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全世界有哪一國是用實際屋內坪數去計算每一坪的售價的呢?

slance0068 wrote:
實坪制好處就是你看的到你的錢花在哪,不會灌在看不見的地方!


難道現在的制度就看不到嗎?

你去買房,不管是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
主建物多少、附屬建物多少、公設多少全都寫得清清楚楚。

實坪制之後,
就只會告訴你主建物多少、附屬建物多少,其他的都可以不告訴你,
這樣有比較好?

如果你喜歡實坪制,那你去買房子的時候,就拿支簽字筆,自己把公設劃掉,當沒看到,
那就是實坪制了啊...

84036980 wrote:
用實坪計價也是要賣...(恕刪)


主張 「實坪計價」並不代表「買家不要公設」或者「不准蓋公設」啊!(阿前面一些人不就告訴你「虛坪價」=「實坪價」嗎,總價一樣啊)
實坪反映真正能用的面積而已,若你願意用較高單價買,或許因為它「附加公設」更好,就這樣而已。
別再說「沒公設怎麼住人,你要憑空跳進屋子嗎」這種語言,難道日本人美國人都是跳進他家的嗎

justjohn wrote:
但是試問, 全世界有哪一個國家的房地產資料是用實際可居住坪數
去標示每一坪的售價??? 不知道有大大可以解答嗎? ^^ 感恩!!!


事實上,台灣以前蓋的國宅都是

例如 我買的國宅有分 24坪型 26坪型 30坪型(將軍屋)

管理費也是用 每坪價格 *24 *26 及 *30 來算
JINDERLANDOFFICE wrote:
問題不在於"實坪"還是"虛坪"
在於你搞清楚沒?
我國登記制度很明確的把"主建物""附屬建物""共有部份""車位""都告訴你了.
你還陷入"實坪""虛坪"的泥沼,那是你笨.
如果登記制度把"附屬建物""共有部份""車位"都拿掉會比較好??

的確 "問題不在於"實坪"還是"虛坪"
在於你搞清楚沒?"

阿要搞清楚某一件事情,
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金錢呢?

所以問題不在於反對那些主建物外事項的登記,
而是在於提供資訊約定俗成的作法及便利性!

登記制度現在很明確的使用平方公尺為單位, 在提供資訊時, 增加主建物每平方公尺的單價資訊如何?

到時會有人主張: 民間習慣使用坪為單位, 所以希望以主建物每坪的單價來提供資訊就好.
(開玩笑, 主建物每平方公尺的單價, 與世界接軌, 不用等到買家來看, 自己都會被嚇一跳!)

bb- wrote:
公設坪數也許不是完...(恕刪)


用實坪計價如何灌水,願聞其詳。
實坪計價,公設就不用錢嗎??,況且建築法規中,公設也是必要存在的,只是多與少而已。

你要接近實評的價格,其實就選擇公設少或沒公設的建案就好了。





Archifragment wrote:
推實坪制才有辦法真實...(恕刪)

推實坪制 公設規定是一定要蓋的 只能多不能少 (好公設可吸引買氣)
以前連陽台樓梯間都不算實坪的


反對實坪制的 都怕價錢一調高不好賣 甚至會跌價 (如果實坪制 虛坪制價錢一樣 幹麻反對實坪制)

而且實坪制也可規定揭露公設大小 (買的人不用擔心不知有哪些公設? 不然去學外國實坪制如何買賣 )
怪建商錢先怪政府制訂的標準,或怪官商勾結。
光一個預售屋雨遮不計價就很奇怪,預售的時候雨遮不計價,等到屋主轉手時就沒這個限制。
所以你去買預售時,建商就會跟你說我們雨遮不計價,但以後交屋後雨遮還是記在權狀裡。
以後你賣房子的時候就是75坪x單價。
我們只跟你議總價,至於每坪單價只是參考用,你說雨遮坪數要扣掉算,那我就用總價除扣掉雨遮的坪數給你。
這樣好像單價很高,那沒關係我用含雨遮在除一次給你看。
嗯~好像變便宜了。
不管怎樣算,價錢就是在那裡。
當然你覺得實坪好也沒關係,我就用總價除實坪再算一次給你看,什麼一坪100萬。
錢掏出來,我買了100萬/坪的豪宅了,真是佩服自己。
最後我是覺得怎麼算都可以,政府制定規則就好。
但是也不一定實坪就是好了,一個公設比40%跟一個公設比20%的社區,自然實坪單價就會有差異。
到時候建商還不是講的天花亂墜來撐高單價。
至於實坪計價,建商就不會多做雨遮、公設來賺錢了??
想太多了,買一塊地、設計、建造三年五年,當然能賺盡量賺。
每個建商都這樣想,誰會拿貴貴的地去推公寓建案賣給底端的人?
當然要蓋的美、蓋的舒適賣給頂端的人。
金店面不賣LV難道賣藍白拖。
ap12 wrote:
我倒不這樣想,因為我...(恕刪)

unknowrtw wrote:
實坪計價,公設就不...(恕刪)


假設公設30%

30坪的住戶

跟100坪的住戶

用一樣的公設

住100坪卻比人家多付公設錢

這時候虛坪跟實坪的計價

應該就有差別了吧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