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房地產太好賺 會讓社會退步...

好文, 積功德的好文,

雖然說勸人不貪是自討沒趣,

很難想像幾年後泡沫爆了後的慘況 ?

政府的心態最重要了。

因為它能主導政策的方向。

當國家資源做了集中且錯誤的配置,

那才是動搖國本。

可恨是目前的政府只圖近利,

妄以房地產來解決一切經濟問題。

打從2000年至今台灣已虛耗十幾年,

不過照目前看至少還要虛耗3年。

請忍耐!
換了政府,還是會一樣。政治獻金換你拿,一樣要幫助我繼續炒房。

rsc1234 wrote:
我自己從房地產賺到一些錢 有在當小小的創投 投資一些新創公司
也有牽一些投資房地產賺到錢的人 來投資一些年輕人的創業
有些成功 有些失敗


您認為自己從房地產賺錢叫做 -> 投資
年輕人炒房地產叫做 -> 炒作, 不務正業 ?

憂心? 老馬都不憂心了, 您就放心做您的創投吧!

現階段創投成功的比例, 遠比炒房成功的比例來的低

等炒房失敗比例越來越高, 自然就會有人往其他方向走..

例如那個沒拿到博士卻硬是要用 "博士" 當 title 的 "博士生雞排"...
如果太好賺,大家一起投入的結果就是沒有利潤可言,大家一起分食。
當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後
都一窩瘋投入房地產

再加上人口一直外移海外...
以及台灣政治不穩及各種社會亂象..

那結果會是如何呢??

linqqq wrote:
你忘了考慮一個重點,...(恕刪)

要操著賣白粉的心..來賺取賣白菜的錢...哈哈..好經典...
這裡我想發問一個問題
負資產怎辦?

香港沙士其間經歷了房地產市場低點
加上政府大推房出市場賣
房價直線下跌

然後呢?一堆所謂的負資產人生大叫供不起房
之後政府只好停建資助房

然後呢?房價又開始上升

問題是
1 誰保證房地產一定賺?大賠時就又哭又罵,那賺的時候呢?這跟股票市場一樣
你覺得值得才買,還要考慮利率上升供款的增加

2 政府應該以改善民生為主,應保障市民有房住,之後再改善環境
大推房地產這產業根本對社會進步無啥幫助
這跟巴菲特說他不會投資黃金一樣,放它一萬年它還是不會長大

我認我買不起房,但中了彩券我也不會買這麼貴的房子

這是香港人看香港及台灣的地產
請各位賜教!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我們上兩三代、還戰亂、逃難、每天吃地瓜飯...
那時候的時代更不友善
連機會都沒有..(恕刪)

這你就錯了
我們上一代雖然生活困苦,
但他們知道只要他們小孩唸書唸大學就可以翻身
反觀現在,唸了大學也不過22K
你知道嗎?30年前大學畢業生雖然只有10K左右
但是那時台北市房價以當時可媲美豪宅等級的『東王X宮』
預售時每坪不過是9-12萬元,
反觀現在台北是房價都是七八十萬起跳,

我們上一代雖然困苦,但是充滿希望
那時租個店面開個電器行或雜貨店就可以養活一家
反觀現在電器行,雜貨店都被連鎖店給取代
一個管上百坪3C連鎖店店長,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月薪不過50k罷了


KingDavid520 wrote:
好文, 樓主有在積功...(恕刪)


房地產每五年左右就在高漲點被説快泡沫化,但近20年來有泡沫化嗎?最多是停滯及相對較好談折數,從沒看過硬著地泡沫化。十年前大直35萬是豪宅,大安,信義50萬是天價,現在呢?其實整體物價都是隨著時間緩慢上升,十年前200多萬可以買到的車現在同等級不要300接近400?至於薪水為何還是22k, 我常問,如果底薪漲至30k 生活品質可以提升多少?一個月多八千最多可以早幾個月買到喜歡的手機,其它生活享受不還是無法負擔太多? 年輕人應該將底薪看成自己生命的一個階段而已,底薪代表的是經驗或能力不足,只要將能力學好,主管一定看的到你的,縱使不是你現在的公司,在其它公司也會,有能力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有時間抱怨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其實應要醒思的自己是否真的懷才?懷才不遇我覺得一生只能一次,兩次或以上可能真的是自己的問題而不知。殊不知還在自怨自憐的同時,已經被當墊腳石讓其他積極的同事踩過去了,這是我在職場上常看到的。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