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過高的房地產價格,直接影響台灣競爭力


jettyang wrote:
我說的東西不需要任何...(恕刪)

房價高漲 不就造成了資本集中化嗎 剩餘的可用價值變少

購買力下降 也就是流動性萎縮 公司也就賺不到錢 甚至是賠錢

自然就找員工開刀 沒買房頂多生活過得差

有貸款買的 隨時等著房子被法拍的下場 信用也會不良

kobe2572 wrote:
那你怎麼証明建商或投資客賺到的錢百分之百貢獻給台灣的經濟? (恕刪)


除了從房地產賺錢外,建商或投資客跟你我一樣都是人,都有食衣住行育樂,吃喝拉撒睡的需求

台積電賺到錢怎麼貢獻給台灣的經濟?

你從股市賺到錢怎麼貢獻給台灣的經濟?

都是一樣的

話說,你自己賺的錢有百分之百貢獻給台灣的經濟嗎?

kobe2572 wrote:
若我是投資客,假設我賣掉一間房賺到一千萬
我對台灣經濟貢獻什麼,我不能放到銀行一毛錢都不拿出來消費嗎?.(恕刪)


你的思維還是圍繞在「個人」上

就「總體」的角度來說,你說的情形和是不是投資客無關,任何人都有可能

還是你以為銀行裡的一大堆存款都是來自於投資客?一般人都不存錢嗎?

再說一次,所謂的投資客,除了賺的錢是來自於房地產買賣外,和你我一樣都是人,行為模式和各行各業賺到錢的人不會有什麼不同

esthetica wrote:
房價高漲 不就造成了...(恕刪)


這是你觀察到的現象還是你的想像?

麻煩你用具體的事實來說明

jettyang wrote:
除了從房地產賺錢外,建商或投資客跟你我一樣都是人,都有食衣住行育樂,吃喝拉撒睡的需求

台積電賺到錢怎麼貢獻給台灣的經濟?

你從股市賺到錢怎麼貢獻給台灣的經濟?

都是一樣的

話說,你自己賺的錢有百分之百貢獻給台灣的經濟嗎?

當然沒有~ 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這筆資金不會在市場上~
因為那是我資產的一部分~

但對照你說的,"這筆資金一直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只是換一個人持有"是互相矛盾的
或是你認為"資產"就是同等"現金流" ???
1.當房價所得比越來越高,人民"可支配的現金就越少"
2.且在房地產賺到錢的人不一定百分之百會把錢拿出來消費
你所謂的資金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就不會成立

jettyang wrote:
你說的這些跟樓主一樣,還是侷限在個人的面向上,而我說的是總體經濟的面向。甲向乙買了一間3000萬的房子,甲少了3000萬,但乙就多了3000萬。就算乙再去買房,還多貼1000萬,共4000萬,向丙買房,那麼乙少了4000萬,丙則多了4000萬

就個人的角度,有些人財富增加,有些人財富減少

但就總體經濟的角度,這筆資金一直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只是換一個人持有


kobe2572 wrote:
若我是投資客,假設我賣掉一間房賺到一千萬
我對台灣經濟貢獻什麼,我不能放到銀行一毛錢都不拿出來消費嗎?

資金有在市場上嗎?...(恕刪)


kobe2572 wrote:
因為那是我資產的一部分~...(恕刪)



你的思維還是一直圍繞在你「個人」身上,可是我從來沒有要跟你討論你「個人」的行為


你當然可以選擇把賣掉房子的錢放在銀行,一毛錢都不拿出來消費

但是,這是你個人的理財行為,跟房地產價格上漲有什麼關係?

難道如果今天房地產價格很便宜,你賣了一間便宜的房子,就會把錢花光光?

台灣各銀行裡面的大量的存款,難道都是賣屋所得?

2003年台灣房市起漲前,你有看到台灣的存款大量減少,消費暴衝嗎?


再說一次,房地產是買賣,資金是換手,就個人的角度來說,有人財富增加,有人財富減少,但就總經的角度來說,這筆錢只是從A換到B,並不是消失不見

A可以是任何人,B也可以是任何人

這筆錢在A手上,有可能一直存在銀行,也有可能會花掉

換到B手上後,也有可能一直存在銀行,也有可能會花掉

除非你能證明這筆錢在A手上一定會花掉,到B手上後一定會存在銀行不動

否則我看不出來房價高低對總體消費會有什麼影響


kobe2572 wrote:
但對照你說的,"這筆資金一直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只是換一個人持有"是互相矛盾的
或是你認為"資產"就是同等"現金流" ???(恕刪)


最後,如果你想在「資產」「現金流」這些名詞上做文章,你可能要再去看看書,搞清楚「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現金」、「約當現金」、「貨幣供給」、「M1B」、「M2」這些名詞的意思

我說「這筆錢一直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這句話並沒有任何問題

存款是資產的一種,而且是流動性極佳的資產,就算放在定存也一樣
jettyang wrote:
你的思維還是一直圍繞...(恕刪)

就是因為炒房 資金才會那麼泛濫的

投資理財 炒作商品 原物料...雜七雜八的

自然而然 市場就趨向某些人操作 變成不健康的環境

其中房市就是一大惡源 利用人類的弱點 來提高房價

多麼可惡呀 看20年前仁愛路一坪10幾萬算貴的

現在沒個7 80 根本就買不起...

呵呵! 比喻不大對,舉例來說20年前10幾萬能買的雞蛋反而比現在80萬能買的雞蛋多.

任何時期台北的房價相對都貴,這個問題從台灣經濟發展60年期間的每分每秒都有人嫌貴.
台北房屋自有率80%.試想如果你要賣自己的房子你會賠錢賣嗎?所以在某些人的標準來看.
全台北的人有80%正在炒房或未來可能會炒房,全球化資金流動越來越快速,再過一陣子台北市
的房價高低也許台北人也定義不了了,就像現在的香港房價香港人也買不起,尤其是開放二岸
互設銀行,陸資未來在彼端只需按個鍵就過來了,在大陸買50年租期,來台灣買一輩子後代子孫
的財產,香港回歸後房價模式,全世界擁有資金的投資人不會忽略它.

不管房價高低,在台灣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買房子也不犯法啊~
騎可憐牌的人 wrote:
呵呵! 比喻不大對,...(恕刪)


嗯嗯~

jettyang wrote:
你的思維還是一直圍繞在你「個人」身上,可是我從來沒有要跟你討論你「個人」的行為


我也沒有要跟你討論"個人"行為,
因為這個例子是你自己舉的吧~我是針對你舉的例子反駁你


jettyang wrote:除非你能證明這筆錢在A手上一定會花掉,到B手上後一定會存在銀行不動

請問我要怎麼證明?我只能跟你說是有可能的或是部份拿出來消費,
我想表述的是"這筆錢一直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 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嗎的嗎?
這個說法也也是你提來的,怎麼反過來問我要怎麼證明呢?

或是你可以"證明"或"定義"一下
什麼是"這筆錢一直在市場上,從來沒有消失"

jettyang wrote:否則我看不出來房價高低對總體消費會有什麼影響

請問一下你是怎麼看出來?


不要再反過來問我怎麼證明你的說法有問題~
你應該要證明你提出的說法是否百分之百正確吧~因為這些說法是你提出來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