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年改衝擊】拋屋潮成真房仲爆:軍公教不看房還要賣

我弟媳雙親是公務員
在新竹市區有兩棟房子
她是獨生女
家父說,娶到她可以少奮鬥20年
要吵又要說謊,實在是很不聰明
大家都有老一輩親友是軍公教的
大家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的,例子說不完.....

jthuang wrote:
要看跟誰比囉,跟蔣...(恕刪)


剛好看到對窮的定義,給大家參考一下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702002482-260405




引述自中時電子報

原文:


軍公教年改7月1日上路,曾任軍職的前主播何啟聖在臉
書PO文感概,昨天是軍公教所謂「年金改革」實施的第
一天,他與幾位友人去球場,一路不塞車,接著去
知名的排隊餐廳以及夜市,也是看到過去排隊或人潮擁
擠的景象都不見了,連停車位都好找了,這讓他直呼,
年金改革的第一天,我享受了一個「空蕩的」星期假
日。
何啟聖從軍出身,又當過10年的職業軍人,據《聯合
報》報導,他認為軍公教的退休金是政府和軍公教人員
的合約,「政府怎能在軍公教人員已經履約後卻片面毀
約?」如果換成用勞基法來看待這情況,就像是老闆不
發薪水,政府要依法對雇主開罰一樣。
何啟聖再利用保險的角度舉例軍公教改革,如果保險公
司倒了,今天卻僅以基金可能破產為由,拒不付錢,被
放到商業機制來看,就是一種「賴帳」的作法。
何啟聖慶幸自己提早做生涯規劃走得快,選擇一次退
休,沒有終身俸被「苛扣」的問題。但是何啟聖表示,
自己充份瞭解軍人一生奉獻給國家,心裡所倚靠的就是
退休後還有退休金,但現在連那一份倚靠也都沒了的心
情。
軍公教實施的第一天之後,何啟聖卻在臉書感嘆享受了
一個「空蕩的」星期假日,親友與網友們也紛紛留言
「怎一個凄慘了得」、「政府藉口說國家財政破產,又
不想支付!」、「就知道~千萬別相信政府會照顧!在
職時,多用心謀退路」,何啟聖也回覆道:「都不知道
要怎麼教孩子『公義』這兩個字了!」、「相信可怕的
還在後頭!」






joperci wrote:
最好是當初沒有人要...(恕刪)



我剛好看到這篇,給大家參考一下!
希望大家火氣不要那麼大,這是全世界共有的問題,幹嘛這樣!

引自鳴仁堂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949/247782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台灣年金制度的「歷史共業」是這麼形成的?這個「歷史共業」又真的是台灣獨有的問題嗎...
台灣年金制度的「歷史共業」是這麼形成的?這個「歷史共業」又真的是台灣獨有的問題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年金改革草案第一次送進立法院,遭到由退休軍公教組成的反年金改革大隊包圍,造成立法院內外多處衝突與混亂。在場外強勢杯葛下,民進黨最後決定讓步,同意在年金改革進入逐條審查前,再召開兩場公聽會,匯聚更多共識。

自從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年金改革議題在社會上爭論已近一年,再多兩場公聽會是否會促成共識,值得存疑。不過毫無疑義的爭點是,以退休後福利而論,軍公教老年福利比起廣大的私部門勞工的確好上許多,長久以來也的確形成「職業間」不正義。以所得替代率而言,公教人員的替代率目前高達75%–95%,但一般勞工卻連達到75%的替代率都有困難。所以政務委員林萬億才說公私部門間退休福利的落差是「歷史共業」,也是這次年金改革的要點之一。(參考:我國年金制度狀況彙整)

本文暫不討論共識該如何達成、以及年金改革應該進行的方向,想回頭談談這個「歷史共業」的政治成因,也就是這個「歷史共業」哪來的?為什麼在台灣當軍公教除了有穩定的工作保障外,福利還那麼好?又,這個「歷史共業」真的是台灣獨有的問題嗎?

如果給一個簡單的答案,那就是這個歷史共業並非偶然也並非台灣獨有,而是與一個國家早期威權政體的特性息息相關。更精確地說,國民黨在冷戰結構底下作為一個威權政黨所具有的偏右保守特性,造成台灣年金制度長期職業別間保障不平等的情況。

在冷戰的結構下,亞洲各國早期的威權政府皆具有相同特性,以至於這種職業別間保障的不平等現象,也可以在其他亞洲國家發現,例如韓國、泰國、印尼、菲律賓。以縮小「職業別」福利差距為目標的改革也不僅僅是在台灣發生,其他各國也都有相應的發展趨勢。

本篇文章分成三個面向,一步一步建構這個「歷史共業」的政治由來,同時簡述與其他亞洲國家相似的保守威權性格,以及相同的退休福利「職業別」差距。

台灣年金制度的問題,追根究柢源於早年國民黨在冷戰結構底下,作為一個威權政黨所具有...
台灣年金制度的問題,追根究柢源於早年國民黨在冷戰結構底下,作為一個威權政黨所具有的偏右保守特性所造成。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福利政策的功用與威權統治者的小圈圈

首先要釐清的第一點是福利政策在威權政體底下的功能。現有的研究發現,在威權體制底下社會政策的改革與發展,都可以找到政治性的原因。每當發生一些危及政權生存(Regime Survival)的危機,政府為了安撫人心,透過福利政策來化解社會壓力。

學者Joseph Wong稱這種邏輯叫做「危機與選擇性補償」(Crisis and Selective Compensation),也就是政府會以社會政策去補償造成社會動盪的團體,來達成社會安定(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政策還蠻像封口費的)。舉例而言,泰國在1960年到1970年間北部、東北部與南部農村因為生計問題動盪不安,政府啟動濟貧方案來回應,企圖降低鄉村地區叛亂的程度。

福利政策也會被用來獎勵支持者和穩固威權統治的工具。威權體制與民主體制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公平、公正與公開的選舉。在威權體制底下,統治者沒有選票壓力,最需要在意的,大概就是自己所掌握的統治機器與核心支持者能夠永久效忠自己,不要叛變(簡單來說就是擺平自己的下屬和同事)。因此,像是軍公教人員、在國營企業上班的員工…等,這些支持這個威權政權生存下去的核心群體,就會是統治者想要攏絡的對象。此時,豐厚的社會福利就成為一個好用的工具,讓統治者用來摸頭的工具。
在台灣,軍公教長期是國民黨的核心支持者,而國民黨也以豐厚的社會福利來回報這些支持者,穩定自己的統治基礎。透過社會政策來穩定統治基礎的目標顯示在眾多面向:例如,1950年代雖然軍公教保險與勞保同時立法,但政府卻只選擇擴張和發展軍公教福利。這時期,勞工保險條例雖然立了,但卻很嚴格的限制只適用於20人以上的企業組織,在當時百分之90的勞動人口都還從事農業活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幾乎只有國營企業,雖名為「勞工」保險,但一般勞工根本無法享用到這項福利。一直要等到1984年政治結構已經開始鬆動,勞動基準法成立,要求雇主提撥退休金,才有多一點的勞工受惠(然而,由於台灣主要企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真正受惠的勞工仍舊不是多數)。

另外一個為人詬病(也是這次爭議核心)的軍公教福利是18趴的優惠存款,翻開歷史紀錄,會發現18趴優惠存款的源頭僅是多項行政命令,在1960年到1970年代時陸續頒布,提供更多福利給軍公教人員。又例如,1971年時政府通過另一項規定,讓國民黨黨職年資等於公職年資,若公務員曾在國民黨任黨職,退休時工作年資可以合併計算。這種公庫通黨庫、公職與黨職不分福利大放送的情況,顯示出當時統治者以社會政策來鞏固核心支持者的政治目的。

在威權統治時期,軍公教長期是國民黨的核心支持者,國民黨以豐厚的社會福利來回報這些...
在威權統治時期,軍公教長期是國民黨的核心支持者,國民黨以豐厚的社會福利來回報這些支持者,穩定自己的統治基礎,相對的,勞工福利政策則發展較晚。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冷戰結構下威權政府的保守性格

公私部門間退休保障的巨大差異,其實有兩個面向,一是公部門享有過多過豐厚的福利,二是私部門的福利寥寥無幾甚至趨近於零。兩方面一加一減,才造就軍公教與一般勞工間的福利差距。在討論過政府有誘因去回饋和鞏固自己的政治支持者後,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分析這個歷史共業,為何廣大的私部門勞工的福利那麼少?

這就牽涉到在冷戰體制下亞洲威權政黨所具有的保守性格了。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一分成二——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這個冷戰結構的分界反映在很多國家內,包含台灣。受美國政府支持的國民黨政府具有右派保守性格的特性。從二二八開始到日後的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致力於「反共」,社會各界菁英遇害,其中不乏很多具有左傾思想的菁英。

這使得在冷戰的結構下,台灣內部具有階級意識、左派思想的一代菁英幾乎被全數消滅,更遑論組織政治實力。加上國民黨透過工會法「廠場工會」的限制(一個工廠只能有一個工會,造成工會零碎化),工人們很難跨廠組成工會,形成政治壓力。在此情況下,儘管私部門的福利受限,也沒有具階級意識的左派政黨出現。

就這點而言,拉丁美洲與亞洲國家呈現極大差異。雖然拉丁美洲在發展社會政策之時很多國家也非民主國家,但由於在此地區有很強烈的左派傳統,因此勞工團體和左派仍會壓迫政府,迫使政府提供更多福利給私部門,雖然很多福利僅延伸包含都市的菁英階級(因為工會的團體機處僅限於都市菁英),但與亞洲國家相比已經好上許多。

在亞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能觀察到組織力幾乎為零的偏左派力量,以致於在社會政策的發展上,無法有相對應的政治壓力與影響力來讓勞工受惠,直接加劇公私部門間福利的差異。

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偏左派力量都為零,以致於在社會政策的發展上,無法有相對應的政治壓...
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偏左派力量都為零,以致於在社會政策的發展上,無法有相對應的政治壓力與影響力來讓勞工受惠,直接加劇公私部門間福利的差異。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保守威權政黨下的發展型國家模式

保守體制的威權政體造成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在台灣重教育而輕社會福利的特性,也就是說國民黨還是有花錢在某些社會政策上面,但主要以經濟發展為先,社會政策除非有助於經濟發展,或是有其他政治目的(如上述鞏固特定群體的政治支持),否則幾乎是不發展的。

雖然很早就有勞基法、勞保,但法徒具形式不具效力,很少被落實也無人糾正,政府只將非常少的錢挹注在年金與醫療福利這些項目上。不過,同時間政府但卻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注入教育政策裡,國家先後完成六年國民教育政策,後來延長至九年(國中),最後是十二年國教的政策。現在每個在台灣出生的孩子,按照規定都必須完成高中同等學歷。

為何國民黨獨善教育政策?這背後的政治邏輯無非是因教育作為社會政策的一環,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的提升有助於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相反地,像老人年金/救濟或是醫療福利這一類的政策,發展後照顧的是「沒有能力在勞動市場付出的人=老弱殘病」,對於二戰後以發展主義奉為圭臬的台灣統治者來說,根本不合算!(統治者os:要我多花錢照顧你然後你還無法回報我,哪可能!)

這個現象不僅在台灣發生,早期被媲美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新加坡、香港,都呈現一樣的模式。在這個邏輯下,台灣與其他亞洲四小龍都被學者歸類為是「發展型福利國家」(Productivist Welfare States)。

為何國民黨獨善教育政策?這背後的政治邏輯無非是因教育作為社會政策的一環,其目的是...
為何國民黨獨善教育政策?這背後的政治邏輯無非是因教育作為社會政策的一環,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的提升有助於國家整體經濟發展。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代結論:橫跨亞洲的通例

在社會政策的發展軌跡上,台灣並非亞洲特例,相反地,在二戰以後,幾乎所有東北亞與東南亞國家都採取了相同的發展模式。在社會政策的發展上,選擇重視教育政策、培養人力資本;而在老人退休福利的制度設計上採行雙軌制——公部門一套、私部門一套,然後公部門的福利大勝私部門。

舉例印尼為例,在印尼當公務員也是爽缺。在蘇哈托強人政權領導之下(1969–1997,也是一個威權政體),印尼公務員在1977年就開始享有完整的醫療與老人年金福利,而私部門的年金政策一直到了1992年才開始發展,但也是和台灣一樣的狀況,徒有法律而無實質發展,應該納保的人數有七千萬人,但實際納保人數不到兩千萬。

而在泰國,直到1996年進行年金改革以前,泰國公務員每個月甚至不需要提撥任何薪資,退休後所有的福利則直接由當年度的政府預算支出,這樣的情況直到1996年改革後,新進的公務人員才被要求需要提播部分薪資。

近年來,除了台灣以外,各個亞洲國家也紛紛針對公部門的年金進行改革。和台灣相似,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沉重的財政負荷,由於軍公教的年金直接由國庫支出,隨著軍公教退休人數增加,對財政造成的負擔和政策制定之時已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經濟已高度發展的OECD國家,政府平均支付5%的財政收入在軍公教的退休福利上;在其他非OECD國家,平均則要支付7%,有些國家甚至高達10%以上。除此之外,民主化也是改革的成因之一,畢竟當每個人都可投下一票,當領導者權力來源(甚至是統治正當性)必須來自於全體國民時,領導者是否可以持續待在領導者這個位置上取決於全民的決定,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政府獨厚特定的職/行業,當然會被譴責與撻伐。

在民主的時代裡,選民就會用選票展現他們的不滿,因此亞洲各國或多或少皆開始試圖縮短公私部門間退休福利的差異。當然,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更永續發展的年金制度,以及設計出能夠保障更多人老年生活的退休制度,還有待政策制定者和民間團體的更多討論與互動才行。畢竟這是攸關所有人的大事啊!

奇怪
台灣的軍公教退休待遇在世界各國來比的話到底算怎樣
非常好?
好?
普通?
爛?
非常爛?

最好的在之前希臘破產倒閉時候有看人說過希臘最好
其次是哪個國家?有人知道嗎?

這政府雖然幹了很多讓人倒彈的事情
不過就年金改革稍微可以拍手
只是改革尚可加強力道~只要退休待遇在世界算中等就行了
國家長治久安本應當什麼都要細水長流
什麼都要搞得跟房地產一樣殺雞取卵結果死的都是後面來的人
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以前有18%,現在廢掉也是正常啦。
世上的事情是永遠都在變,麥怨嘆。

roward wrote:
奇怪台灣的軍公教退...(恕刪)


我不禁想到以前學生時看著那些辛勤準備國家考試的人,

不禁想想還真有毅力,每天可以讀那麼多高深的書,似乎在追求世界上獨有的知識。

後來長大一點,發現公務員讀的書真的特別,全世界都沒有人會。

如果政府對他們不好,太平洋又沒加蓋,無論退休與否,這麼特別的能力,公務員其實可以外流到外國工作啊!

例如,希臘應該很歡迎的!
roward wrote:
【沃草】台灣NO.1...(恕刪)


這樣比較基準好像有點問題,說不定別的國家公務員跟台灣勞工一樣有卡上限!

只算%數會失真

可能要了解一下,是否有卡上限,以我所知,台灣應該是沒卡上限,如有錯誤,請指正!

瀟灑人間一劍仙 wrote:
因為是台灣人所以沒...(恕刪)


哪有多遙遠的事情
就20~30年前而已啦
靠關係就可以進公家機關的年代你不知道?
不是你太年輕~就是一樣是老屁股....

老郭錢是賺來的,
連戰就是公務員裡最屌的~~靠薪水可以上百億的資產~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