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級地的建商, 仲介, 投資客都那麼有良心.不賣A級的價錢.真的是"全國電子"===================================這點是目前感到很不可思議的地方...拜託台北市的朋友也說這價錢很正常阿...(B級地賣B級價錢)原因是很多10年前原屋主只用c級地的價錢買到目前的B級地可是在台北縣c級地或D級地 建商卻要賣B級價錢來賣-------------------------------------------------------------------------------大家一起去住台北市郊區算了.....實在不想用B級價錢買c級地或D級地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藥, 小心拉死越來越多有錢人往台北擠, 沒比人家有錢就退而求其次吧! 不住台北會死嗎? 多花點時間通勤就好了阿幾個年輕人買的起一千多萬的房子? 硬要把眼光放在那個價位的房子只會累死自己然後上網抱怨想取暖, 卻又被轟, 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的錯房價高, 一定要買單嗎? 自然會有冤大頭去買. 沒人買就跌, 但是在跌到你可以接受的價位前, 早就被買走了, 然後又陷入另外一個輪迴....多想點辦法賺錢吧! 孩子
問題是小弟的朋友 有600-700w現金可是 連新店 安和路新的新大樓(5-10年) 實坪35的都賣800-1200w(往安康路那一邊車行5分鐘可看到滿山的夜總會)----------------------------------------------------但是 台北市 文山區 舊公寓(20年) 實坪35 也是賣800-1200我們的結論是 ""多賺錢..買在台北市算了""不想買在泡沫高點
我發現這裡很多人都很喜歡裝有錢是不是真的有錢我就不知道因為開台寶馬或奔馳之類的台北市多的是這種不算有錢的有錢人現在一堆低薪工作在我們看來真的低到很離譜但這就是社會新鮮人面臨的低薪化環境這是一個民主社會炒樓是建商和投資客的自由但政府有義務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財富分配但我們政府有試著去做嗎?我想答案很清楚...
2008年中華電會從7x---->45.x,除了因為金融海嘯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除權,當年是配了4塊多現金+2塊的股票,如果市價75塊除權下去剩5x實際上應該是5x--->4x,並沒有跌的你講的那麼嚇人,而且放到現在老早就回來了如果放到今年都不賣,報酬率應該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不是你講的虧很大
房價上漲其實沒什麼問題是當房價已經吃掉大多數人的所得的時候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因為越是沒錢的人越會失去生活與投資的自由而且整個社會的消費力量跟內需都會被大大的打折扣如果每個人的所得有一半都在房子上面光是台灣餐飲市場就死光了, 只剩下路邊攤跟夜市購物成本太高實在是個問題....偏偏我們想不住台北縣市都不行 ....... 工作都在這裡啊!!誰不想住宜蘭花蓮好山好水呢?高雄台中也一堆好房子很便宜啊??沒工作機會.... 只好很可憐的擠在台北這明明就是政府該解決的畸形問題, 卻被某些人講得像是自己不努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