬元購買忠孝東路店面,信義計畫區的統一國際商辦也飆出170萬元天價,住宅方面大台北房產9月共有21區創新高,包含北市8個區、新北市13個區。所以從土地、店面、商辦及住宅的價格屢創新高,難怪有人戲稱央行冷卻房市不是玩真的。

熱錢與低利率是房市兩大推手,而國內銀行肆無忌憚的房地產貸放則是另一元兇。從附圖中可看出1990年代初期,房市貸款餘額占名目GDP比率尚不足20%,在1990年末期也控制在33%以下。彭總裁於1998年上任,此數據從2002年起飆,至今年第三季已上升至46%附近,其中住宅貸款餘額超過5兆元,建築貸款也逾兆元,九月建築融資再度暴增373億元,住宅貸款也續增112億元,完全沒有降溫跡象,國內銀行放款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已升高銀行的經營風險,而且有幫助炒房之嫌,相關主管機關至今還拿不出有效的抑制措施導正。

最近審計部查核發現,國內銀行有14家之住宅貸款占放款比率超過30%,其中有一家甚至超過50%,以上數據在在顯示整個國家的資源,過度集中在房地產,銀行對不動產放款過度擴張與高度集中,風險正不知不覺中降臨。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在位19年頗享盛名,但2006年退休後一年,房市次貸風暴爆發,市場有些人歸咎於葛氏不當的貨幣政策所致,甚至有人稱美國經濟災難為「葛林斯班泡沫」,值得7A 總裁及所有主管機關警惕。

眾所周知,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理論(Maslows Needs Theory),位居最底層的是衣食住行屬於生理與安全基本需求,在台北吃飯可以有萬元套餐,也可以有50元快餐,衣著可以是幾十萬名牌,也可以穿百元T恤牛仔褲,交通可以是千萬元跑車,也可以是平價捷運。惟獨台北居大不易,不只是豪宅天價,連四、五十年的中古屋也在預期都更炒作下飆翻天,人民最基本住的需求已無法輕易滿足,銀行過度放款助漲,加上熱錢、陸資的憧憬,房市泡沫已悄然形成中,而有泡沫就會有破沫的一天,破沫對經濟傷害之深淺,就取決於現在官員的做為了。

~~~~~~~~~~~~~~~~~~~~~~~~~~~~~~~~~~

我只想講一句話

不見棺材不掉淚!

以往到現在、國內國外,一代又一代,為了泡沫興奮貪婪的豬群永遠都是這付德性....

sdragonlee wrote:
恩..該作者抄襲了謝...(恕刪)


太扯了~~比扯鈴還扯~ 樓主踹共!!! 這到底怎麼回事??? 誰派你來的???害我要跟女友約會遲到~就為了看你這篇不明目的的文章???
唉,就不要這樣酸發文者了

小弟我在相關產業服務

我身邊的人有月入數十萬的人腦子都還想著要靠台北房再產多賺一筆了

更何況是一般上班族

這種心態大家都一樣

希望能擁有一戶台北市的房產,就等於擁有一個打不破的金銀飯碗,何況這個飯碗還會升值

能靠著不動產買賣賺個十年份,甚至二、三十年份的薪水

誰願意像條狗般的天天上下班打卡

喊[打房]的,心裡不是也就關心著何時可[買房]囉

一個東西的價格就是從"人心"去反應的



話說回來,真有要買的還是LP捏一捏買一買

以小弟最近來看,都市更新一但發酵到一定的程度

房價到時候會讓唉爸叫母的人更多
So....then?
又是一個只會抱怨的人..名嘴夠多了
結論是殺光阿六仔..民進黨執政
一切天下太平...Right?

無聊...誰都會罵

然後呢?...一樣台灣沒救了
走國宅政策吧,別讓年輕的一代泡在房產的迷思裡,正常的社會不該是這樣的。

政府別再賣地了,那不是政府該做的事。


為樓主鼓掌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