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ans wrote:只會說加水不加水,你要不要先說你叫坍度多少
看到這邊,真是心有戚...(恕刪)
魔拓車 wrote:
3500磅的料,沒加...(恕刪)
樓主沒發包給營造廠?
如果有發包給營造廠,那造廠就要負責,這樣會簡單些。
如果要找混凝土廠負責,會有很多爭議點
1.混凝土廠只會很明確的對廠內到幫浦車這段負責,因為幫浦車後的澆置行為,例如加水、搗實不實、鋼筋保護層不足甚至貼模這些因素等等,都不關混凝土廠事。
2.對於強度,拆模時間、現場有無確實養護(前七天有確實保溼對強度影響很大),也會影響28天後的鑽心強度,這也是混凝土廠可以跟樓主爭議的一個點。澆置前取樣的28天圓柱試體抗壓試驗,相對是比較沒爭議的。
3.一般驗收時的鑽心不合格,要負責的是營造廠,因為混凝土廠出的料、工班施工、後續養護都是營造廠負全責。所以樓主單找混凝土廠釐清責任是比較難的。
期待樓主的好消息
黑羽斷翼 wrote:
抹上水泥批土油漆收工...(恕刪)
版大您好,
我是預拌業的業主,本身也是118營建碩士,目前正在將人工智慧導入工作流程中,個人專業性不會太差,蜂窩裂紋我看多了!給你一些建議如下:
先檢視一下兩個部位:「電箱處」牆面及「樓梯牆」,是否在這兩處也有產生嚴重的保護層不足穿透或蜂窩?
如果上述兩者都完整,也沒有什麼穿透或露出水電管,那對於結構安全你幾乎可以放心了!
因為這兩處的管線或鋼筋較複雜,一向是透天或獨棟建築的棘手處,容易因為混凝土漿體不足、工作性太差,造成嚴重的蜂窩或牆面穿透露出鋼筋管線!
因此這兩處的成果可以代表該日的混凝土料的現場品相及漿體是否充足。若這兩處完整,則代表其他處的填充完整程度也不會太差,對於結構可以更加放心!
你的照片有牆面是完整且拆模木紋是有印出的,代表該批混凝土有一定及格量的漿體。
照片上的蜂窩,可能是當時漿體不夠充足、坍流度不足、搗實不足、鋼筋貼模等多因素造成的。
如果以上解釋你能接受,再來就是蜂窩處的處理則是一個觀念,「鋼筋是骨、混凝土是肌肉」,混凝土是保護層避免水氣空氣進入鋼筋氧化,蜂窩處補上水泥砂漿、防水加強一些,則不用太擔心結構安全。
最後,鑽心的結果一定是會達到出貨強度規格以上,你找第三方外部實驗室來鑽,結果也會一樣!
因為現代水泥細度提升、卜作嵐材料、水泥分散劑的普及,混凝土強度已經是最最基本的條件,有時還要在配比設計中權衡以降低強度...
混凝土賣強度的,不是賣清水模,因此在國家標準CNS規則在法律上就已經責任劃清,責任只到洩料口(代表如果有疑義應該現場就該退料),後續澆置泵送搗實行為是其他廠商的事情,走法律途徑對你不會有優勢。
以上經驗供你參考,但是別人說再多,這是你的家,找出讓自己安心的方式最重要。加油!

neilchentw wrote:
版大您好,我是預拌業...(恕刪)
感謝專業的回覆
不過我覺得有些疑問
用骨頭比喻鋼筋,肌肉比喻混凝土是蠻直覺的
但我覺得這個比較適用在SC結構
在RC結構就我的理解支撐重量的角色應該多數在混凝土
鋼筋的角色在抗拉抗剪力,圍住中心混疑土不要爆開為主
所以在檢驗鋼筋品質時都是去拉看多少拉力時會斷開
和混凝土是用壓的剛好相反,混凝土沒有人去拉來檢驗
因為混凝土就是抗拉力這點弱,但抗壓強
所以現在很多會強調混疑土有幾磅,尤其低樓層需承重的
鋼筋混凝土就是結合這兩者的特點互相補足
至於混疑土鑽心去壓一定會過這點我也有點疑問
如果裡面也像表面一樣幾乎只有石材
只有少數沙漿固定住
那鑽出來的不用壓,拿東西稍微敲應該就都碎光了
我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個很關心居住安全的人
尤其台灣一陣子沒大地震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