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金門孩子的買房實例

大大 請問20年前 50-100萬的房子 是指哪裡的房??


worldmanone wrote:
20年前~
大學生畢...(恕刪)



金門的好厲害喔~
爽了嗎?
洗洗睡吧
豪哥讚喔...小弟也在去年在高雄買了1間大樓
權利34..實際室內27.三房兩廳三陽台..我34歲買的..買房後整整一年..身上皮包只剩不到500元..但今年的現在..我又開始找透天的..只能說自住無差.買房總比不知所謂的買名牌包.衣服配件好..個人淺見
蒸蒸日上 wrote:甚麼都想反駁 辯贏了又如何

你真的有用


我今年邁向第三輪了,

8年存200萬, 對我是蠻難的啦畢竟什麼都要錢,我是屬於薪水不錯, 但沒什麼存款的人, 年輕時又亂投資賠錢, 不過我2008年就買房了。

因為在台南, 2008年時房價不高, 算一算就算全貸, 一個月房貸薪資比不過 1:5。 那時就衝了

也因為這樣, 不用向人租房子, 開始累積資金, 現在是想換透天
沒有年輕人隨時更新最新最貴的3c產品,台灣大大小小上中下游的
電子產業會存在嗎?住在台灣,我們或直接或間接都受益於那些被
創造出來的假需求。

小弟不怎麼買3c產品,有,也只是最基本堪用的。其他日常生活花
費也算儉約。但要指責年輕人如何如何時,小弟心情矛盾,說不出
口。
sabarose wrote:
...恕刪
您會覺得年收那麼高住老公寓很矯情
應該是沒有看過這種超大的公寓

給你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那位說年收高住老公寓就是矯強,個人強烈不贊同
而且,個人認為和超大公寓沒關係,誰規定收入高一定要住豪宅呢?

每次看到有人提到多少身家,就要豪宅豪車
就會讓我想到已故的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
以其身家3300億新台幣(新聞媒體粗估)
就算不完全中,但也差不遠了
這樣的身家,座車開了20年沒換,請問,這叫矯情嗎?

陳樹菊女士,捐了1000萬,卻還在菜市場辛苦工作,
照上述邏輯,應該把1000萬拿來買房買車買iphone,不然叫矯情?

你可以不認同他人的價值觀,但不應該去質疑他人的價值觀
就像,有人認為要買房,其他生活省吃簡用
也有人認為,不要買房,要用iphone,要旅遊,要吃大餐
當然,若能力夠,又買房,又享受
相對的,能力不足,買不起房,又享受不起,那租房,省吃簡用吧
每個人都依自己的能力,做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對於上述的選擇,個人都認為應予以尊重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當你選了享受,沒錢買房
卻反過來仇視,或是怪東怪西,認為你買不起房是全世界的錯
這樣的狀況,實在不可取

現在的房價,比起過去來說,相對較高
但相對的,現在人的機會,比起過去,也相對來得多
肯拼肯衝,網路創業例子,在過去是很難發生的
我的父執輩,國小要背稻草,從土城走到萬華,只為了賺取幾元新台幣
要批發枝仔冰,賺取幾毛新台幣當成生活費
沒電話,沒網路,沒手機,沒冷氣(那個年代這些本來就都沒有),沒電視,沒風扇
這樣的生活,沒聽他們怪東怪西
當然,他們碰到了所謂的台灣經濟急速成長的黃金十年
但全台灣那麼多人,都在那十年成功了嗎?
不見得吧,機會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而且,他們那時,要賺第一桶金,比起現在,辛苦多了

這幾年網路上創業,短時間內致富的情況,比早年多了許多
生在什麼年代,是沒得選的,每個年代,都有人成功,也都有人失敗
只看到前人的成功,認為他人的機會都比較多
若抱持這樣的想法,那真的永遠都只能抱怨了

囧rz~ wrote:
如果工作8年, 都在...(恕刪)



我感覺不難啊,我工作的第一年就存了35萬,不過我是在工地做監工,很苦的,風吹日曬雨淋的,一個月只有休4天,後面是每年越存越多
現在的房價、薪水,對年輕人來說,買房的確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不過我相當同意樓主對他父親的看法,他們那個年代,真的是只能往前,
即使有再多的困難,也只能迎向前去!
這股毅力與精神,真的是令人感動!

我祖父年輕時好賭,幾乎把幾甲地的家產輸光;
靠著我祖母把最後的四分多地過戶到她名下、而就靠著這四分多地來養九個孩子(其中一個姑妹被送養),還不時要還我祖父的賭債。
我大伯、二伯父國小畢業後,就沒能再升學。
常聽我大伯父談起,他16歲到農場做工,領大人薪。
就這麼、他也靠種田養活我堂哥、姐三人,其中還有一位堂哥到美國拿了博士。

我自己的父親,排行老三,算是命運較好,直接念到高中畢業,
當然了,小時候也常聽我祖母講,每當要註冊時,就要抓幾雙雞讓我父親拿到市場賣,才有錢註冊。
我父親高中畢業、退伍後到國小代課,再繼續讀師專、轉正式,到65歲才退休。
他們四兄弟,都幾乎沒有靠家產(事實上家裡就剩那四分多的地、重劃後,真的大概就四分左右)。
但沒有聽過他們四兄弟抱怨日子不好過、所得太低…..
再怎麼苦,他們只能選擇面對;因為沒有退路。

小時候,心裡會很怨我父親,因為同學們都能買玩具、有腳踏車;
但我父親,是極省的人,家裡到我國小快畢業才裝電話,面紙要我們拆成兩張、分兩次來用。
甚至直到我高二,都還是租房,而沒有自己的房子。
在我印象中,小時候、完全沒有到餐廳用餐的記憶。
但也因為這麼節省,我父親買了許多的土地(當然了,有賠、有賺)。
如今我除了自己的工作收入外,還能有多一點的業外收入,
真的要感謝我父親當年的節檢度日。

也許今天的環境不一樣了,但一天到晚抱怨,也很難改變什麼。
倒不如換個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也許會開啟另一片天地。
PC Liao
shadowjon wrote:
給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恕刪)


我父母年輕的時候, 也都算是很窮的。 我父親小時候, 還去給有錢人當長工。

我母親小時候, 都要走很遠的路, 去河川地種地瓜來賣。

也沒聽他們怪東怪西的, 現在也自已蓋了二棟房子, 沒錯我老家的房子是請人家畫圖, 然後我老爸, 老媽自已蓋的。

在我國小的時候, 舊家拆掉, 那一年我們全家都住在, 舊家後面的豬舍。 就豬欄裡墊木板, 周圍也用木板圍起來。 就這樣住了一年

連馬桶都沒有, 我們小孩, 大便就在在報紙上, 然後再包起來丟掉

在我國小的時候, 老師聽說我住豬舍, 還來豬舍的家中做家庭訪問。

就算是以前, 生活也沒有比現在好過, 以前的人還是可以想辦法算上提升

比起來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愛怪東怪西, 相買房, 又不願意攜牲享樂

現在房價是很貴沒錯, 但為什麼不選擇往其它地方發展, 我同學留在台南的, 幾乎全部都買房了。

就算是買便宜的房子, 也是個開始, 跳出每個月付租金的迴圈。

很多人, 都想說我把錢存下來, 以後等便宜了再買。

問題就是, 真的存的下來嗎? 每個月都要付租金, 不是一個小的開銷

而且, 錢存下來是不會咬人, 但會養, 會想要花

worldmanone wrote:
20年前~
大學生畢...(恕刪)



這個我知道,我哥哥就是83年退伍,考進了銀行,起薪是28000

當年的房價沒有這麼低,我家在北投區,對北投的行情比較了解,當時北投一坪大約17萬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