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產專家張金鶚的成家建議

黑羽斷翼 wrote:
那個DIY哥看不到這個回文才對..我被他黑很久了XD
純路過吧..不針對他..
我看過一本書
書中有講到窮人的思維和富人的思想
窮人因為害怕而作選擇
富人因為希望而作選擇


我初出社會時,薪水是現在的 1/5 而已,你沒看錯,就 1/5 而已(反過來說就是我出社會到現在薪水漲成 5 倍);我出社會做了 5 年後,我體會到一件事:老闆不會為員工的財富負責,他只是按約定支付薪水買勞動力而已。我開始學著去研究股市,後來甚至去學著操作期權,同時也積極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當時我曾操作不慎,一天賠掉 4 個月的薪水,非常痛苦,我罰自己禁止交易兩個月,好好深思我該怎麼做,甚至一度在想我要不要放棄此道。(可不要誤會我考績都平平的所以沒加薪,我考績可都是部門名列前矛的)

幾年過去後,我逐漸找到合適自己的模式,畢竟我仍然以工作收入為主,所以我減少過度交易,改成長期投資為主,短線或極短線就是看到機會就順個手做一下,加減賺點零用錢.... 又經過約十年,我的收入早已超過我初出社會的公司主管了,直到他退休,他的年收入再也沒追上我過。我如果一直待原公司,我大概就是拿跟我當年主管一樣的薪水罷了,而且還得看有沒有人要退休才有個位子我可以上去,才有那機會。

DIY 兄有個地方沒說錯,位子就那麼多。所以才應該要去別處找位子,或者找個別的方法,跟什麼位子不位子沒什麼關係的..... 期待制度改善?就講勞退新制好了,年資帶著走(才不會被綁死就業自由),等多少年才等到?等制度?等大老闆長官的恩惠?算了吧,自己多費些心較實在點......
dancingra wrote:
我初出社會時,薪水是現在的 1/5 而已,你沒看錯,就 1/5 而已(反過來說就是我出社會到現在薪水漲成 5 倍);我出社會做了 5 年後,我體會到一件事:老闆不會為員工的財富負責,他只是按約定支付薪水買勞動力而已。我開始學著去研究股市,後來甚至去學著操作期權,同時也積極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當時我曾操作不慎,一天賠掉 4 個月的薪水,非常痛苦,我罰自己禁止交易兩個月,好好深思我該怎麼做,甚至一度在想我要不要放棄此道。(可不要誤會我考績都平平的所以沒加薪,我考績可都是部門名列前矛的)

幾年過去後,我逐漸找到合適自己的模式,畢竟我仍然以工作收入為主,所以我減少過度交易,改成長期投資為主,短線或極短線就是看到機會就順個手做一下,加減賺點零用錢.... 又經過約十年,我的收入早已超過我初出社會的公司主管了,直到他退休,他的年收入再也沒追上我過。我如果一直待原公司,我大概就是拿跟我當年主管一樣的薪水罷了,而且還得看有沒有人要退休才有個位子我可以上去,才有那機會。

DIY 兄有個地方沒說錯,位子就那麼多。所以才應該要去別處找位子,或者找個別的方法,跟什麼位子不位子沒什麼關係的..... 期待制度改善?就講勞退新制好了,年資帶著走(才不會被綁死就業自由),等多少年才等到?等制度?等大老闆長官的恩惠?算了吧,自己多費些心較實在點......


您的經驗中,很多事情,就是要職場上工作 1, 20 年的人,才會了解。

這個社會,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軍公教鐵飯碗,退休了也不一定能拿多少退休金或拿多久月退金。要指望政府或公司幫你規劃,別傻了,洗洗早點睡比較實際。

所以開始出社會,就要學會,從那時的低薪,挪一些錢做理財投資,無非就是想給未來退休後一個保障。

理財投資,不是叫人去炒房炒股,不要幻想以小博大,要量力而為。用長長的幾十年的職業生涯的時間,去累積自己的退休資本。不要貪,有耐心,天下沒有便宜可撿的。

你不會想長期擁有的,就不要投。投的都是,仔細研究過,想長期擁有的,又負擔的起。就投下去,剩下就是耐心等待複利效應,如此而已。

能告訴年輕人,理論就這些,其他就是有空把經歷過的投資,講給年輕人聽。

只做長期投資,才會專心工作上,讓固定薪資成倍提升,然後才能再做更多的投資。

那種只想走短線,以小博大,或是老想著天上掉下來,有便宜可撿的,不是虧的一蹋糊塗,就是錯失好的投資機會。這種人也不可能專心在工作。其實公司中也看過一些這樣的人,這類同事能相處的時間也不長就是了。

投資房子,股票,還是其他的,都是一樣的道理。

從以前一些財經雜誌,就有列說要累積 X 千萬資產,退休後才能有某種程度的生活保障。(X 是多少,每個人不同)

後來有更進一步說法是,那個 X 千萬,自己在住的房,不能算,是要先有一棟不用再繳錢,能自住的房,再加 X 千萬,才行。

大家各自解讀吧。
dancingra wrote:
我初出社會時,薪水是現在的 1/5 而已,你沒看錯,就 1/5 而已(反過來說就是我出社會到現在薪水漲成 5 倍);我出社會做了 5 年後,我體會到一件事:老闆不會為員工的財富負責,他只是按約定支付薪水買勞動力而已。我開始學著去研究股市,後來甚至去學著操作期權,同時也積極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當時我曾操作不慎,一天賠掉 4 個月的薪水,非常痛苦,我罰自己禁止交易兩個月,好好深思我該怎麼做,甚至一度在想我要不要放棄此道。(可不要誤會我考績都平平的所以沒加薪,我考績可都是部門名列前矛的)

幾年過去後,我逐漸找到合適自己的模式,畢竟我仍然以工作收入為主,所以我減少過度交易,改成長期投資為主,短線或極短線就是看到機會就順個手做一下,加減賺點零用錢.... 又經過約十年,我的收入早已超過我初出社會的公司主管了,直到他退休,他的年收入再也沒追上我過。我如果一直待原公司,我大概就是拿跟我當年主管一樣的薪水罷了,而且還得看有沒有人要退休才有個位子我可以上去,才有那機會。

DIY 兄有個地方沒說錯,位子就那麼多。所以才應該要去別處找位子,或者找個別的方法,跟什麼位子不位子沒什麼關係的..... 期待制度改善?就講勞退新制好了,年資帶著走(才不會被綁死就業自由),等多少年才等到?等制度?等大老闆長官的恩惠?算了吧,自己多費些心較實在點......



對..位置就那麼多

在學生時代..每個班的第一名就只有一位..

考上班的第一名後..還是一個整個學校的第一名一樣只有一位

那學生時代的第一名..聯考時要和其他校的第一名去競爭更好的大學

終有一天會畢業出社會..在這社會上需不需要在和其他人的去競爭?

第一名永遠只會有一位

旦第二名就不算成功嗎?

其實他的心態

太把一時的成功當成一世的功績

我打敗了多少人才考上XXX

我打敗了多少人才考上4等公務員

我打敗了多少人才如何如何...

所以我打敗了多少人..為什麼還如何如何..為什麼這社會還沒辦法順他的心意去走

旦...他確永遠輸給自已

我身旁有位同學..考過公家機關之多

一年一換,..不喜歡在考就好

1.清潔隊(太累)

2.台電(太忙.四處跑)

3.自來水(太髒.職務不清楚.他換的理由是感覺工作太累太髒)

4.金門酒廠(他金門人..感覺回金門沒人沒休閒..旦這個工作作了幾年)

5.又回台電(在發電廠中工作到現在)

每次都要考試..每次都要和一堆人搶

對..位置就那麼多

或者說一個蘿蔔一個坑

旦人不是蘿蔔

不要把自己當不會動的菜頭好嗎?

人有腳的

你可以去追求適合你的位置

今天不管你的工作好與不好

人是可以去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的

當然..追求可能會失敗

旦不追求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失敗還是成功?
dancingra

哈哈,他也把我黑了,有意思。[XD]

2022-05-27 23:24
DIY LOVE wrote:
2020年台灣累計結婚對數為12萬1702對...2020年的全國離婚對數是5萬1680對...每年增加7萬對夫妻。
台灣每年房市交易量約30萬棟。還差23萬間房誰在買?

主計處統計,全台約有80萬人年薪達百萬。假設年薪百萬族群年紀在35~65歲,80萬/30年,
每年新增2.6萬人,那也還有每年20萬戶的空缺,誰來填補?還不是那些地主集團在炒作。

最後的話。每年20萬戶的空缺,誰來填補?


別人的話不去好好想想,人家講的不如己意就直接黑了對方,您這胸襟,哥我也是挺佩服的.....

20 萬戶空缺這事很簡單,就是:(1) 請去揭弊,(2) 然後等房子降價到自己買得到。
我才不管你覺得買那 20 萬戶的是什麼人,做到 (1) (2) 兩點後,只要 3.7 萬月薪的公務員買得到,我會誠摯恭喜。若能明天就做就更好,敬賀喬遷新居大喜。

dancingra wrote:
1. 夫妻可以合力買房; 並不是買房就必須是夫妻。
2. 我一直提醒非薪資收入這件事。
3. 任何有房者基本上都是地主, 有房者換房, 有買賣, 你不能說這就是炒作....


現在年輕的上班族勞工朋友活在一個低薪、高物價、高房價的辛苦時代裏,本來就該看懂這個時代的的情勢,而不是傻傻一味守著「舊方法」死做活做。

不管是自我進修換更好工作,或者是學習業外投資,只要不違法、不傷害別人,那都是可行之道。或許公務員限制很多,連買賣股票可能都有很多顧慮,沒關係,可以設法找門路升等為更高級公務員獲得高薪(只要不違法,不傷害別人);或者,不要再當公務員,當個限制較不多的勞工或自由接案工作者,都是以的。當勞工不一定比較好,看看公保與勞保的條件,看看勞工去貸款跟公務員去貸款待遇的不同,以及勞工所服務的公司也有經營不善結束營業的危險,選什麼路,自己心裏要有把尺,並隨時作好發生風險的準備。

今天台股大漲,我剛好結束一些短線期權部位,其中的一口小台指,我賺了 2.1 萬元,約合月入 3.7 萬月薪者的 56% 左右,花了 20 天(行家聽了就知道我這一口的操作做得挺爛,坦白說很丟臉,至於短線現股部位的獲利這兒因為未了結我就不提了),但我本業工作也很忙,不可能時刻盯著盤一直操作調整部位,所以都是加減做一點,風險空間抓足些,然後就低頻率操作,市場情勢差不多就了結,也不求賺滿波段,求個穩就好,如此生活經年去累積多的業外收入.... 我賺到錢了,我違法了嗎?沒有。我傷人取財了嗎?也沒有。

路就在那兒,我去試了,我能走,我就走下去,但我的路不一定什麼人都能走,所以我只能分享經驗,年輕朋友就聽看看。也有有人可以兼差,有些人會去做台主,只要不違法不傷害人,那都是你的取財之道。

我比較建議年輕朋友去做學習指數投資,簡單又好做(如果你不是很懂股市的話);但只有你有這念頭,記得還是要花時間去讀書,一直修正自己的觀念與操作方法,ETF 不難賺,但賺不快,認真做功課自我勵進很重要,做功課不保證賺錢(不然隨便阿貓阿狗去買股都是千萬富翁了),但會讓你心中有個譜。另外,沒搞懂市場前,不要亂碰期權,不懂就去維基百科看「0206選擇權大屠殺事件」的歷史,或者去 google 原油期貨的負價格事件。

我在這兒講這種賺幾萬元的小錢也許笑掉一些大房東們的大牙,但我要說的是年輕朋友們不要喪氣,不要小看這點錢經年累月地累積,我當年還是個小小工程師時,也是這麼一點一點的小錢慢慢累積起來,雖沒有大房東或大投資客的年收入等級,但跟一堆中低階收入者比自信還能講上幾句分享心得的話。

另外,拜託更別懷欵我逃稅(我都說了不違法了,當然包括要繳稅),講到這個我還想罵人咧,喵的,年年繳所得稅跟健保稅就覺得像被搶劫一樣,投資風險我在承擔的,國家伸手就來跟我要錢,真方便.... 罵歸罵,還是要繳.... 我講到稅的意思就是要提醒大家,去看看政府抽了有錢人的稅後為年輕人做了什麼?

~~
每個人都該去找自己上手好用的釣竿,能不能釣到大魚各憑本事。莊家會對釣客們的桶子中抽走一些魚,所以我只說釣竿與怎麼釣魚的事,至於叫我給魚那就別想,我會說「你去找那位莊家」,因為我的魚已經在他手上了。
聽專家的話?
不如聽手握世界權力老大的內心話比較實際...(下圖1)

從2020到現在轉眼間也兩年了
政府從前年底就開始打房擋住漲勢
就是要讓諸位有時間快上車
畢竟火車要開了....

今年開始很明顯已經擋不住了
加上美元回流美國
輸入性通膨很明顯要進來台灣了
大家應該都坐上火車了吧XDDD

(希望這裡沒有人是Stupid Son of a bixxx....)



買一賣三 所以是有四間?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