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聽我爸媽說以前的事....

cc31163 wrote:
東帝士開20萬,但實際約16萬...(恕刪)

從76年起的房價就已經是一日三市了, 比這一波民國98-100年那三年還離譜,
東帝士花園廣場在75年7月正式公開, 牌價是12萬6千, 然後就一路漲上去了,
到76年應該是20萬沒錯, 77年起的豪宅大樓已經到30萬了, 其盛況更甚於今日,
半部九微江湖險,猶記當時送華顏;若問此生何所似?半生懸念半生緣。
對耶 以前物價說低 但人卻更省
現在較貴 但卻回不去以前那種日子了

原因或許在於 過過那種日子 不是太喜歡
我知道我小時候 是真的想過 以後要賺錢 買好東西吃 好衣服穿@@
在01的世界裡,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在墳場長大的,那時我是居住在全台灣最大的覆鼎金公墓的幾何中心點.所住房子是泥巴稻草房(父母親自己蓋的).家中有兄弟姊妹7人,父母親赤手空拳將我們撫養長大.父母親從小教育我們,在怎麼窮也不能偷不能搶,要過好日子要自己努力!三餐吃得很簡單,白米飯揉一揉就叫飯糰,沒滋味就沾醬油,地瓜稀飯是最常吃的.上小學時,至少要提早1.5小時出發,都要用跑的,不然會遲到,可能體能就是從那時培養起來的吧!一直到國中才搬離墳場,入住父母親一分一毫節省下來所購買的房子.

苦嗎?從不覺得!因為有家人共同陪伴成長.一直到服兵役後入社會到台北工作,薪水28000(民國79年),每個月生活費控制在6000元(含食衣住行).連續3年早餐就是饅頭夾蛋,再加一碗豆漿,午餐吃公司,晚餐吃簡單自助餐.工作五年就買房,目前已經換了4次房子.還記得剛結婚時,時令盛夏,住的租房很熱,大小只有一坪半,沒有冷氣只有電風扇,床下還有蟑螂爬行!最難忘的是跟老婆一起吃冰淇淋,對我們來講那是無上奢侈的幸福.

現在,我們走過來了,不敢說富有,但總算無缺.只是父母親卻都不在了!有些人爭奪家產,導致家人如寇讎.但我們家卻是推著不要家產,因為我們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凡事靠自己!到最後兄弟姊妹硬把不動產/動產全部過戶移轉給大哥,只因父母親最後幾年是由他在照顧!

在我的認知裡,只要自己夠好,只要自己是人才,是不會被埋沒的!也自然會有一片舞台等著你去揮灑.要當主角/配角/觀眾,完全在個人.

千萬別小看一塊錢,一千萬/一億也都是由這一塊錢堆疊起來的!
民國57年景美26坪四樓公寓,台幣17萬
民國102年同社區實價成交登錄:台幣1350萬

房屋位置距捷運站步行8分鐘

有人喜歡吃東西到高血壓,有人喜歡海邊釣魚被海浪沖走.
有人喜歡買房子,有人喜歡買車子.

你賺的錢要花在哪裡,自己爽就好.
反過來也是,別人爽就好.
想不通就別想了.

買房子=過苦日子.....這是窮人想買精華區,才會有的狀況.

我阿公說:以前透天只要20萬,你的父母竟然花了一百萬買.
真是想不通啊...?

這甚麼世界啊...?

MIDAP wrote:
你哪裡有問題?
反方立場就是仲介?...(恕刪)


不知道誰有問題?
要別人怪自己的爸媽,有這種想法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從小沒溫暖?

仲介怎麼了,你怎麼好像很不屑啊??
以前的故事很多, 你可以多問問你爸媽, 我自己分享我自己的經驗給你

1. 蔣經國當行政院長的時候, 第一次在台北蓋示範公寓, 類似現在的國宅, 當時的規劃是, 室內8坪給兩代同堂 (4人以下的家庭), 11坪給5人家庭, 13~15坪給三代同堂家庭, 這就是當時政府認定的生活空間標準, 但實際上, 我也見過5口人擠在最小格局的8坪公寓

2. 所以在國中以前我家只有兩個房間, 我爸媽一間, 我們三個男孩睡一間通鋪, 中間我舅舅來台南念一中, 另外用折疊床睡在我家客廳睡了半年, 要上廁所必須拿著衛生紙走到50公尺外的公廁, 很多家庭都會有一個仿陶瓷的鐵製馬桶 (最常看到的圖案是花開富貴)

3. 小三才開始拿零用錢, 一個禮拜五塊錢, 當時一個糖甘仔五毛錢, 一杯冬瓜茶2元, 所以就算有零用錢, 想要喝飲料也不能天天喝

4. 我哥大我三歲, 所以我很少穿新衣服, 新鞋子, 連學生制服也是, 卡其褲上面大都會有補釘

當時大部分人手頭都很緊, 不是只有我們家這樣, 幾乎附近每個家庭手上都很緊, 所以雜貨店, 米店, 油行都有一本簿子上面記著這些各家各戶賒帳的資料, 也就是必須過得很清苦才能維持家計, 很多家庭抱持的觀念就變成是"盼房子, 不如盼兒子"...只有等到子女開始就業賺錢了, 負擔少了,收入增加了, 手頭寬裕才會想要買房子, 所以念書差國中畢業開始賺錢分擔家計後, ...念書好的..就只能盼他未來念個大學賺更多的錢...

另外回想一下, 如果當年房價這麼低, 大家都買得起, 還款又快又容易, 怎麼當年建商推的都是一些20坪, 30坪的無電梯小公寓? 或者單層10坪的狹窄透天呢? 大部分買了房子很少室內設計, 連天花板都沒有, 就是日光燈管, 加上幾樣簡簡單單的家具, 想想當年房價這麼低, 怎麼建商不推大坪數的住宅? 怎麼當年大家不弄個甚麼北歐風, 或者巴洛克風室內裝潢?






時代變化太快, 有人反應快知道讓怎面對, 但有些人卻會反應不過來...
或許這就是做成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吧.

一直相信知識最重要, 能在關鍵時候比別人看遠一點點, 再加上應具備的執行能力...
結果是和同輩老友的人生完全不同.
孩子聽爸媽說以前的故事, 結論是跟非洲賣鞋一樣滴 ...
聽不懂 ... 也對很跳 tone ...
總之 ... 故事聽了有啟發, 所以您之後的行動呢 ?
別羨慕有錢的人 ... 要做有行為能力的人 ...
又跳 tone 了

shlashaskawoder wrote:
以前50-70年代....(恕刪)


台北信義區民國76年預售屋約30坪 200~350萬
我媽悔恨沒買,而我悔恨我媽沒買
但現在一切都來不及,只能往蛋白區移動...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