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在30年前在工地包水泥工時,常常做完後業主沒錢給,就用蓋好的新房子抵工錢,而且家裡不買股票跟基金,只會用現金買房,從不跟銀行貸款,回想當時,家裡總是省吃儉用,但我爸買的第一部車是速利1.2,當時在民國70年時算是很風光,但是之後也換了多部車~~~老一輩的買房想法只是為了老了可以當包租公,不用靠小孩過活,現在兩老也從不跟小孩拿錢,實現了年輕時的想法,管他房價漲多少,安安穩穩的月入好幾萬~~~
現在年輕人不懂啦...1975年那時後陽春麵一碗賣3或5元而以,現在2015年至少賣35元了,整整漲七倍起,何不賣麵呢.ps想想以前經濟大好,就算是洗廁所,努力點存錢,一樣也能買間小套房住,大家都知道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後都會通貨澎漲(但薪水也是要跟上水準),房子因人工,成本,建材是會漲,是合情合理的,但要是被炒作大家認可才會漲成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