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人口少子化,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大家隨意猜想(依自身行業)

台灣出生率算是全球數一數二,台灣明年即將面臨零人口時代,會說哪個城市人口增加,應該是其他縣市移居過去而已(城市行銷搶人大作戰),人口數應該沒有改變,現在單身多,薪資少又不婚,又重視個人休閒開銷,當然也知道買不起房子(30年不吃不喝誰願意買房子),久了也不會想買,所以將來套房出租會越來越多人,少子化的意思是不婚又不生,已婚也不想生,過二人世界,(對他們來說生了算奢侈),所以也沒有什麼小家市場(台灣離婚率也高),人因老化往生,房子就空下來,人口越來越少房子就越來越多,可能會是有房無價的市場。

未來我猜應該是大套房比較有賣相(因為有家的感覺),畢竟現有的套房市場都屬於鳥籠式小套房租金又昂貴,有的老又舊(包括房子的外觀),租屋地點週邊老舊環境環境複雜,若是一棟5-600戶進出房客更是複雜,有的家裡多出來的房間也改成分租套房或是雅房,將來應該是新的大套房取代那些老舊套房的年代,因為台灣人口變少了房子會是供過於求。
雖說少子化,未來人口下滑
但生產力會更往大都會集中
新北、桃園、台中等城市,經常性居住人口會更增加。

但台灣因為民主化過了頭
公辦都更非常不易,除非危樓,不然一戶不賣就通通不準動。
而要放寬容積獎勵,又有圖利建商之嫌,所以要降低公設比非常困難。
加上繼承等因素,以後老屋空屋會非常多
它們可能價值連城,也可能一文不值
但它們就是會僵在那,以致於30年內適合居住的房子價格會居高不下

至於兩岸關係如何,那絕對是影響房價最關鍵的因素
但這沒一個人看的準,包含蔡英文總統
如果要等兩岸情事底定再決定進不進場,你這輩子不會有房。

民進黨本任期內
我認為房地產緩跌難有什麼起色
手上沒固定客源的房仲會一堆餓死
口袋淺的投資客會在蛋白地區廝殺破產

不過以版上空手者發文這麼猛烈
這麼強烈的希望房價跌,相對的就是多麼希望買房
華人愛買房的血液無法豪小
所以中期房價底部還是有撐的~

至於5折1折買到房的
哈哈
階級流動越來越慢舉世皆然
沒那麼容易輪轉的啦,除非戰爭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雖說少子化,未來人口...華人愛買房的血液無法豪小所以中期房價底部還是有撐的~(恕刪)

中期有撐是多久?三個月?半年?

yingdan wrote:
中期有撐是多久?三...(恕刪)


如果真的那麼短,你會不會很開心呀

20~30年後,台灣人口少很多,老一輩過去了,台灣人口分布回到年輕化社會;
基於通行貨幣不會減少的假設,每個人可支配的貨幣大增,物價再度快速飆漲,那時我可能也掛了~


3.獨棟透天/建地才有保值性:因爲獨棟透天方便打掉重建
-->非常有可能
4.20-30年後,面寬小(4.5米)的連棟透天/公寓大降價:因為很難改建,且會大量釋出
-->不會,自辦都更,是大樓才會折價,因為土地容積率已無法增加

5.30年後新屋選擇少,變的很貴:如不引進外國工程人員,或自動化建造(如有我應該不敢買)建房子的工人將變的很少,工錢變很貴,施工期變長,從而提高建造成本
-->新大樓M型化,組屋建造成本便宜,客製化豪宅賣很貴

6.蔬果變的比現在貴2成:無法半自動化及引進進口蔬菜,在栽種人口變少的情況下,會變成農夫定價,而不是像現在隨市場而價格起伏
-->進口,通路大於技術,所以還是盤商操價,農夫無法定價



9.30年後台北市房價變超便宜(不含店面):台北市以公寓為主,但都更困難的情況下,30年以上老屋將超多
-->不會,各都市的年輕人湧入,房價跟地點有關,跟屋齡無關,市中心的全倒房不能住人一樣被投資客現金收走

11.台灣大多數火車站周邊,晚上8點後,宛如空城,人變得很少,且會變成老人聚落
-->只有三線以下城鎮會

isaactzeng01 wrote:
20~30年後,台...(恕刪)

老年人口居多的社會可能會變成通縮喔實際案例可以參考日本,一般來說老人的消費慾望一定比年輕人要低很多,雖然老人普遍經濟能力比年輕人更好
國發會去年的研究:受到我國婦女生育率長期下降之影響,依據最新人口高、中、低推估結果,我國人口零成長時點預估於110至114年間發生,最高峰人口數將介於2,366至2,381萬人,相較105年2,355萬人增加12至26萬人。至150年總人口數將降為1,707至1,949萬人,約為105年之72.5%~82.8%。
---------------------------------------------------------------------------------------------
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看到破兩千萬,少子化之下台大招生還是會額滿,苦是苦後段的私校.有錢人還是有錢,窮的繼續窮下去,房地產強的續強,有錢人的選擇就是那些地區的豪宅,而偏遠地方一坪5萬以下沒人買.前瞻軌道鐵定失敗,賠到慘不忍睹
20年前大學生領三萬,現在也是三萬,20年後還是三萬,只是購買力下降....台灣,這井裡的水越來越少了
herblee wrote:
荷蘭並非地廣人稀,...(恕刪)

你的資料非常詳盡 也很充分介紹
先幫你按
但各地風俗民情不同 跟實際通車速度也不同

只是看看高雄輕軌的影片 你覺得時速有多少?? 你會算上等車時間 搭乘它通勤趕上班?
高雄輕軌首跨越愛河 正式通車駛入駁二

住在高雄的朋友 說他上班通勤
騎車要15分
捷運要25~30分(算上等車時間) 約兩倍時間
輕軌要50分以上(加上等車要一小時以上) 約4倍時間
(來回多花的時間都可以報加班了)

所以他都騎車通勤 這是實用性的問題
不僅最省時間 而且還最省錢(若都收費的話)

下大雨的話頂多考慮捷運 通勤絕不考慮輕軌
(除非放假沒事 觀光使用搭個1~2趟體驗 但遇到人太多 太塞的話也不考慮)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