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是火車頭工業? 看看以下論點吧...
學者成立了「房市改革行動聯盟」,甚至提出「房地產早就不是火車頭工業」的論點:
一、蓋房子要用的水泥、鋼筋、瓷磚、砂石等建材屬於高耗能及污染的產業,不少建材都改以進口為主,所以早就不是國內的主要製造業,對整體經濟貢獻度不大。
二、學者們引用行政院主計處的數據顯示,從過去10年來到現在,建商、房仲、代銷業等房地產服務業對GDP(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貢獻度越來越低,貢獻度最高的那一年是2006年,但是所占GDP的比例也只有1.5%。
三、民國79年時,股市及房市都發生了一場大崩盤行情,但是當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卻仍然有6.87%的亮麗成績;民國87年到92年期間,台灣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第一次政黨輪替、SARS疫情等重大事件,重創房地產市場及價格,但是這段期間只有一年的經濟成長率是負的,其餘年度都是5%左右,可見房市和經濟成長的連動性沒有想像中大。
四、現在的房價這麼高,民眾一半的薪水都必須拿去繳房貸,民生消費的金額也隨之減少,所以現在的房地產業已經變成拖垮經濟成長的產業,怎麼會是帶動經濟的火車頭工業
..
為遏制外資來台炒房,外籍人士出售在台不動產,改以累進稅率取代目前單一20%的輕稅。
九合一選舉之後,據瞭解,府院仍傾向持續推動房地合一課稅制,個人及企業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初步架構亦已成形,今(8)日將由財政部長張盛和向立法院財委會提出「房地一稅制之規劃情形」報告。
依據擬議方案,個人出售不動產,將比照其他所得採取累進稅率,利得在52萬元以內者,按5%稅率課徵;利得逾1,000萬元者,課以45%的房產利得稅。房產利得與薪資、股利等其他所得「雙軌分別計稅」,不必合併課徵,但必須在同一張申報書中報稅。
獎勵措施部分,自用住宅擁有「一屋免稅」待遇,但須符合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只有一戶房產、且做自用住宅使用的基本條件,出售價格在一定金額以下者,售屋利得可以全數免徵。據指出,「一屋免稅」的售價門檻可能訂在2,000萬元至3,000萬元間。
由於名下有二棟以上房產者,全國估計約達200萬人,未來將無法適用「一屋免稅」條款。財政部因此規劃以長期減徵與重購退稅優惠,消除房產利得按實價課稅的衝擊。原則上,持有房產年限超過二年,即符合減稅資格,持有愈久減徵比率愈高,目前擬訂最高可減稅七到八成。
看來是還滿可接受的丫!!!影響較大的 還真是那些投資客與建商財團等~~
還滿支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