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2023年房價真的會大跌嗎?

財富是要靠努力+方法去積累的,也不是一蹴可及的,一些酸民只會埋怨,從不認真思考如何突破困境,這類人縱有黃金掉到眼前,都還懶得去檢,怎麼可能累積的了財富。
舉一些我們公司同仁的真實案例,我們公司內的年輕同仁(35歲以下),幾乎所有的同仁都已經有房,或預定在2年內買房,當然他們買的都是我們公司自己蓋的房子。不是我們給他們多大的折扣(5%),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去籌足頭期款,不怕負債是關鍵。
不是在唬爛大家,是100%的真實。
OldWilliam wrote:
財富是要靠努力+方法...(恕刪)


我為什麼要出書和辦講座?
因為今年是我們的「品牌」年。
我們會藉由各種活動,建立及塑造我們的市場領導地位。
賣書一本甚至拿不到200元,辦講座基本上只斟收小額費用,賺不到錢的。

但是品牌可就值錢了,有了品牌,就能獲得客戶的信賴,對我們而言,這是無價之寶,也可以培養出大量的鐵粉,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向各位報告一下,我們(品嘉)佈局的廣和深度,應該是超越所有的同業的。
今年3月起,大家在各種媒體上應該都會逐漸看到和聽到我們公司(品嘉)的名字。
我們是有實力的創新者,請大家拭目以待。
怎麼賺錢是學校沒有教的課程,我就把我的心得來和有緣,也有企圖心的分享。
OldWilliam wrote:
我很可能是非常少數還...(恕刪)


蛋黃區應該是極少數人看跌的

大多數人看跌的
是這兩年群魔亂舞的蛋白區

土地貴
是低利造成建商競標的苦果
在全球大升息的時代
反過來道德綁架政府

實在有違經濟火車頭的美名
OldWilliam wrote:
(恕刪)


其實就是雙方都可以開五倍以上槓桿,
房價就很難跌,
打房很簡單,比照土地只能貸五成,
利息比照美元定存,
這樣應該就可以看到大幅修正了

否則只要購屋維持寬鬆政策,
即時原物料跌,房價應該還是會撐在那邊
原文較長,所以沒有全文刊登,也因此很多人沒有閱讀全文,這𥚃我把主要部分登出來。

首先,看成屋和中古屋。這個市場隨著2021年預售屋受營造成本的影響(每坪上漲7~10萬)而跟漲,在2021年的資金行情下,趁火打劫、跟隨起舞,如今,資金的潮水退了,這一部分的房價當然會打回原形,大幅跌價,毫無懸念。

至於預售屋,我要說跌價很難,為什麼?因為預售屋成本受到土地和興建成本的制約,很難大幅下降。
當前在市場急涷走向觀望的氛圍下,加上「預售屋受到非預售屋成本較低」的制約,縱然成本上漲,卻也不敢完全調高售價來反應,因而建商會希望延後推案,以避風頭,這是簡單的道理,一大堆的所謂的「學者專家」卻說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廢話及推論」。我覺得很好笑。

不過,台灣的社會就是這麼無腦,那些根本沒買過房的學者,和只有一些短淺經驗的所謂「專家」,本來都還只是一些業界的「初階」人員,在台灣竟可以大言不慚、大鳴大放,但也有人相信?
這些沒買過房、沒靠買房賺過錢的卻要教民眾怎麼買房,就像沒創過業教你怎麼創業;沒做過生意的教你怎麼做生意,這時,你該不該聽?
答案應該很清楚吧。
至於一些酸民,有些甚至已經年紀不小了,卻還像長不大的巨嬰,在離買房差距還不大的時候,不思考怎麼樣努力跳一跳,讓自己勾得到房價,卻只是一味的咒駡,結果是愈來愈買不起房,永遠望房興嘆。

買不起大都會的房產原本就是舉世的共通現象,因為供給少而需求大,在稀缺的情況下,大都會的房價不可能便宜,畢竟,最後的價格一定是市場上大家競爭的公平結果,價高者得。

2021年之後,房價上漲主要是因為建築原物料漲價、人工短缺、加上資金泛濫的結果,因此,政府的種種打炒房措施根本不可能讓預售屋的房價下跌太多,更何況,大多數的民眾原本就有買漲不買跌的習性,預售屋的房價跌了還未必能賣得好,結果損失更大,所以,在政府打房之下,撐不住的建商通常會透過在同業中轉售的方式尋求脫困。

所以,要負責任而良心的告訴大家,如果你打算買的是受到成本推升的預售屋,如果建商可靠、營建規格也有提升,那麼這種建案的讓價空間將非常有限;如果你要買的預售案營建規格沒有提升,那麼不如去買那些沒受到成本影響的已完工建案,至於還未完工或開工的建案若大幅降價,這時你反而要注意建案降規(格)減配(備),甚至淪為爛尾樓的可能。
至於成屋、中古屋,當然該降,也一定會降價。
怎麼我看到建商檢討別人?

是不滿政府的政策?

還是不滿版上看空的網友?



灰狼01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2023-02-27 11:31
我是雪莉

跟周大哥87分像

2023-02-27 16:57
Wade Hsieh wrote:
其實就是雙方都可以開..

其實就是雙方都可以開五倍以上槓桿,
房價就很難跌,
打房很簡單,比照土地只能貸五成,
利息比照美元定存,
這樣應該就可以看到大幅修正了

否則只要購屋維持寬鬆政策,
即時原物料跌,房價應該還是會撐在那邊

.(恕刪)


真這樣做

建商又要出來喊救命了

控告政府過度干預房市

台灣的建商就是活在政府的保護傘下

不然
國外物價人工都是台灣的倍數
房價卻比台灣便宜

持有稅也是台灣的十倍
人家還是實坪制

如果
一切比照國外
跟國際接軌

樓主不知道還會不會看好

應該是跟日本一樣
失落三十年吧!
房價的軌跡都是幾年小漲,再一次短暫的急漲、大漲,再迎來一段小跌,如此反覆循環。

媒體為迎合大多數人的喜好,因此傾向於唱衰房產。畢竟,民眾只聽自己愛聽的。

房價太高,買房太危險?
買不起房的人都是看空房市的人,而買不起房的又居於大多數,是社會的主流。

我的建議,如果不想承擔風險,就去買核心區域蛋黃區的房子,但是這樣的房子一定有點貴,你要有足夠的財力去負擔。
OldWilliam wrote:
媒體為迎合大多數人的喜好,因此傾向於唱衰房產。畢竟,民眾只聽自己愛聽的。房價太高,買房太危險?買不起房的人都是看空房市的人,而買不起房的又居於大多數,是社會的主流。


博士邏輯?

不是說台灣自有房屋將近9成,大多數的人買不起?

我有房無貸,看空啦。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