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12345 wrote:哈 那什麼叫高?(恕刪) ====美國有約1.5%的稅, 不過20年來房屋指數還是漲了2~3倍====漲了兩三倍是吧!美國房價中位數是台幣 8xx萬人家收入是你的三倍!!對比一下台灣就知道實價課稅是有效的
Errrr....大卡司、大製作的多殺多戲碼還沒上演,請多多們屏息以待,空空們瞠目而視,先殺預售後殺中古,若不能拍案叫好,接下來就接演囤房大逃殺!啥!沒關係多課的可以轉嫁,但到時想小賠賣還要排隊那等的到轉嫁!
lycer wrote:就知道實價課稅是有效的 最近有些同事在竹科附近有置產或換屋需求,每天大家都在聊房地產的八卦,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在竹科附近打房措施的確有效,讓投資客提早釋出房子,但等著接手的自住客搶得更兇,所以價格還是繼續漲。之前談房價會說,XXXX萬是三年前的價格,現在會說那是三個月前的價格和現在不一樣了啦。
shawnfan4850 wrote:政府從去年開始一連串(恕刪) 我覺得房價會逐漸下跌吧~ 但主要不是政府的打房未來房價資訊透明,加上人口真的變少再配合政府某些稅賦政策,會讓房價回到合理面吧~短期很多房子都還是高度槓桿操作,買來想賺價差隨著時間拉長,跟人口變少會現出原形的~不過,也沒那麼快啦~ 投資客能撐就撐建商也還在蓋,開價慢慢堆疊偏鄉的房價算低,還是可以炒作啊~(看看桃園,林口,A7賣得超火熱,連央北都可以賣到60萬/坪,哈哈~信義區的40年破爛公寓頂樓一坪也才60萬,松山路那附近,去年底的價錢,同事買的)回到主題,幻想一下不會怎樣,不要去正在被炒作的區域買房子花點力氣去找房,不一定要全新的,等七月新的政策上路再找學校會繼續倒 (現在倒學校,新聞都懶得報了~ 常態啊)商圈會繼續被消滅 (去逛逛一些商圈夜市,蕭條的可怕,當然疫情有影響)周遭會降價的~
bihsh wrote:我覺得房價會逐漸下跌吧~ 但主要不是政府的打房未來房價資訊透明,加上人口真的變少 過去數十年,官員、民代、大地主、建商藉人口增加,幾乎收割了全部的人口紅利。但現在自然而生的人口紅利,已逐漸消失了,所以上數這群人,會敦促立法,繼續維持人口紅利的環境:1.用國家預算,奬勵生育,補貼育兒。2.開放外籍人士入籍及置產。但是,效果自然是有限,因老年人口逐步邁向往生階段,年年增加。從現在的每年十七萬多,年年遞增至三十萬。鼓勵生育,效果有限,過度開放外國人人籍,又會新增另一種國安問題。
lycer wrote:台積電做的是實業有助社會的經濟成長和提升國家的競爭力炒房是利用高額貸款和低稅率這些政策漏洞的買賣行為完全無助經濟成長 人家說的可是股票呢!剛好就認識一個朋友的女婿,在台積電不到百元時,用自己公司貸了3000萬出來,全買了,年利率約在3左右,股價到600時問他應該要出場了,他覺得自己在低成本買的,利息對他而言可由股息支出,所以不在乎,偶爾心情好就賣個一張當生活費,生活如此,也是靠台積電的努力啊,而且他自己一毛錢都沒出到喔!要是我,我會還了三千萬,剩下一億多就全脫手好好過生活了。您覺得買台積電的都是自己的錢?一樣會有投資客在里面沖來沖去的,這些交易對他們來說成本只有證交稅、利息及補充保費,變現又快,比炒房更好炒,還不用繳五年內交易利得。房子買賣無助經濟成長,那麼這些基層勞工如何獲取基礎建設的果實?房地產也是經濟的一部分,買貴或買便宜是自己對風險控管的判斷,這沒有絕對,全在於自己對生活、工作、學區、家庭如何衡量利弊得失。當然希望大家都能買到心中的房子,但是,抱怨房價、抱怨收入、抱怨…,這些無法讓自己過得更好,多看看房子,您就會得到比別人更敏銳的觀察力,慢慢的就會和另一半有共識,知道家庭未來的居住空間到底是要如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