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市場現況) 屋主不降價 買方不追價 最後死在戰場上 就是仲介


紀 wrote:
不要說房地產偉大.....(恕刪)



的確..房地產是龍頭工業
可是如果這個頭如果太大..對國家會有不良的影響
很多經濟學家都有類似的看法..

如果人民都把畢生的積蓄那去付房貸的話
會對其它的產業產生排擠作用...
因為人民就是只能賺那麼多的錢...
房子是不動產..意味著那是死錢...
對國家整體工業一點幫助也沒有
如果房貸佔用你所得超過1/3...
代表你沒有多餘的錢去投資股票、基金
也不能給你們家的小朋友上好的才藝班
也只能去大賣場買廉價食物..而這樣子的生活要二十年才行

房地產很重要...但維持在一定合理的價格更是重要...
何為合理價格..就是三房新屋約5~6年家庭總所得...

5年怎麼算出來的...

銀行代款8成...5年(總屋價)x0.8=4年(向銀行代款數)
每月付款以不超過所得1/3為限....
4x3=12年 再上利息......
12*1.33=16年........
16年的意義是...
如果薪水沒升...
你必須要拿所得的1/3付房貸16年....才能還完所有的房貸...
壓力何其重...
如果加上不小心利率上升..或者是家中有人失業...
房子隨時都有被法拍的風險...


JackYang wrote:


哇勒...這個數...(恕刪)


不要懷疑88%這個數字
這是前一陣子供佈的數字 .....

用goole 88% 自住率....

就會有一堆文章出來了...

台灣長期自住率都在八成以上...


kanchiam wrote:
不要懷疑88%這個數字
這是前一陣子供佈的數字 .....

用goole 88% 自住率....

就會有一堆文章出來了...

台灣長期自住率都在八成以上...


我不是在懷疑這個數字的準確性.... 我是在想 88% 都是自住...那又代表是啥麼意義?!

可以表示 100 個人找房子,有 88 個人是要買來自住的喔... 12 個是投資客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kanchiam wrote:
不要懷疑88%這個數...(恕刪)

應該看看就好了,有的家庭住一間,店面一間,套房N間的多的是。
看這個88%,是用什麼算出來的。
通常都會用自用的名義登記,沒人傻傻去繳一般稅率的增值稅,除非不得已。
提外話,很多投資客的不動產都是登記在別人名字下的.........
紀 wrote:
應該用比較嚴謹的角度來說.房地產萬一不好的話影響的層面比較廣泛
首先 屋主第一個遭殃...因為房屋賣不出去.想要換成現金卻無法如願
其次...可憐的我就遭殃央了...因為房屋不好賣 沒有錢可以賺
代書也遭殃...案件比較少
國庫也遭殃...沒有契稅與土地增值稅繳交等稅金收入
銀行也影響...沒有人要借錢....沒有利息收入
裝潢產業也遭殃....設計師.木工水泥工師父根本沒有工作可以做....倒大霉拉
家具產業也遭殃...少了裝飾新家..沒人買家具阿
電器產業也波及...一般買了房子總會大肆添購一般.如今只能慢慢汰換.....(恕刪)


如果電子業不好, 把電子業放在你的發言的第一行也成立.
電子業不好, 有買房子的屋主第一個遭殃, ...因為房屋賣不出去.想要換成現金卻無法如願
其次...賣房子的和建商就遭殃了...因為房屋不好賣 沒有錢可以賺
代書也遭殃...案件比較少
國庫也遭殃...沒有契稅與土地增值稅繳交等稅金收入
銀行也影響...沒有人要借錢....沒有利息收入
裝潢產業也遭殃....設計師.木工水泥工師父根本沒有工作可以做....倒大霉拉
家具產業也遭殃...少了裝飾新家..沒人買家具阿
電器產業也波及...一般買了房子總會大肆添購一般.如今只能慢慢汰換

別把房地產想像得這麼偉大, 終究房地產業只是內需型產業, 轉來轉去幾乎全在國內, 帶不進來也帶不走. 目前對台灣而言, 電子產業才是創造全民財富的行業, 因為賺的是外匯,
土增稅跟契稅房屋稅地價稅是繳給地方政府稅捐處,
從事生產的營業稅才是上繳國稅局中央,
我這麼說好了一般地方政府的養老年金跟學校營養午餐最大財源全都是來自土增稅跟契稅的繳納,
彰化98年2月免費供應國中小營養午餐也是這樣來的,

以現在台灣的情勢來講可以容許幾家的金融機構倒閉?
而這些金融貸款最大宗也是來自房貸,
這樣影響層面已經夠大了.
更別提到其他的相關行業的連鎖效應倒閉.

說的更明白點,上頭是只管物價上漲不管地價高低只在乎買賣成交件多與少,
因為促進買賣的活絡才會讓更多的產業資金的活絡跟生存性;
台灣地產本來就是火車頭指標,
這早已無庸置疑,
2006年公佈的服務業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新聞、網站))比重高達73%
哪輪到電子業?
網路發言都可將白的染成黑,最近的01真是越來越會唬爛.
無言.......
大包乖乖 wrote:
...(恕刪)
台灣地產本來就是火車頭指標,
這早已無庸置疑,
2006年公佈的服務業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新聞、網站))比重高達73%
哪輪到電子業?
網路發言都可將白的染成黑,最近的01真是越來越會唬爛.
無言.......

說別人唬爛
你有好到哪裡嗎?

房地產是火車頭指標?
我倒覺得是車尾
經濟上升,國民收入增加,才輪的到房價上揚
難道你以為大家收入沒增加,買房的錢哪裡來的?

再者,服務業佔73%?請問這個統計哪裡來?
服務業的範圍,遠比房仲業大上不知道N倍去了
拿這個來隱喻房仲業的重要性
我才想把你那段紅字的發言,貼給你看

hlibe wrote:
說別人唬爛你有好到哪...(恕刪)


媽媽說要常看電視,
服務業範疇本來就大,房仲業也是其中之一,
不懂就請多加善用辜狗大神去翻查網路資訊,(別說我沒敎你,關鍵字''服務業'')
以免浪費網路資源,謝謝合作.
小弟有疑問:
一.91~95年房地產交易量大增.房價穩定攀升~這期間經濟面有特別好嗎? 大夥兒的薪資有增加而口袋滿滿?
二.房地產與電子業可以拿上來比較..那到底誰是撐起台灣經濟的產業
三.大包乖乖兄提的是服務業 VS 電子業 不是房仲業VS電子業! 對吧?
四.地產指標不易辨識或解讀..能否有先進提示
五.全民的財富創造.到底是指外匯 OR 內需國內生產毛額?
六.這兩各產業最夯的時候..有什麼影響..全民何時荷包滿滿?
七.電子業的股票.仲介業者的服務費都扯上黑心..這世界........

大夥兒冷靜點..解讀彼此回應是否能更客觀點兒!才討論的出東西啦!
大包乖乖 wrote:
媽媽說要常看電視,
服務業範疇本來就大,房仲業也是其中之一,...(恕刪)

房地產版面
果然很多帳號都喜歡扭曲別人的發言

回覆一下大包乖乖
你自己說房地產是景氣的火車頭
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出來喊口號就好了?

別人講房仲業比不上電子業對經濟的貢獻
你就搬出個範圍很廣的服務業來幫忙頂著
難怪會拿媽媽說來當開場白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