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個譁眾取寵的捷徑
實際上的幫助根本不大
真要改善勞動環境
不如現在已有的法律認真去執行吧
1. 取諦濫用責任制
很多工作根本不該責任制
現在連產線也用責任制是殺小
2. 嚴格對於逃避勞健保 勞退提撥的公司
進行開罰
以公司規模論罰款
罰一次公司就倒閉
甚至對負責人採取拘役
3. 嚴格對於不給/少給加班費的公司
進行開罰
超過法訂工時就該給予加班費
現在很多公司是下班時間到打下班卡
然後繼續工作
政府還不是睜隻眼閉隻眼
4. 對派遣進行管制
明明是常態性的工作
還用派遣
根本逃避了企業該有的基本責任
5. 管制外勞
很多工作根本不是沒人做
是薪水低
給足夠的薪水自然有人做
管制外勞
自然能拉高薪資
不少法訂的東西
早擺在那邊了
每次選舉就喊一喊立新法
立完法又不敢執行
有屁用~
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能力的人自己會去爭取高薪資
認為雇主惡意低薪壓榨員工 那麼就不要去上班
老闆沒員工 要自己下來幹嗎
找不到人自然就提高薪資了
自己厚臉皮愛去幹低薪工作 然後又到處挨 這哪招
愛吃又愛唸
有經濟壓力就衡量一下自己能力到哪
沒那個屁股就沒資格領那個錢
台灣高薪工作一大堆
挑坐辦公室、有冷氣、福利好、不用加班、不用輪班 18-22K 剛好而已
外面建案一大堆 那些土木水電工薪資有多少 自己去打聽一下
或許學徒也是22K上下 但撐過兩三年考了證照 有了經驗自己當師傅 薪水都直逼五萬以上
這些工作沒人幹啊
挑水肥的一車出去回來至少一兩萬 一天出個六車 電話還是接不完
愛錢的怎不去幹?
結論??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白吃還是餓死吧
貓老闆
vistac wrote:
真要改善勞動環境
不如現在已有的法律認真去執行吧
1. 取諦濫用責任制
很多工作根本不該責任制
現在連產線也用責任制是殺小
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責任制的來源是近年員工不再對自己責任負責而延伸出來的對策
如果員工都能自主,都能對自己高標準去執行,那老闆還管那麼多幹嘛?
以生產線為例 有人一天可以組100台機器 平均生產線每個人一天可以組80台機器
但來了一個人 一天卻只組了50台機器 要求他組到80台機器 則需要比一般人還要多快一倍的時間
請問 老闆應該把他炒了 還是直接規定每個人每天必須產生多少產值才能下班?
自己有工作障礙自己要去想辦法排除 沒辦法勝任就要主動辭退 不要造成別人的負擔
vistac wrote:
2. 嚴格對於逃避勞健保 勞退提撥的公司
進行開罰
以公司規模論罰款
罰一次公司就倒閉
甚至對負責人採取拘役
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眾使逃避勞健保提撥
受薪者也省一部分錢 (通常平常就在逃漏稅)
如果受薪者發現沒有保勞健保跟雇主要求 而雇主直接"回絕" 那的確是不應該
但如果小公司都是保公會 而員工不願意保公會 事後又去告公司沒有替員工保勞健保
這叫有理說不清 即使打合約 員工也會說 沒看清楚 被誘導
怎麼說 現在都是受薪者得利 不要以為這種事情沒發生過 小弟看了不少
曾經有工讀生在某企業實習 談好的日薪1200元 都是領現金
工作約十幾天後離職 後來年底該公司寄送扣繳憑單給該人
該人沒出面 而是家人出面 原因就是上面勞健保跟稅金的問題
小孩自己瞞著大人賺零用錢花用 結果卻要父母來負擔稅金
偏偏父母也是無理取鬧的來控訴公司沒有按照勞基法相關規定
這誰的錯?
都有錯 不用一昧指責雇主的問題
vistac wrote:
3. 嚴格對於不給/少給加班費的公司
進行開罰
超過法訂工時就該給予加班費
現在很多公司是下班時間到打下班卡
然後繼續工作
政府還不是睜隻眼閉隻眼
加班為何一定要給加班費?
加班補休也是合法的 為何一定要給錢呢?
經常性加班又不給休又不給錢的公司 待著要幹嘛?怎不早點換工作呢?
vistac wrote:
4. 對派遣進行管制
明明是常態性的工作
還用派遣
根本逃避了企業該有的基本責任
派遣才是王道
好的人在合約結束後都能拿到該公司正式的工作 且加薪幅度都不小 還能續年資
而爛的人 被幾家公司推掉後 我想 人力派遣公司也會對此人工作情況不佳而裁撤
總而言之 派遣可以讓廢物早點認清自己 而不會傷害到公司運作
vistac wrote:
5. 管制外勞
很多工作根本不是沒人做
是薪水低
給足夠的薪水自然有人做
管制外勞
自然能拉高薪資
講這話是多餘的 給足夠的薪水自然有人做
那也要給的起吧 真以為企業都給的起高薪水
人都是自私的 你想要多賺一點 老闆不想嗎
說真的 如果我開了工廠 要請一百個生產線員工
如果外勞只要24K跟每年返家來回機票 那我會選擇外勞
原因就是 台灣年輕人 肯吃苦的不多 與其經常性在換人 倒不如我找一次來最少就可以幹滿一年的外勞
社會責任?? 是笑話
自己沒有責任心 卻大喇喇的喊出企業要有社會責任
按規定繳稅 不違法 不犯法 就是最大的社會責任
但當政府用法律來干涉企業的用人給薪等制度
我想 先死的是中小型企業 大型企業 才不鳥你
最後乾脆 大企業自己蓋 幼兒園 小學 中學 高中 大學 研究所
然後開始20年養成計畫 剛出生就賣給企業吧
貓老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