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 wrote:
炒作資產是否會帶來實質民富
請教何謂實質民富? 該如何做才能達到實質民富?
既然說出必有所鑽研,千萬別藏私
T.TE wrote:
您是投資老手吧?對不起,不在網路上對話回答,也沒有要買賣房屋,其實也懶得打字,只是對貨幣經濟粗淺興趣和偶爾路見不平,財富不會憑空增加,商品實業和服務若未創造更多利潤,資產和貨幣只是資本家和政府的數字遊戲,以下文字相信你可以在許多地方看到,但你可以不認同:
比方說,甲國發行了100元貨幣,蓋了10棟房子,今天房子成交價是10元的話,依據國富統計的計算,甲國財富為100元貨幣+100元房地產價值(10元x10棟房子)=200元。
假如房屋成交價變成50元,那麼甲國財富就會變為100元貨幣+500元房地產價值(50元x10棟房子)=600元,只因房地產增值,甲國財富就增加了3倍(600元/200元)。
所以,甲國什麼也不用做,只要推升房價,國富統計的數字就會暴增,實質上100元貨幣沒有變為200元,10棟房子也沒變成20棟。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甲國人民什麼也沒得到,只得到國富統計增加的數字。
雖說甲國未從房價上得到實際的財富,但卻對財富分配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今日房價是10元,明日卻變為50元,房價漲了5倍,使得擁有房地產的人收入大幅上升。當地的租金與生活成本,因房價上漲而被大幅推升,一般無產者或是生活在當地的民眾,收入未增加,支出卻大幅增加。一方財富大量增加,另一方財富卻大量減少,等同加速財富集中化。
如果本來一百個人,每個人平均收入一萬元,這些人皆各花掉八千元,市場裏的消費量是八十萬。但如果變成一個人收入五十萬,其他人九十九人收入剩五千零五十元,縱使九十九人收入全部花光,但這收入五十萬的人卻僅花掉五萬元,那麼市場總消費量就僅剩下五十五萬,相較於先前的八十萬消費量,足少了二十五萬。而且,財富集中化的程度越高,市場消費力衰減的速度就會越高。
這就是台灣現況,且來自衰減的消費力的集中資金,卻並非往增加就業的產業投資,而是繼續循環投入資產炒作和流往中國市場。
rdcmd wrote:
純粹討論何必指我是投...(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