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德國讓人民買得起房子!!!!!

1. 年收入 25000 磅的人買不起 20 萬磅的房子的。英國銀行願意貸款的金額通常不會超過年收入的 3.5 倍,以貸款八成五計算,大概只能買 10 萬磅出頭的房子。房屋貸款金額恐怕不到 450 磅。台灣的銀行放款只看擔保品價值,不怎麼考慮以貸款人的年收入是否能負擔,才會那麼多投資客。

解釋:
薪水: 2083/month 未稅
扣掉National Insurance: 176 = 8.4%
扣掉稅: 308 =14.8%
所以要扣掉 8.4% + 14.8 % = 23.2%
所以剩1600鎊

我們夫妻都有工作, 所以貸款沒有問題, 只是利率的高低...
現在最低的頭款是 10%

2. 人頭稅(Coucil tax)每戶每月 200 磅那是很高級的房子才會這麼貴,一般人住的房子根本連一半都不到。台灣的豪宅房屋稅一年有繳到 2000 磅(10 萬新台幣)嗎?恐怕沒有。

倫敦西區泰晤士河邊的23坪兩房公寓 Concil tax: 200鎊/月
倫敦東區8樓的政府房23坪的 Concil tax: 100鎊

所以住在倫敦要交100鎊

3. 1% 的印花稅有很多嗎?台灣的契稅稅率雖然高,但是是用只有市價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公告現值」計算,所以實際上稅率是差不多的。工黨今年提出的新預算要把首購者買 25 萬磅以下房地產免印花稅,但是一百萬磅以上房地產加到 5%。台灣呢?

我們錢少所以比較會斤斤計較, 買房都會叫賣家付這筆錢

4. 20 萬英鎊可以買到倫敦郊區,搭火車或地鐵一小時內進市區的獨棟還有花園的別墅(house)。在台北縣可以用 1000 萬新台幣,買到搭火車或捷運一小時以內進市區,有花園的別墅嗎?

你說的 Watford, 離倫敦就像桃園進台北市, 20萬鎊只能買好區2房的公寓, 但住外圍沒有捷運只能搭火車的地方, 交通很麻煩, 尤其火車加倫敦地鐵月票也要200多鎊吧, 還是很貴

結論:是台北的房子太貴?還是倫敦的房子太便宜?英國的稅率雖然高,但是都是針對高收入者的稅率高,一般人的稅率其實還好。而且英國的基礎建設做得比台灣好多了,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地鐵的普及程度很高,對中低收入者才真的有幫助。不向台灣政府只會賣地喊新市鎮(淡海和三峽),結果捷運也不蓋,當然也不能怪中產階級還是只想買市區的房子(更何況郊區的房子也沒有便宜到哪裡去)。

倫敦的房子貴 壞區10萬, 好區50萬
物價貴等於台灣 x2
東西品質又沒台灣好
吃的貴 (炒青菜要8鎊) 400台幣一盤

問題就是中收入與中高收入者, 過的都很苦, 英國的交通費與油價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貴, 搭公車要50台幣

結論: 英國實收3000鎊薪水, 15萬台幣, 過個很辛苦, 買的起一台車
台灣實收10萬台幣, 過的很舒服

附註: 英國物價說明

英國每月開銷
中央政府: 扣薪水 1/4 當作稅金與社福金
地方政府稅: 各地不同, 我們這邊比較高貴, 每月每戶要200鎊
消費稅: 17.5%與台灣相同是內含, 所以這是隱性被政府拿走的錢.
電費: 25鎊
瓦斯: 35鎊
油錢: 100鎊
汽車保險: 50鎊
路稅: 15鎊
看電視執照: 10鎊
儲藏室: 70鎊 (這裡太小所以大家都會去外面租小房間放東西)
網路加室內電話: 15鎊
有線電視: 20鎊
地鐵與公車票: 每戶算100鎊
所以總共每月不吃不喝, 也要約600鎊

請看連接 :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一集 1-20篇 第20篇: 居英小結
newshunshan wrote:
1. 年收入 250...(恕刪)


所以抱怨自己政府的死小老百姓,是到處都一樣的.

要比不勞而獲,台灣跟西方的資本主義帝國比起來 真算是小巫見大巫.

苦行僧001號 wrote:
你以為開個公司像玩大富翁那麼容易!!!

你這些是從課本上抄來的吧。你到底有沒有實務經驗?

台廠當然有收 LC 的,但是現金好談價,就跟你說利潤已經夠薄,你不給現金多的是其他廠商給現金。生意還要不要做?


現金好談價!

大大你是用現金?通關報稅保險自己搞? 沒有啥離岸價x價的,果然很好談!台灣廠商肯定是對你很滿意,一批貨2%有問題,大大這趟就做了白工,難道還能運回台灣要回現金?

你賣給中國廠商也是收現金?

此外你要屯多少貨,多少資金 ? 台灣這邊給現金,中國那邊要是沒收到現金,這週轉肯定是自己出,商業借貸這3%利潤頂不了幾天就沒了

大大的實力很雄厚,本錢也很粗,此外課本? 哈哈,現金價好談,我一值以為這種類似切貨的手法,只有從中國批整貨櫃的小飾品如義烏等地,然後到台灣切貨賣這種模式,因為當地售價低,批一整貨櫃,切貨賣給台灣的小攤販,起碼1倍獲利跑不掉,可以用高毛利扛庫存商品週轉壓力,沒想到大大找出一條賺錢的門道


從台灣賣回中國,賺低毛利,用現金切貨,這種高風險低報酬高成本的生意,大大也做的有聲有色

我豪不懷疑台灣人賺錢的能力,其實有很多這種人,明明怎樣看就是不會賺錢的生意,台灣人就是有本事在中間挖出毛利

苦行僧001號 wrote:
現在這些廠,尤其是大廠,誰會這麼配合你, payment term 一拉好幾個月,供應商倒是要錢要的跟催命鬼一樣,要開LC,可以,開支票,可以,問題是貴公司下單量不夠大, credit 不夠,所以很抱歉,我們給你的經銷價就是比人家貴上 2%。還有,所有庫存要你中間貿易商背,工廠生產線不等人的,誰能馬上供貨就優先採用,你再慢慢去跟人談個開立LC,呵呵,有本事你去跟採購談看看。看看誰要給你下單!

只要發生一次兌換,你就得多冒一次風險,這是在簡單不過的道理,你沒開過公司,總出國玩過吧。

另外,中國許多廠根本不收美金,人家就是要貨真價實的人民幣,你要付美金也可以,但是匯差的部份你得自己吸收,誰還那麼好心幫你補這部份差額。你要收美金也可以,人家也可以幫你結匯,但是不好意思,大陸對美金是有管制的,不是你想結多少就多少,另外,幫你結匯後,所有的匯差損失、所有的手續費,包括會計上銀行的車錢、午餐錢,不好意思,你也必須幫忙買單。

過去兩岸一直未能實現三通,未能實現自由匯兌,所以許多廠商乾脆在 HK還有你說的一些阿里不搭免稅天堂開設公司,一來避稅二來方便貨物轉運。但無形中也拉高了許多營運成本,在 HK 租一個倉庫要多少錢?貨物拉到HK要多付多少手續費,這些你以為兩邊的廠會幫發佛心幫你吸收。還有,你收了一堆美金港幣,帳面上或許可以打平,但我問你,最後是不是還要換成台幣,不然你付給台灣公司員工美金嗎?你繳給台灣政府的稅、勞健保費,可以用美金繳嗎? OBU 往往只是個 paper company,雖然台灣萬萬稅,但如果在台灣不設公司,麻煩一大堆,可是不巧的是廠家又都在大陸,如果台灣金融建設又差,連人民幣都換不到,那該怎麼辦?除了最後逼人出走外,實在想不到第二條路。

很多事情課本上沒有寫,照本宣科是無法生存的!還有,不懂就虛心一點...



大大你太搞笑了

中國許多廠不收美金?

你不是說你是從台灣用現金下單買貨賣給中國,你賣東西給中國廠商,他們拿你的貨還跟你收貨真價實的人民幣 ?

你是做公德嗎?還是做心酸的?

台灣萬萬稅這是廢話,台灣設立的公司才幾個人?你又不是自己搞工廠生產,做進出口生意的,除非你公司營業額很大,不然幾百萬美金一年的生意,台灣這邊三五個人接聽電話收傳真跑銀行外務也就夠了
這些一年下來20-30萬美金連同辦公室租金水電人事費用也就搞定了


大大做生意做這樣久,該不會連這20-30萬美金換各台幣也很難搞定吧

不過我想大大做生意的方法,給台灣廠商現金買貨,出貨給中國廠商對方還跟你要貨真價實的人民幣,我真的欽佩阿

這種方法無論那個人都想不出來怎樣賺錢

當然你一定會說這不是指你做生意模式,想要辯解,放心我人很好,給你辯解,反正大大有開公司,很偉大的
newshunshan wrote:
erskine wrote:
1. 年收入 25000 磅的人買不起 20 萬磅的房子的。英國銀行願意貸款的金額通常不會超過年收入的 3.5 倍,以貸款八成五計算,大概只能買 10 萬磅出頭的房子。房屋貸款金額恐怕不到 450 磅。台灣的銀行放款只看擔保品價值,不怎麼考慮以貸款人的年收入是否能負擔,才會那麼多投資客。


解釋:
薪水: 2083/month 未稅
扣掉National Insurance: 176 = 8.4%
扣掉稅: 308 =14.8%
所以要扣掉 8.4% + 14.8 % = 23.2%
所以剩1600鎊

我們夫妻都有工作, 所以貸款沒有問題, 只是利率的高低...
現在最低的頭款是 10%


重點不在於薪水可以負擔多少貸款,是年薪如果真的只有 25000 磅,銀行根本就不會貸 18 萬磅給你買 20 萬磅的房子。如果你是夫妻兩個人一起算,就應該把兩個人的合計年薪拿出來比,不是只拿一個人的薪水來比

newshunshan wrote:
erskine wrote:
4. 20 萬英鎊可以買到倫敦郊區,搭火車或地鐵一小時內進市區的獨棟還有花園的別墅(house)。在台北縣可以用 1000 萬新台幣,買到搭火車或捷運一小時以內進市區,有花園的別墅嗎?


你說的 Watford, 離倫敦就像桃園進台北市, 20萬鎊只能買好區2房的公寓, 但住外圍沒有捷運只能搭火車的地方, 交通很麻煩, 尤其火車加倫敦地鐵月票也要200多鎊吧, 還是很貴


現在有多仲介和投資客不是說台北縣郊區和桃園也有便宜的房子?所以大家不應該嫌台北房子貴?問題是這些房子不見得就比倫敦郊區的房子便宜,進台北市區的交通時間比進倫敦市區的交通時間還要久,這就讓人不知道台北的房子是在貴什麼的了。還號稱和國際大都市有比價空間?

火車加倫敦地鐵月票 200 磅,英國的物價大約是台北的 2.5 倍,換算成台幣是每個月 4000 塊,這樣有很多嗎?就算住在淡水,每趟將近一個小時,一天來回也將近一百塊新台幣,一個月不用 2500 塊?搭公車 50 塊新台幣,英國的物價是台北 2.5 倍這樣換算一趟不過 20 塊,有特別貴嗎?
http://phecda.blogspot.com
德國土地面積是36萬平方公里---約10倍於台灣
德國人口數8千200萬------------約3倍於台灣
以上,給大家參考!


德國是把人民居住問題當成社會福利政策, 不僅房價, 連房租都管
台灣是把房地產當成股票市場在管...所以,台灣房地產是商品..
政府根本把房價上漲當成政績之一
說什麼全世界都會區房價都馬很高,看看紐約,倫敦,東京,上海,香港....
還揶揄南部房價這麼多年都沒漲=資產也沒升值
怎麼不想想這麼多年實質薪資有漲嗎?
怎麼不想想人加國民所得是多少?
只會說台灣的油價是最便宜的來騙老百姓,也不看看人家的薪資是多少!
為什麼通信費,網路費用都比人家貴,也不管管
要這個政府做什麼?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