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c1234 wrote:
我自己從房地產賺到一些錢 有在當小小的創投 投資一些新創公司
也有牽一些投資房地產賺到錢的人 來投資一些年輕人的創業
有些成功 有些失敗
您認為自己從房地產賺錢叫做 -> 投資
年輕人炒房地產叫做 -> 炒作, 不務正業 ?
憂心? 老馬都不憂心了, 您就放心做您的創投吧!
現階段創投成功的比例, 遠比炒房成功的比例來的低
等炒房失敗比例越來越高, 自然就會有人往其他方向走..
例如那個沒拿到博士卻硬是要用 "博士" 當 title 的 "博士生雞排"...
KingDavid520 wrote:
好文, 樓主有在積功...(恕刪)
房地產每五年左右就在高漲點被説快泡沫化,但近20年來有泡沫化嗎?最多是停滯及相對較好談折數,從沒看過硬著地泡沫化。十年前大直35萬是豪宅,大安,信義50萬是天價,現在呢?其實整體物價都是隨著時間緩慢上升,十年前200多萬可以買到的車現在同等級不要300接近400?至於薪水為何還是22k, 我常問,如果底薪漲至30k 生活品質可以提升多少?一個月多八千最多可以早幾個月買到喜歡的手機,其它生活享受不還是無法負擔太多? 年輕人應該將底薪看成自己生命的一個階段而已,底薪代表的是經驗或能力不足,只要將能力學好,主管一定看的到你的,縱使不是你現在的公司,在其它公司也會,有能力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有時間抱怨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其實應要醒思的自己是否真的懷才?懷才不遇我覺得一生只能一次,兩次或以上可能真的是自己的問題而不知。殊不知還在自怨自憐的同時,已經被當墊腳石讓其他積極的同事踩過去了,這是我在職場上常看到的。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