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taipei wrote:以台北市、(舊)桃園...(恕刪) 台北市往外車程 40 分鐘,就到桃園了 ....如果還在新北市內,不是山區海邊,要找透天或平房不太可能,但免爬樓梯的電梯大樓還是有的。不過價格就是高了點 ...
jeel54321 wrote:高雄根本沒有大眾交通,還得上街買水喝。你覺的方便,是因為你騎車毫無問題,老人就不一樣了! 一台逆滲透可以解決的問題 你上街買做啥?交通看要小黃還是捷運公車 自己選我80幾歲的外婆都自己坐捷運去逛街 看牙醫 榮總回診也是搭公車去的別說你還不如她
uuhp222 wrote:大家覺得台灣哪個地區最適合退休者居住?我想挑買水果便宜、下大雨不會淹水、地震不會房垮的地方。請大家推薦。 大部份的退休者需要醫療資源(台大醫院)水果便宜(農產品產地)下大雨不會淹水(有下水道、滯洪池)地震不會房垮(921後的房子依照更嚴的法規蓋)這是我當初換房時設定的幾個條件雲林虎尾高鐵特區
MICHAELCUB81 wrote:不了解你要表達什...(恕刪) 台南就騎機車最方便,台南的大眾運輸很不方便,很多地方公車1小時才1班。說要建輕軌、捷運到現在也沒動靜,很怕以後騎不動機車哪兒也去不了。
BIGHANCE wrote:我80幾歲的外婆都自己坐捷運去逛街 看牙醫 榮總回診也是搭公車去的別說你還不如她...(恕刪) 我確實有不如 80 歲阿婆的地方,你根本不懂真正有病痛的人,會遭遇什麼困難 ....
在討論這個議題的時候,大家很直覺的就會想哪一個特定的城市或鄉鎮符合心目中理想的退休者居住環境。其實應該拋棄既有的成見,先思考:哪一個城市或鄉鎮的「銀髮族多元照顧產業」最完善?請認真思考「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概念,如果能夠妥善運用在地資源照顧高齡者,使其在熟悉的環境,例如住家、社區中自然老化,受到完整的照顧,減少機構照護所帶來的壓力,這樣不是很好嗎?(引述資料:駱紳主編,創齡,立緒出版,第139頁)。很多人的想法幾乎都是想要找一個完美的地區,彷彿在那個地區,什麼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那我可以清楚告訴你,世界上真的沒有這個地方。老年人離開自己熟悉的區域,離開自己的生活環境,例如住進機構式的養老院,是比較難以適應的。進入老年期以後,身體功能的退化,會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我們能夠控制的部分是住家裡的部分,無障礙的空間設計非常重要。但社區環境卻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這部分需要政府的努力。我們要監督地方政府,越是重視老年人政策、居住環境、醫療資源與照護人力的政府,我們應該越支持。這部分不是只有發放老人年金而已,必須親自在社區裡面尋找資源,確認政府有沒有做事。當我們有自理能力的時候,社區醫療環境是否健全,你居住的區域有無大眾運輸工具可以抵達醫療院所?都是應該考量的事情。在遠離塵囂與生活便利這兩件事情上,你必須權衡輕重,可以試著拿一個計分表,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點寫下來,這在選擇老年住宅上非常有幫助。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是否能夠買到居家照護器材,人行道的鋪設有無無障礙設施,在在顯示社區是否重視老年人的安全,也是選擇的指標。這些問題總有一天你要面對,現在大家都生的比較少,將來我們要面臨超高齡社會,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