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penguin wrote:資料來源 內政部統計...(恕刪) 有繼承是沒錯,但繼承中有多少是老公寓?光台北市就有40、50幾萬戶近40年的老公寓,未來有可能都更嗎?答案大家都很清楚,可能性是微乎其微。那再過個10年、20年原持有的父母過世,要給年輕人繼承時,那些60年左右的房子還能讓人住得安心嗎?大台北地區的建商,現在漸漸懶得談都更,因為一談都要花上10幾、20年,到最後又談不成,所以乾脆直接找素地蓋房子比較快。但台北土地就這麼有限,原本所剩不多的空地、停車場地都拿來蓋房子後,台北沒地了,都更又不可能,台北能供給的新房子就非常稀有了。人口紅利少,代表對房子有需求的人變少,但新房子的供給一樣變少呀!老公寓在台灣,未來只能等倒塌,甚至倒塌後要重蓋可能都做不到。原一樓的還是要分一樓,頂樓要多分一些坪數,若是父母死亡,一間公寓變3個小孩繼承,那意見更多,要重蓋更難!房子會過剩?以台灣未來沒有都更的情形來看,數十萬近40年的老公寓再過個10年、20年,恐怕都不能算是資產了,更不用說能成為影響市場的供給,畢竟到那時,許多年輕人還是會想為家人買間新一點,狀況好一點,不會漏水、不會牆壁剝落、不會鋼筋外露的新房子吧。到時稍微新一點的大樓,還是會變成人人搶的標的,價格會更高,而沒錢買新房的,才會不得己去住60幾年不可能都更的老公寓。房子價格可能會越來越兩極化,要崩盤就得再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