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kingella wrote:
因為當時鄰近捷運的稀有性,應該是相對高的。
台北捷運開始大賺、使用人口大幅增加是在板南線幾乎完全通車以後(2006年5月31日捷運板南線第二階段延伸與土城線完工通車)
只搭捷運能去的地方越多,代表它越便利,出門能完全不需自己的交通工具又節省時間是非常誘人的因素
而這便利性是隨著通車線路的增多成等比級數增長的
所以只有少數線路的時候沒什麼漲,之後才大漲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Hygen wrote:
所以你的論點是在房價永遠會上漲的情況下才成立吧?但是從歷史來看,房價本來就是漲漲跌跌,有大漲有大跌,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雖說房價的低點是愈來愈高,但那是經濟發展加上貨幣價值下降造成的,所以用房價房租比去看房價才比較準,可以去掉經濟跟通膨的因素,目前的指標這麼高,還會期望它可以更高,其所根據的,只有人類貪婪的心而已,沒什麼根據吧?並不是因為景氣大好,大家收入翻倍造成的吧?這種背離現實基本面的上漲不就是泡沫嗎?(恕刪)
Hygen wrote:
至於買在高點自住的那些人,實在只能祝福他們,沒有他們,高點不會出現,在買的時候,有人跟他們説這是高點嗎?就算跟他們説,他們會相信嗎?我相信沒有人會相信在買的那當下會是最高點,而最高點也是過一陣子之後才會知道的吧? 不過,很遺憾的,一定會有人買到最高點,而這些人常常都是自住客,要不然,投機客賺什麼呢?(恕刪)
Hygen wrote:
每年1%或每五年5%的確對財力雄厚的人或財團沒差,但景氣低迷時,房價10年沒漲,甚至二十年沒漲,這樣沒差嗎?前者發生在台灣民國82年到92年之間,後者發生在日本1990至2010年。當然啦,你錢多到不行的話,我想一棟房子一年賠20萬,連續賠10年,甚至20年大概是真的沒差,而且政府還會感謝你的貢獻!"(恕刪)
Hygen wrote:
至於資本利得稅,唉!我們大有為的政府之前為了拉抬房市,不增反減,也是造成今日房價高漲的原兇之一,
不管如何,也許未來不會調升房屋稅或土地稅(其實目前自住就1.2%了)但是照實價去課稅一定是趨勢,要不然幹嘛去搞什麼實價登錄呢?不管是資本利得還是房屋稅,應該都跑不掉...(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