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是問題養才是重點政府對校園霸凌事件毫無方法對食安也無視現在連萊豬也棄守只會推拖拉教育部推國教署國教署推教育部還搞一個校園霸凌專線打去問有沒有做校安通報一問三不知明明電腦按一按就可以看到的東西說要去函問當地教育局說什麼地方自治怎麼衛生部強推萊豬縣市政府不同意地方自治就不算數了政府說話沒人敢信誰會生
少子化 wrote:因為你不是他們的父母,他們會與你聊,並且誠實告知,但在他們父母前面就不會說我好幾個客戶都問我為何他們的小孩不交女友,不想結婚嗎?叫他們自己回去問又不肯,有些人土氣重的人跟他們解說也沒用,我爸就是這樣,還好我出生的早,房價所得比低,又是做生意,否則年輕生意不順的時候,再苦也不會去跟我爸說 什麼你出生年代就 "房價所得比低",你感覺低,那是因為你祖上的關係。我老爹那一族群,真叫 "房價所得比高",他都買不起房,只能租屋,連家中電器都分期付款買。不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卯起來生。只不過小時候一大家子常要搬家。有人命好,出生就有祖上庇蔭,現在只會說風涼話,世上最不公平的事莫過於此。告訴你,如何打房價。若當年自你祖上的時代,不管是日本政府,還是國民政府,只要是擁有房地產的地主,一旦過世,其所累積的房地產,扣除家屬自身居住與生產所需之外,其他一律由政府接收與經營,變為公有資產,不得傳給子孫。也就是其子孫必須自食其力,不得坐享其成。這樣房地產自然會大幅降低。
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一大群人的負擔其實是原生家庭有些人好運 可以靠爸靠媽但是有些人 就不那麼好運了以七年級來說 父母大約是四年級~五年級生那個時代其實落差也很大 好一點的進入公家機關基本上退休後也可以自給自足 房子也可能早就有了那要是比較偏鄉 環境比較差的四五年級生 受教程度低有些只有小學國中程度 大多都是做工 薪水大幅受限但是那個年代沒有錢就結婚的也是大有人在 畢竟物價低就算打零工也是可以維持生計 當然養小孩也不是問題於是小孩就在清寒的環境中長大 其實也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就在小孩長大後 也就是我們七年級生現在長輩扶養我們時 已經一個頭兩個大 只想著要如何溫飽會有多好的教育環境 栽培?才藝班? 補習班? NONONO 不可能的積蓄? 家產? NONONO 沒有留債給你就不錯了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只是高房價 還有長輩的生活假設我26歲月薪賺五萬 (不高但是也高於台灣月薪平均)每個月給父母一萬 房租一萬 自己生活費一萬 如果有保險算五千好了扣一扣剩下一萬五 一年存18萬如果房子700萬 大約要存38年那算頭期款就好 三成約230萬 約要12年 等於存到頭期款大概都快40歲了就像樓上有人說 誰希望自己女兒嫁給沒房的無殼蝸牛那有多少人會遇到願意跟另一半一起打拼的女生而且買到房子後可能還要跟老公的原生家庭同住 這對現在的女生來說已經是扣分選項了吧所以....生育率...Ummmm你可能會說這樣的例子是少數 對 是少數但是不知道為啥 我身邊周遭很多類似這樣的朋友 有的甚至更糟不過我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我們也想賺更多 我們也想組成家庭 也想貢獻生育率啊~要是我們的生活可以正常一點 結婚前住家裡 孝親費減少 但是不跟父母拿錢 又會如何呢22歲進入職場 月薪算三萬 到26歲還完學貸26歲一樣月薪五萬 孝親5000 生活費10000 保險5000 每個月可以存3萬 一年可以存36萬三十出頭大約就可以買房了 而且跟女友出門的花費也不會那麼緊自己買的房子可以跟老婆住 享受兩人世界 經濟允許也可以增產報國以上的情境在我周遭也不少 我只能對自己說 睏矇睏 麥眠夢
erichuang801 wrote:今天下午跟四個20~30歲的年輕人聊,都在台北市工作,一個已婚,但只敢生一個;其餘三個都說,既使結婚,也不敢生。 你搞錯什麼了你問20-30歲的年輕人要不要結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