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zando wrote:小弟所擁有的房地產明明都是長期持有的物件,怎麼會符合你說的快進快出呢? 你所定義的炒作者,跟你的行為完全吻合呀,小套房,賺價差短期持有快速轉手賣出,這不就是炒房客嗎?
...(恕刪)
iamlucky777 wrote:
姑且不論「實價登錄」或「實價課稅」對房市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當這兩樣制度完善之後,緊接著一定是「貧富差距」的擴大...
富人坐擁著好地段、好物件,然後等著增值。
窮人所擁有的房子,價格越來越低,越來越沒有人要。
我覺著實價登錄或實價課稅,會造成M化兩端更快速的形成...
手上不動產多的人,早該整理一下,留強(例如台北市真正精華區的房子)即可,不可把太大比例的籌碼放在不動產。
實際整理的感想:七位數的低總價較好出清,至今把雙北這類較低總價的不動產清了幾間掉(例如台北市的小套房或新北市的公寓或電梯大樓)。但高總價(例如新北市億元以上的土地、倉庫、廠房等)的物件,去化速度則並不理想。
台灣的這十幾年來已產生實質的質變,無論是產業結構,人的觀念心態與好惡,都與過去世代完全不同。他人過去的成功或失敗經驗,不見得於未來可以複製,投資人或資本家當以更謹慎的態度因應。
都更未來還會是台北市必走的道路,只是時間會比預期拉得更久些。但以長線投資來看,台北市老舊公寓假使價格下修,有閒錢且想做長期投資者,則不妨挑選入手,但得有耐性。
內文搜尋
X




























































































