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實價登錄了,然後呢?


nszaa wrote:
效率? 應該是"笑話...(恕刪)


噗~~怎麼你連效率市場都不懂 orz......

雞同鴨講了我....


sean1972 wrote:
噗~~怎麼你連效率市...(恕刪)



笑話政府, 我到是很懂啊...哈哈哈.
對了,還有愚民的心,我也很懂喔!
實價登錄不就是把當初房仲賣你的價錢登錄上去,那上面看到的不就是你的價錢嗎?
實價登錄就是把你實際買的價錢登錄上去而已,不是政府去幫你評估你的房子值多少啊!
房子的每一戶的條件本來就不一樣,並且本來就有人買貴,有人買便宜,實價登錄只是給你多一個參考項目而已。
對了,實價登錄後,有特權的人買房子,用非常低的價錢買到的房子要怎麼登錄比較好,這些特權人氏也要好好的想一下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嘍…
價格揭露以後,賣方心態:我不能賣的比他低,買方心態:我不能買的比他高,雙方更沒有交集
A: 實價登錄了,然後呢?

Q: 把你眼睛所沾到的屎清除,讓你看得更清楚!


更簡單的請問你:買房要那麼大筆的錢,你想要帶著看不清楚的屎眼去買嗎?

O 或 X





rongmars wrote:
價格揭露以後,賣方心態:我不能賣的比他低,買方心態:我不能買的比他高,雙方更沒有交集


那價格不揭露呢? 你還不是沒效率的一家問過一家,一遍又一遍的驗證真實性。


價格揭露的影響根本不像你所說的,

有公開的成交價可參考,可以大幅縮短雙方交易的時間和成本!進而增加效率。





.
股市開盤後大家看到的就是股票實價登錄!OK!
有誰覺得自己股票買貴?買便宜?
這是因為買賣方每五秒就登錄成交紀錄一次,股價明明白白秀在那裡,看多的會買看空的會賣。
同理房價實價登錄制度也不妨用股市資訊來比較(當然!房巿交易的動能極慢or巿場效率很差,以致於很難將這兩個巿埸資訊揭露方式想到一塊去)
如今我們只看到一個月的房價登錄資料,和股市每五秒就公開一次的感受不一樣,但大家不妨想像一下,當房巿資訊多到可以劃出趨勢線時,相信大家(屋主)對自己所有的不動產價值有感時,就會勇敢地面對房巿了。
現在回答樓主的問題還太早,才初裡而已說。

前面有人說仲介都準備倒店關面的人可能只以為仲介只在作買賣,事實上租賃巿場的居間介紹也是仲介的業務範圍喔!
"實價登錄"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觀察的角度不同,結論也不一樣,我和你在這邊爭論說破了嘴也只是兩敗俱傷,不如說說我自己的觀察和推論吧。

一,找仲介看房子
1.要是從仲介手上看的物件,不管是投資客轉手要賣的,或是換屋需求要賣的,這個時間點行情算可以誰會願意賠錢賣,就如同很多投資客會講的,反正利率這麼低,大不了出租抵繳利息,還可以撐很久,價格依然高高掛,老了不缺錢,慢慢賣。實價登錄後,買方也不是全部都是潘仔,投資客才從建商手上買幾萬而已,憑甚麼轉手要賺買方每坪五萬,買方心態就是要買便宜,至少也不能比人家貴的心理下,雙方要成交困難重重,仲介成交量無奈的持續低迷下去,唉給政府聽,這種政府更不願意鳥。
2.房價要跌落,在這時空環境裡(低利率)也絕不是投資客開第一槍降價求售。
3.後續觀察現象:房仲業是不是成交量持續低迷裁員倒閉

二,找代銷建商看房子
1.最近公佈實價登錄後,買方一定會拿已經成交的價格去砍價,建商一方面為了保有一定的利潤以及保護已經出售給投資客的房子,勢必得墊高穩住價格,所以絕不接受砍價的行為,頂多就是持平。買方心態:政府不是說實價登錄後價格會降,砍都砍不下來,因為雙方價格上的預期落差,又造成成交量持續低迷,建商找政府抱怨,攏是你的政策害的,政府為了挽救個位數民意和選票,絕不可能廢了實價登錄,再說政策已經實行,覆水難收,不像奢侈稅以後可以立法制定落日條款。
糟了,建商碰壁後怎麼辦,天天被銀行利息追著跑,狗急跳牆下只能對不起先前的投資客,降價求售。
我也想好建商給投資客的台詞了:攏是政府實價登錄害耶,咱嘛是整天被銀行利息追著跑,追得喘不過氣來,逼不得已才降價求售,要怪你們就怪偉大無能的政府。哇靠,建商把責任通通推給政府,也不想想這些年來也撈了不少錢,不過無奸不成商啦,總會習慣的!
2.建商開了降價求售第一槍,瞬間投資客通通套牢,大家都想降價求售轉現金,房市崩盤了。
3.後續觀察現像:(1)建商大打悲情牌向政府哭訴。(2)跟股市一樣,為量是問。

ps:警訊:捷運宅標售,年初的先嗇宮站冠德美麗新境和年中的松江南京站新東京宅全部一次標售完畢。
最近標售完的木柵站「信義18號」,有一半流標,持續觀察月底的南勢角站「南方之星」捷運宅標案
觀望氣氛真的很濃厚,沒有量,建商就完了。

未完!

rongmars wrote:
"實價登錄"是一體兩...(恕刪)


自己檢查一下之前寫的

一,找仲介看房子
1.要是從仲介手上看的物件,不管是投資客轉手要賣的,或是換屋需求要賣的,這個時間點行情算可以誰會願意賠錢賣,就如同很多投資客會講的,反正利率這麼低,大不了出租抵繳利息,還可以撐很久,價格依然高高掛,老了不缺錢,慢慢賣。實價登錄後,買方也不是全部都是潘仔,投資客才從建商手上買幾萬而已,憑甚麼轉手要賺買方每坪五萬,買方心態就是要買便宜,至少也不能比人家貴的心理下,雙方要成交困難重重,仲介成交量無奈的持續低迷下去,唉給政府聽,這種政府更不願意鳥。
2.房價要跌落,在這時空環境裡(低利率)也絕不是投資客開第一槍降價求售。
3.後續觀察現象:房仲業是不是成交量持續低迷裁員倒閉

這一個禮拜來的新聞,房仲業還沒倒,只有仲介離職潮,但是否也意味著距離倒店潮不遠了,繼續觀察中。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5&f_SUB_ID=4152&f_ART_ID=275730



二,找代銷建商看房子
1.最近公佈實價登錄後,買方一定會拿已經成交的價格去砍價,建商一方面為了保有一定的利潤以及保護已經出售給投資客的房子,勢必得墊高穩住價格,所以絕不接受砍價的行為,頂多就是持平。買方心態:政府不是說實價登錄後價格會降,砍都砍不下來,因為雙方價格上的預期落差,又造成成交量持續低迷,建商找政府抱怨,攏是你的政策害的,政府為了挽救個位數民意和選票,絕不可能廢了實價登錄,再說政策已經實行,覆水難收,不像奢侈稅以後可以立法制定落日條款。
糟了,建商碰壁後怎麼辦,天天被銀行利息追著跑,狗急跳牆下只能對不起先前的投資客,降價求售。
我也想好建商給投資客的台詞了:攏是政府實價登錄害耶,咱嘛是整天被銀行利息追著跑,追得喘不過氣來,逼不得已才降價求售,要怪你們就怪偉大無能的政府。哇靠,建商把責任通通推給政府,也不想想這些年來也撈了不少錢,不過無奸不成商啦,總會習慣的!
2.建商開了降價求售第一槍,瞬間投資客通通套牢,大家都想降價求售轉現金,房市崩盤了。
3.後續觀察現像:(1)建商大打悲情牌向政府哭訴。(2)跟股市一樣,為量是問。

趙老闆有點急了,常常上電視大聲疾呼給政府聽,因為真的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1029/KFNEUPO54AWGU.shtml?c=tw_stock



ps:警訊:捷運宅標售,年初的先嗇宮站冠德美麗新境和年中的松江南京站新東京宅全部一次標售完畢。
最近標售完的木柵站「信義18號」,有一半流標,持續觀察月底的南勢角站「南方之星」捷運宅標案
觀望氣氛真的很濃厚,沒有量,建商就完了。

捷運宅接連兩次標售失利,指標性房宅信心慢慢瓦解,大大的警訊,買房信心嚴重不足阿,實價登錄真是一帖良藥,會是壓垮房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嗎,繼續觀察。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76054

自我想法裝太滿的人
自己的盲點在哪裡都不知道

房價如果要變動
一定是從最頂端開始
最頂端如果無法撼動
下面怎麼搖都只是耍猴戲

舉例:台北好貴,我去買基隆=>基隆漲
基隆太濕了,我後悔了,八折出售=>台北跌?
台北價格鬆動了,我去買基隆=>這是?

交易量縮不等同於價格要修正
為什麼不能說賣方不想賣
偏偏要解讀為買方不想買?
量縮對於房價穩定反而是好事
你們若是只抱著"房價會跌"來解讀市場
你們只會覺得怎樣都不合理

對於台北市來說
建商交易量對房價有影響嗎?
房仲業者縮減代表房地產價格要波動?
這個完全是兩回事

木柵捷運不能拿來當指標
這頂多只能視為當地的指標
你主觀意識太強
講的並沒有很合理

你有看新聞表示你有在做功課
但是與其錯誤解讀與引用
不如多用心看比較實在

rongmars wrote:
自己檢查一下之前寫的...(恕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