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還要消耗世界上的資源
還得煩惱一些死了不用煩惱的事情
科學科學,我也知道科學是文明的基礎
你怎麼不說人類是科學的基礎
連穩定都當作無法計算謬論
有甚麼資格和人討論科學啊?
如果您真的需要精算
你可以算算您早上起床時間晚個兩三分鐘導致你出門時可以幸運的閃過一台對您疾駛而來的車子
到達早餐店後您點的食物會不會在您的體內產生微妙的變化導致導致某條DNA損傷
而這條損傷的DNA剛好在修復時又失誤了,最後造成了癌症
所以每當你要開始進食的時候都要評估一下哪樣食材是否會造成你未來10年內死亡
另外您走路的速度也會影響到空氣的流動,那是否會對台灣未來的氣候造成影響
所謂的科學是訓練我們用邏輯去思考一件事,而不是用一件事去思考邏輯。
不知道您是否聽過蝴蝶效應,以下節錄製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D%B4%E8%9D%B6%E6%95%88%E5%BA%94
我們人類研究的物件還涉及到其他複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複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勞侖次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複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複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範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性。
社會體系是甚麼?
長輩們希望子女擁有自己的房產,但是買了之後發生了一連串壞的影響,導致買劣於租,這就是難以預測的隨機性。
長輩們希望子女擁有自己的房產,但是買了之後發生了一連串好的影響,導致買優於租,這也是難以預測的隨機性。
因為一個隨機事件的發生產生的影響是難以預測,而買房租屋又牽扯到人與人、人與金錢的關係,官是人與人就是一個無法科學化之的討論。
每兩年搬家在歐美也是滿常見的,請問你裡見到了?根據一篇今年最新的報導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599&art_id=281678
光是美國勞工為了工作而搬家比率都在下降了,又何來常常搬家的說法?
美國至2014年4月的民間勞動率為155,421千人 (BLS發布2014年四月份就業與失業概況)
請問這樣的樣本數有沒有比你問兩三個朋友,或是去隔壁棚看到的還多?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房子、車子、銀子、妻子、孩子
這個分類我不是很認同
車子 房子 = 銀子
怎麼會混再一起講@@?
妻子 孩子要看緣分
妻子我認同
但孩子 有必要嗎?
澳洲 加拿大 2 3千萬人
土地是台灣幾百倍
台灣人太多了 還生 = =
照大大看 , 妻子也可以=銀子
你看看那些小三小四,不也是看銀子份上 ???
有沒有房子可以看成有沒有 "根" ,
沒房子就好像浮萍一樣 , 飄來飄去 ,
等大大租了 10年房之後就可以有感觸了....
租人家房子要看人家臉色(雖然花錢的是老大,不過租屋某些地方卻不是老大)
租屋 ? 除非有錢人租屋 , 不在乎錢 ,
不然一般人租屋都會有"將就用" 的想法 ,
很多東西堪用就繼續用 ,
但有自己的房子 , 就又不一樣想法 , 東西換新的換好的沒問題
因為敢花錢去布置/裝潢/裝備(3c,影音有的沒的)自己的房子
租房子 , 買好沙發幹嘛 ? 買好的彈簧床幹嘛 ? 弄頂級影音幹嘛 ?
等要搬家了 , 這些粗重體積又大的東西怎辦 ? 不是一大煩惱 ?
所以租屋族都不敢花大錢整理租屋處(ps : 有錢人租屋族除外)
這樣生活品質(享受)不是又差人一截了 ?
當然租屋有租屋的好處 , 例如可以隨著上班地點的變化 ,
去就近租屋 , 免受上下班塞車之苦 ,
買房子就不容易說換工作就換房子
租屋也可以比較好挑地方, 喜歡逛夜市的就租到夜市旁邊,天天逛個夠 ,
或是租到百貨公司旁邊 , 天天逛百貨 ,
還是租在火車站邊 , 睡覺還可以數火車....
要不要租屋就看個人財力跟想法了....
ps : 我是財力有問題,買不起房, 不是不想買...目前租屋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