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說"不要花錢買公設".....(標題不就是這樣下的嗎?)
看完各路英雄的見解,
個人覺得,
總價多少那看建商賣的價有沒有人買帳,
就算把原先公設的錢轉到總價上,
能接受的人就去買,
但不能接受的是,花錢買公設這一件事;
其次,
現在台灣也不過二大黨,二黨的人都半斤八兩,沒有財團關係,我看不太可能...
就算有本事出來一個有實力做事的人,也還要能推得動政策......財團不支持,做得了事嗎?
一般民眾有這個決心要選一個沒財團支持然後順意民心的人嗎?
離題了.....
我也認為花錢買公設實在是......算是台灣特色嗎?
LITTLE RABBIT HOP HOP HOP

建商將房子做了包裝…以圖增加競爭力,賣個好價格;

有人提到樓梯/消防器材…在"公設"這個名詞出來之前,難道沒有這些東西??
有人說"公設"不算坪數,總價不會變…不能說完全不對,
但為什麼建商要跟你玩數字遊戲,不就是朝三暮四,把你當猴子耍…

一坪15w ==>> 一坪30w
跟
一坪15w ==>> 一坪50w
你覺得哪個價差你能接受…

就是因為想從你身上多撈一點,所以才跟你玩數字遊戲,
強加買公設是理所當然的觀念到你身上…

以平均薪資,雙薪家庭的1/3收入(平均薪資45000 * 2 / 3),20年(3w * 12 * 20),
25坪(實坪,小家庭)的房子平均價格高於此價格的,位於上位的人都該檢討…

話說平均薪資45k…是前陣子新聞上來的…其實這個數字個人覺得是有爭議的…

jasonlu168 wrote:
1. 建商蓋房子就不會再規劃那麼多公設了。
那些討人厭的公設像是視聽室、健身房等都是位在哪裡?在1樓對吧。
1樓不做公設的話,那就要做店面或住家,有多少人喜歡自家樓下是店面的?有多少人想買大樓1樓來住的?
可以賣店面的大樓,建商會白白放過、拿來當健身房用嗎?
建商不是笨蛋,消費者也不是笨蛋,很多東西都是供需造成的,別把公設妖魔化了。
不喜歡健身房這些無用公設的,那就去找1樓全都是店面的就好了啊,啊...不要店面啊...那一樓到底要賣誰?那建商不要蓋1樓就好了嘛!
jasonlu168 wrote:
2. 想辦法法公設的面積灌到主建物或附屬建物面積去。
台灣雖然充斥著無能公務員,但是我想還沒無能到這樣也能登記才是。
不過專用的梯廳走道確實是可以登記在主建物裡面的。
jasonlu168 wrote:
3. 無法用公設灌坪數,那就改灌附屬建物的坪數,以後也許會出現主建物15坪,附屬建物20坪的這種怪物!
你要附屬建物100坪也沒問題,問題是免計容積有一定的比率在,超過的就要計入容積了,真有人這樣蓋的話,那當成實坪價賣也不為過,因為容積成本跟主建物是一樣的。
大樓一樓沒有人喜歡住不知道是如何推論的? 台灣一樓始終都賣的比較貴, 可見需求不低, 在歐美看到的公寓大樓一樓, 很多都規劃著前庭後院, 屋主也都很用心佈置, 如果能這樣規劃, 想買的人應該很多吧, 這些使用空間就讓一樓的住戶購買使用就好, 其他樓上的人就不需要一起分攤了......
台灣新大樓的一樓會不堪住的原因, 是台灣的建商都喜歡用"豪宅""氣派"當號招, 一蓋就一棟超大棟的, 外觀做的美輪美奐, 氣勢十足, 但其實是把所有住戶往裡面塞, 一層塞個好幾戶, 每戶都只有小小的十幾二十坪, 甚至不到十坪, 這樣的房子當然需要走道樓梯電梯一大堆, 還要規劃一堆遊戲活動空間讓住戶"放風", 不然住在那些小格子裡會憋死, 然後再叫所有住戶買單, 這樣的房子要怎麼在一樓規劃上述的迷人居住空間? 一開門就是大家進出的門廳, 或看到一堆不認識的人在等電梯, 這樣的一樓誰要買??
到歐洲城市走一圈, 就會發現那邊哪有幾棟像台灣這樣的"豪宅"?? 大都是只有一個樓梯, 一個電梯的公寓大樓, 但很多都規劃成四合院的形式, 走進去就會看到一個綠意盎然的中庭, 大小比起台灣"豪宅"號稱的所謂千坪中庭小很多, 但每棟都有一塊這樣的綠地, 集合起來整個城市就讓人很舒服了!!實際走到房裡, 使用空間都非常扎實, 需要多大的房子就買多大的空間, 必要的公設也一樣不少, 而且因為街道和建築物的設計都有規劃, 所以就蓋出了我們很多人嚮往的歐風景觀, 比起台灣這些"豪宅"景觀不知道好看多少!!
蓋了這麼多無用的公設還讓消費者花錢買, 不但是不合理, 還是"空間資源的浪費", 一塊地明明可以蓋二十戶室內空間可以有三十坪的三房之家, 一座逃生梯, 一部電梯加必要的消防設施也就夠了, 空間也足供一般家庭使用, 卻偏偏要蓋成一層一戶一百坪, 但室內只有六十坪的"豪宅", 或一棟一百戶, 每戶室內都只有十坪甚至八九坪的"小豪宅", 其他原本也可以拿來規劃居住的空間拿來做一堆公設灌水, 這就是變相的控制供給, 剝奪人民居住的權利, 很難讓人接受......
不過我開這篇的主題不在質疑建商和政府, 而是在探討台灣人的心態, 經濟學第一定律就是有需求才有供給, 為什麼台灣人會接受"花錢買公設", 甚至對自己買下來的公設"洋洋得意", 如果沒有消費者的需求, 建商又怎能蓋出那些東西來賣??
ejan1969 wrote:
那些討人厭的公設像是...(恕刪)
tzechiny wrote:
不過我開這篇的主題不在質疑建商和政府, 而是在探討台灣人的心態, 經濟學第一定律就是有需求才有供給, 為什麼台灣人會接受"花錢買公設", 甚至對自己買下來的公設"洋洋得意", 如果沒有消費者的需求, 建商又怎能蓋出那些東西來賣??
小弟喜歡有公設...例如中庭花園...公共閱覽室(VIP room)...兒童遊戲間及健身房...垃圾收集處理間是一定要的啦!...泳池倒是未必......KTV可有可無...大廳漂亮...等....當然公設比超過30%小弟就比較不喜歡囉~~至於以上列舉的公設若全無的話...那也不是一定不買...但有的話是比較喜歡的!
若有建商佛心來的這些都不算錢免費相送~~那當然是最好囉~~*_*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