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問灌漿後混擬土牆面為何出現這樣?

hbmans wrote:
看到這邊,真是心有戚...(恕刪)
只會說加水不加水,你要不要先說你叫坍度多少
魔拓車 wrote:
3500磅的料,沒加...(恕刪)

樓主沒發包給營造廠?
如果有發包給營造廠,那造廠就要負責,這樣會簡單些。
如果要找混凝土廠負責,會有很多爭議點
1.混凝土廠只會很明確的對廠內到幫浦車這段負責,因為幫浦車後的澆置行為,例如加水、搗實不實、鋼筋保護層不足甚至貼模這些因素等等,都不關混凝土廠事。
2.對於強度,拆模時間、現場有無確實養護(前七天有確實保溼對強度影響很大),也會影響28天後的鑽心強度,這也是混凝土廠可以跟樓主爭議的一個點。澆置前取樣的28天圓柱試體抗壓試驗,相對是比較沒爭議的。
3.一般驗收時的鑽心不合格,要負責的是營造廠,因為混凝土廠出的料、工班施工、後續養護都是營造廠負全責。所以樓主單找混凝土廠釐清責任是比較難的。

期待樓主的好消息
樓主其實也可以換個想法不要過於悲觀......

事實上是這樣的,我人生第一次購屋(透天預售屋)狀況比你的慘烈太多(應該比你這慘三倍以上,不過當時沒有拍照),一樓是這樣的,然後跟建商反映後變成加很多水.....颱風天灌漿等等........絕對沒有唬你

到現在12年了,結構還好沒感覺有問題,也沒有漏水(除了剛交屋時有幾個窗框漏水,不過這肯定跟結構無關,很快處理好了至今都沒問題。

你的房子我認為結構應該還好(以自身經驗看啦不專業),會不會漏水我是建議一定要做好全戶防水(目前新建的房子好像都這樣做了),確實監工就不會有問題。

這樣說希望可以安慰到你。
坍度叫到21了。現場做品管也確實是坍度21的料...
但現場灌漿師父還是嫌太硬,一直想要加水.................

javvkimo wrote:
只會說加水不加水,你...(恕刪)
都隨便說一說,那就是粒料分離,感覺鋼筋太靠近模板,保護層不足,擔心就去鑽心取樣28天抗壓強度,ok的話,泥作補一補,擔心滲漏水的話,用樹脂沙漿補,什麼提告,什麼無收縮,都是亂講,測試抗壓強度如果不足,再找混凝土廠討論吧
水泥配比 石頭真的太多了
震動棒 電都電不動 沒有師父會看到一堆石頭出管頭
還不去震動的 又不是自找麻煩 = =
未從事過灌漿的各位 講的都好專業
如果有加水 絕對不可能整面牆都蜂巢成這樣

不要都把這現象推給灌漿的~
黑羽斷翼 wrote:
抹上水泥批土油漆收工...(恕刪)


版大您好,
我是預拌業的業主,本身也是118營建碩士,目前正在將人工智慧導入工作流程中,個人專業性不會太差,蜂窩裂紋我看多了!給你一些建議如下:

先檢視一下兩個部位:「電箱處」牆面及「樓梯牆」,是否在這兩處也有產生嚴重的保護層不足穿透或蜂窩?
如果上述兩者都完整,也沒有什麼穿透或露出水電管,那對於結構安全你幾乎可以放心了!

因為這兩處的管線或鋼筋較複雜,一向是透天或獨棟建築的棘手處,容易因為混凝土漿體不足、工作性太差,造成嚴重的蜂窩或牆面穿透露出鋼筋管線!

因此這兩處的成果可以代表該日的混凝土料的現場品相及漿體是否充足。若這兩處完整,則代表其他處的填充完整程度也不會太差,對於結構可以更加放心!

你的照片有牆面是完整且拆模木紋是有印出的,代表該批混凝土有一定及格量的漿體。
照片上的蜂窩,可能是當時漿體不夠充足、坍流度不足、搗實不足、鋼筋貼模等多因素造成的。

如果以上解釋你能接受,再來就是蜂窩處的處理則是一個觀念,「鋼筋是骨、混凝土是肌肉」,混凝土是保護層避免水氣空氣進入鋼筋氧化,蜂窩處補上水泥砂漿、防水加強一些,則不用太擔心結構安全。

最後,鑽心的結果一定是會達到出貨強度規格以上,你找第三方外部實驗室來鑽,結果也會一樣!

因為現代水泥細度提升、卜作嵐材料、水泥分散劑的普及,混凝土強度已經是最最基本的條件,有時還要在配比設計中權衡以降低強度...

混凝土賣強度的,不是賣清水模,因此在國家標準CNS規則在法律上就已經責任劃清,責任只到洩料口(代表如果有疑義應該現場就該退料),後續澆置泵送搗實行為是其他廠商的事情,走法律途徑對你不會有優勢。

以上經驗供你參考,但是別人說再多,這是你的家,找出讓自己安心的方式最重要。加油!
下料方法錯誤 為主要因素 再來坍度可以在放大 不然建議使用scc自充填混凝土可以改善很大 但重點還是管尾下料問題 看照片的情況一定是用鐵管或軟管未放置板面直接下料直接 衝擊到牆壁鋼筋產生跳石現象 正確下料方式應讓軟管至少2-3米長放置板面 下料在樑離柱三分之一跨距處因為這地方鋼筋量會少一點 較好下料 讓料經有樑流到柱再留到牆 這樣就不會像照片產生這麼多蜂窩 還有下料時有開口部份的底部 儘量一次澆置過底部多個30公分 還有開關箱的位置也要加強震動 避免產生v型穿孔 其實很多不是照理論施工就能避免 經驗也是很重要 至於蜂窩如何修補 照正規方法可能要花一筆金額 因為材料也有規定要用結構補修材 可以自行上網找資料
neilchentw wrote:
版大您好,我是預拌業...(恕刪)


感謝專業的回覆
不過我覺得有些疑問
用骨頭比喻鋼筋,肌肉比喻混凝土是蠻直覺的
但我覺得這個比較適用在SC結構
在RC結構就我的理解支撐重量的角色應該多數在混凝土
鋼筋的角色在抗拉抗剪力,圍住中心混疑土不要爆開為主
所以在檢驗鋼筋品質時都是去拉看多少拉力時會斷開
和混凝土是用壓的剛好相反,混凝土沒有人去拉來檢驗
因為混凝土就是抗拉力這點弱,但抗壓強
所以現在很多會強調混疑土有幾磅,尤其低樓層需承重的
鋼筋混凝土就是結合這兩者的特點互相補足
至於混疑土鑽心去壓一定會過這點我也有點疑問
如果裡面也像表面一樣幾乎只有石材
只有少數沙漿固定住
那鑽出來的不用壓,拿東西稍微敲應該就都碎光了
我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個很關心居住安全的人
尤其台灣一陣子沒大地震了...
顯然沒有搗實

沒用震動棒

跟料廠完全無關

這個狀態

在我手上一定是敲掉重做的

怎麼補也補不到設計強度了

我想你要嘛換營造廠

要嘛找專業監造

多花一點點錢

我們專業人員的價值就在這細節啊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