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板城 wrote:
本人7年級 前段班! 現在打算入手第二間房~
我不是房仲!
+1
現在都過不好了 還在擔心2~30年的事!
不知道 棺材是裝死人 不是裝老人嗎?
是喔~你口袋夠深阿,不用房貸所以不用考慮20~30年後的事
一般正常人都會考慮的
真不知道入手第二間房子是投資呢?還是留給小孩
希望你小孩長大不會嫌你這房子好舊
外面房子又便宜又新又在市區
我買是自住啦,所以跌不跌還好,又不賣
現在坐等套套崩潰就可入手拉~~
其理論基礎是:
因為生育率太低,OO年後房子太多買的人卻很少,房價必定下修。
文中有幾個問題大家一起討論:
1.民國108年,房子又新又便宜
2016年,沒量,建商開價不敢降,只能用業配文引導買方出75折或者是6折。
2017年,沒量,建商可能大膽開低價,一舉激發出買氣。
2018年,沒量,市場被建商的開低價攪亂,投資客只能含淚含血殺出。
2019年,沒量,資金壓力沈重,最後只能靠法院來處理了。(法拍量創新高,就是買房的時候)
這論點有問題,
2016、2017沒什麼問題,
2018被建商開低價打亂,建設公司、代銷公司,在開案前都會做很完整的規劃。
坦白說,我不認為他們會做這麼蠢的事。
理由:
投資客不只會含淚含血殺出,還會追殺建設公司。
這時候誰敢買新推案?
說不定2017的推案都還沒完銷

2.樓主以"繼承論"來佐證房子太多、變成負債,
問題是我沒房子可以繼承啊,還是要買

變成負債...這倒不至於,我就不信3房2廳4000元、整棟透天7000會沒人要租,
當然,少數屋主、套房還是會受到影響,但畢竟是少數。
3.我舅舅移民到日本,算是半個日本人,
他說日本人不喜歡買中古屋,而且新屋的貸款成數比中古屋高很多。
或許是空屋率高的原因?
4.未來,買方是『買不到,殺價買』,出1000萬,不賣,那下一次就換出900萬,
這是笑話嗎?當然不是!民國86年~民國92年就是這樣子......
這論點有問題,因為這段時間剛好發生經濟衰退、台海危機、首次總統直選(民國85年~88年)921地震(民國88年)
拿來跟現在比較,這...說不通吧?!
5.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房子沒人要買"
如果開放中國投資台灣,那台灣會不會變成香港,不跌反漲?
6.現在的成交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屋主想賣行情價,買方想買地板價"
在屋主不缺錢的情況下,變成雙方僵持。
7.交易量萎縮,第一個倒楣的就是政府,因為稅相關稅收銳減,
連帶影響跟不動產有關的行業。政府國債年年攀升,說實在的,
除了刺激不動產交易外,我想不到有哪些方式可以立刻有效增加稅收。
8.如果你只是普通的自住型屋主,將來要賣房子的時候,
你會賣時價登陸上的價格,還是隨便賣一個價格?如果賣不到,你會怎麼做?
9.除非有很大的資金缺口,否則房價要大幅度下修,很難,因為沒幾個人缺錢。
缺錢就會削價競爭,這是台灣人的特色。
10.我認同開版大說的"買房子若是要自住,那其實什麼時候買都沒差"
只要財務狀況OK就可以了。
11.投資本來就是要做功課,多聽多看多討論,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投資路線。各種投資都有風險、問題,
別說投資,人從出生到死後都有風險(下地獄),如果擔心下地獄就不想出生,豈不本末倒置?
關鍵是你希望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想清楚,做就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