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哥大 wrote:補問一下我名下的房子自民國69年就陸續購進像我這種有房沒房貸的人應該是雙北設籍人口的眾數吧?請問要找"最佳賣點"的理由是甚麼?...(恕刪) 對於認為多頭循環已近、房室將走向 5-10 年長期空頭循環的人即便沒有房貸,都有很理由在這時賣出毫哥大的言論已經說明他認為長空是不可能的事近期若出現跌價,必然會是像 2008 年的短期修正所以沒有所謂最佳賣點
rjiang wrote:不動產的波動週期不像股市流動性更不如股市要漲要跌不會那麼快的......但也決不會不表態...一表態就會有一堆人措手不及.....................恕刪) 股市像開快艇,上下左右隨時變化,高度流動性可變現。但房市像航空母艦,轉彎時短時間看不出來,等發現時要脫手也不易,乏流動性難變現。
經濟好轉只是藉口 信貸泡沫化才是Fed收傘導火線「經濟好轉」只是藉口,真正促使美國聯準會(FED)通膨鷹派不斷地要求買債規模應盡快縮減的真正原因是:美國信貸市場出現泡沫化跡象!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Richard Fisher 8日在接受CNBC電視台專訪時指出,金融市場過於依賴FED提供貨幣刺激;不僅是股市,就連信貸市場也是如此。他提到,「CCC」等級企業竟然可以用不到6%的利率取得資金;原本垃圾等級債券殖利率與公債殖利率差距應該是900個基點、但現在卻僅有450個基點。Fisher告訴CNBC電視台著名女主播Maria Bartiromo,過去一週以來包括亞特蘭大FED總裁Dennis Lockhart、芝加哥FED總裁Charles Evans以及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Sandra Pianalto都跟他抱持相同的看法:FED應該開始縮減買債規模。Thomson Reuters 8日報導,Fisher在接受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專訪時指出,如果經濟數據沒有顯著惡化的話,FED應該自9月起開始減少買債規模。他指出,美國經濟顯然已經走向復甦階段,但問題在於美國國會、總統並未給予企業主足夠的誘因來充分利用FED提供的低廉資金,使得復甦力道未能進一步轉強。Fisher 6月24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指出,FED不是懦夫、不能因為市場動盪就退縮。他當時提到,包括新興市場、不動產投資信託、垃圾債券、美國30年期公債等投資工具皆出現泡沫化現象。2014年才會重新取得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投票權的Fisher說,連瀕臨破產的公司都能用不到7%的利率自債市籌得資金、可見泡沫現象有多嚴重。英國金融時報2日報導,FED理事Jeremy Stein 2月7日以「信貸市場過熱(Overheating in Credit Markets)」為題發表演說時提出警告,表示當局應提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的負面效應。Lipper、S&P Capital IQ公佈的數據顯示,Stein提出的四項非傳統指標皆出現警訊。晨星(Morningstar)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為止高收益債券基金/ETF資產規模達3,400億美元,雖較3月底減少7%、但與六年前相比仍高出一倍多。FED持有聯邦債券金額美國GDP佔比在2013年第1季升至11.2%、創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新高。相關討論詳見《美元紙老虎?一圖道盡史上最大公債泡沫
脆弱Bruce wrote:兩眼濕潤淚潸潸。...(恕刪) QE要退場了, 心裡很難過吼,多送你一個鬼月, 就不用淚潸潸了,哈哈, 哈哈哈,待到明年九月八,我房賣後百房殺,沖天銅臭透台北,滿城盡是投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